建築師的慈善情懷——澳門紅十字會主席黃如楷

【新華社5月9日電】除預計6月底基本完成的6個項目外,澳門紅十字會援建汶川地震災區的近2000個重建項目絕大部分已竣工落成,造福同胞。

“我們沒有辜負澳門社會的重托。”在汶川5.12大地震3週年紀念日到來之際,59歲的澳門紅十字會中央委員會主席黃如楷對記者說。

近3年裏,黃如楷拖著安裝了人工關節的雙腿5次前往地震災區。“人的生命是這麼寶貴,又是這麼脆弱。我們這些活著的人應該為經歷災難的人做些甚麼?善款對於災民意味著甚麼?”黃如楷至今仍然清楚記得2008年10月第一次到地震災區的感受。

汶川大地震發生後,澳門社會捐款捐物逾億澳門元。帶著澳澳門同胞的愛心,紅十字會選擇的援建項目包括民居、學校、衛生院、衛生站、頤康中心(養老院、衛生站、文化活動的綜合體)等救急救難的民生工程。投身紅十字會十多年的黃如楷感嘆:“我們從來沒有直接參與過如此大型的重建項目,這是一次巨大挑戰和嚴峻考驗。”兩年多來,討論四川災區重建的項目是澳門紅十字會每個星期例會的基本主題。

在四川5個地級市、10個區縣、12個鄉鎮、40個村,共有1524個建設單體要巡察監管。兩年多來,為了巡察、監管這些項目,澳門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夜以繼日,不辭辛勞,奔走在各災區,行程超過 11萬公里。

“澳門紅十字會援建的項目一定沒有豆腐渣工程。”擁有自己的建築設計有限公司的黃如楷自豪地說。

在安縣塔水鎮一個衛生站的基槽的驗收中,連續三次檢查才得以通過;在對綿竹玉泉鎮衛生院基槽檢驗時,對一個可疑點,澳門紅十字會現場檢查人員從白天盯到天黑,直到品質符合要求。

黃如楷說,澳門紅十字會援建的工程標準定得很高,除了在四川聘請工程師、有資質的監理外,他還把設計圖、方案等拿到自己的建築事務所,由專家不計報酬來檢驗。

在汶川地震災區,有一座村衛生所是黃如楷和家人捐建的。黃如楷說他的家人在澳門也願意做慈善。他說這樂善好施的傳統可追溯到他祖父。“我父親1930年時就是澳門紅十字會的會員。”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難民涌向澳門,當時父親就參與向難民派粥的善舉。他每年都要參加向貧困人士派白米直至他離開人世。可以說我做慈善是“耳聞目濡、潛移默化。”

“除了專業以外,紅十字會是我是最有興趣的工作。”畢業於美國德州大學建築系、身為執業建築師的黃如楷說。“如果說建築師是為美好生活增添色彩,慈善家則是要在災難出現的地方雪中送炭。”

2001年,黃如楷當選中央委員會主席時,澳門紅十字會只有10多名員工,現在已有80多個員工。現在,澳門紅十字會被越來越多的人認識。黃如楷說,認識的人越多,監督力度就越強。我們始終銘記著紅十字會的工作是扶貧救災的工作,是自願者的工作。

黃如楷說還沒考慮退休的事。“做慈善沒有終結,但有輪替。”黃如楷現有個侄兒也是澳門紅十字會的志願者。

“我沒當紅十字會是社團,我是把紅十字會當事業。”黃如楷說他會銘記著“人道為本,博愛為懷,奉獻為榮”,努力做一個不知疲倦的接力手,把愛心傳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