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署報告或將成促使理工學院升格契機? 廉署報告或將成促使理工學院升格契機?

廉署昨日透過新聞局發表了《澳門理工學院在架構與運作上各種問題的綜合報告(摘要)》,而理工學院也隨即發表了對這個「報告」的「幾點說明」。這兩個文件,有可能是特區政府治理政府部門架構臃腫問題的一個信號。而對理工學院來說,則更有可能是「塞翁失馬」,在客觀上賦予其向特區政府要求「升格」的正當性和合理性的理由,理工學院夢寐以求的「升格為綜合大學」的願望,或將會因廉署的這一紙「報告」,而有了正式訴求的機會。

廉署的這次調查行動,看來是在行使《廉政公署組織法》中關於「促使人的權利、自由、保障及正當利益受保護,透過其組織法所規定的途徑及其他非正式途徑確保公共行政的公正、合法性及效率」的部分職權。不過,其中的「效率」內容,似是又與審計署對審議對象進行「衡工量值式」審計監督,即對其在履行職務時所達到的節省程度、效率和效益進行審查的職權,有部份重疊。這本身就是一個小小的諷刺,因為這個「報告」中的大部份內容,就是與因「機構臃腫重疊」而導致的「效率」欠佳有關。

從「報告」的內容看,廉署這次對理工學院進行的審查,有如下幾個特點:

其一、是在被審查對象的誠意合作下進行的,不搞「突然襲擊」,也不搞「秘密偷襲」,是一個正當、正派的行為。實際上,廉署在接到大量「理工」員工的投訴後,由廉政專員與理工學院院長發出聯合指示、請求「理工」全體教職員於限定時間內將其投訴或建議向「理工」或廉署直接提出,而廉署則安排專門人員開始分析針對「理工」而提出的各項投訴,並對「理工」的運作、組織單位的設置及內部規章文件展開分析及研究的。這既使員工能在公平透明的情況下的發表意見,又不用擔心報復,更不會產生對廉署是進行「針對性調查」的情緒,使到調查工作得以在一種寬鬆的氛圍下進行,因而反應熱烈。這對於「知識分子成堆」的機構進行調查活動,樹立了一個樣板。因為知識分子的特性較為「與人不同」,一方面是知識程度甚高,見多識廣,因而對任何事物都有其與眾不同的看法,其中不乏深知灼見;另一方面又有點膽小怕事,臉皮較薄,擔心提意見會遭到報復,影響人生規劃,除特別勇者外,大多是「以己無關,高高掛起」。而廉署與「理工」的負責人以聯合發出批示的方式徵求意見,就能使員工克服上述心理,踴躍發表意見。

其二、理工員工的投訴意見,是對事不對人,皆以「理工」為投訴對象,而非像一般投訴,來自不同地方及不同人士,各自有其本身的利益夾雜其中。這是一種健康的批評風氣,既不像某些人借公報私仇,也不是所謂的「權力鬥爭」。而這兩種不正之風,在內地「反右」之後尤其是在「文革」中,已是氾濫成災,並已荼毒澳門。希望能籍著廉署與「理工」的榜樣,為端正澳門的社會風氣帶一個好頭。

其三、廉署所查明的事實,都是對事不對人,包括領導層及員工,尤其是查清沒有任何人籍著擴大編制等獲得額外利益得益,因而不涉及個人的清譽和形象。但廉署「報告」所得出的「結論」和所作出的「勸喻」,卻又顯示出問題還是蠻嚴重的,必須予以正視,並應及早整改。實際上,「結論」所指的「理工」的管理層未能明確區分「公務管理」與「私務管理」(私人企業的管理原理)的分野,隨意變更《規章》所定的組織架構及運作模式等,已折射出「理工」所存問題的嚴重性。

理工學院對此「報告」作出了幾點「說明」,除表態歡迎並尊重廉署外,也作出了若干解釋,並重申了「報告」中相關的批評,主要是基於《章程》未能配合學術發展,已經陳舊過時。二零零三年以來,「理工」已經多次報請修改《章程》而未獲准。由此可見,「理工」之所以會出現機構「臃腫重疊」的情況,可能是出於如下的兩個主客觀原因。

其一、在客觀原因上,是理工學院的上級部門給其下達了較多的但卻是明顯地超越其《章程》的職能任務。比如,「社會經濟研究所」、「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等,都是特首批示決定成立的,也是針對形勢發展所需而成立。雖然並未在《章程》之內,但既然接到特首或特區政府的批示等形式而成立,而且社會發展也確實是需要成立,「理工」當然義不容辭。在這方面,如真的是要追究「不按章辦事」的責任,似是並不應由「理工」來承擔。

但但正因為這些機構確是有設立的必要和具有正當性,這就證明《章程》已經無法適應回歸後的形勢發展,這是特區政府必須正視的。或許,趁此契機檢討《章程」》倘如此,廉署的「報告」在客觀上是幫了「理工」的一把,「理工」還得好好地感謝廉署一番。

其二、在主觀原因上,「理工」所增加的一些學術機構,顯然已超出了《理工學院章程》中的「理工科學」範疇,而是以「社會科學」為主的綜合性大學。這有可能是出於「理工」領導層要將「理工」升格為綜合性大學的主觀意願,這部「主動違章」與前述的「被動違章」有所不同。必然當中有個人利益在內--當然,這個所謂「利益」並不單止是領導層「升格」的身份和名譽「利益」,也是整個學院及全體員工以至是全體學生的身份和名譽「利益」。

或許,透過廉署這次報告,將能促使特區政府心須重視及正視「理工升格」的訴求。但即使能夠升格,只有兩條路可選:一是依其「理工」原有性質的基礎上升格為「理工大學」,且其教學和學術研究內容只能是數理化科目的,與澳門大學的綜合性有所區隔。「理工」現在的一些屬於社會科學性質的教學研究科目,應當移交給作為綜合性大學,而且也是以社會科學為主的澳門大學;而澳門大學現有的有理工科系,也應移交給「理工大學」。實際上,澳門的理化人才相當缺乏,理工學院得到升格為「理工大學」,就可為澳門培養這方面的人才,培養出澳門的工程師、設計師,像清華大學那樣,來個「水木理工」。

二是根據「理工」現有的學科,晉升為包括理工科學和社會科學在內的綜合性大學。但其名稱則不宜為「理工大學」了。本來,「城市大學」最佳,但已有學校捷足先登,故可借鑒香港的中文大學,既有社會科學,又有理工科學,因而可稱為「澳門中文大學」,並以中文母語為主要教學語言。

但是,倘「理工」升格為大學,又將遇到土地問題。這比澳門大學的情況更為惡劣,因為「澳大」原有的教學設施畢竟還較為集中,而「理工」的校本部就在擠迫的市區,周邊都是一些重要的單位,如駐軍總部、中聯辦等,已無擴展空間;且其下屬機構分佈各處,甚至是在商業樓宇內。升格後,可能又將導致「缺地」問題。從橫琴新區的發展方向看,已不可能再模仿澳大橫琴校區模式,唯有外遷到新填海區,這倒符合新填海區規劃的文化設施及公共建築的要求。而且,由於高等學校的建築密度較低,而且校園環境要求優美,綠化程度較高,這也符合填海新城區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