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中醫藥人才配合橫琴中醫藥園區發展

劉紹滿

粵澳雙方自《粵澳合作框架協議》簽署之後,兩地政府馬不停踢地認真落實相關協議的內容,特別全力推動落實《橫琴總體發展規劃》,粵澳兩地共同建設位於橫琴粵澳合作產業園區的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亦於上個月中旬正式啟動,也標誌著兩地首階段以中醫藥產業作為最初的合作模式。該產業園區將會投資達十二億元人民幣,並計劃在五年內打造成相關的中醫藥基地,粵澳雙方橫琴若能如期推行相關的中醫藥基地,這不僅僅有完善的硬體基礎建設設施及政策,更重要的是需要有充足及持續的中醫人才配合,才能天時、地利及人和完美配合得到,使粵澳共同的“心血”不會白流,因此,應必須培養更多更佳適度將來橫琴中醫藥產業園區的專業中醫藥人才,才能達到預期的發展目標及效果。

在粵澳雙方簽署的《粵澳合作框架協議》中就明確指出,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是要整合廣東中醫藥醫療、教育、科研、產業的優勢和澳門的科技能力和人才資源,吸引國內的大型醫藥企業總部聚集,打造集中醫醫療、養生保健、科技轉化、健康精品研發、會展物流於一體的國際中醫藥產業基地,以及綠色道地藥材和名優健康精品的國際交易平臺。按照粵澳雙方共識,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爭取在五年內打造「五個基地」,包括中醫藥研究開發基地;高端中醫藥產品生產製造基地;中醫藥臨床研究合作基地;中醫藥原材料、中醫藥產品物流和產業服務基地以及中醫藥國際標準研究制定發佈基地。粵澳若將橫琴醫藥科技產業園順利推行及推動相關的工作,人才是最為最重的問題。

中醫藥是一門源於臨床實踐的科學,其理論和診療技術都是從臨床實踐中總結形成並不斷發展提高的。中藥新藥往往都是在臨床處方、院內製劑的基礎上研製的,中醫大家無不是在臨床實踐中培養出來的。臨床實踐對中醫藥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人才隊伍是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基礎,同時也是瓶頸。”其實在2011年全國中醫藥工作會議上,“十二五”中醫藥發展主要任務提出,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要推動中醫藥院校教育改革,加強臨床高層次人才培養,加快基層中醫藥人才培養。 近日,衛生部發佈《醫藥衛生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1年-2020年)》,規劃的“重大工程”部分單列實施中醫藥傳承與創新人才工程一節。中醫藥傳承與創新人才工程包括:加強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規劃的“主要任務”中關於加強高層次醫藥衛生人才隊伍建設部分提出建設目標為,到2015年,培養造就包括中醫藥在內的等領域高層次專業人才6.2萬人;到2020年,培養和引進9.6萬人。在“主要任務”的統籌推進其他各類醫藥衛生人才隊伍建設部分的主要措施中還提出,完善中醫藥師承教育制度,加強基層中醫藥人才和中西醫結合人才培養。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類健康作出了重要貢獻。人才的創新能力決定著行業的創新能力,中醫藥人才是中醫藥事業繼承、創新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中醫藥深厚的文化底蘊、悠久的發展歷史決定了培養中醫藥人才的特殊性,也決定了培養創新型中醫藥人才的必要性。因此,未來粵澳兩地的高等院校培養創新型中醫藥人才,應該努力創造條件,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高校在充分發揮院校教育優勢,注重多元化、多學科交叉培養的同時,吸收中醫藥傳統師承培養模式的精髓,實行導師制,通過傳幫帶培養出一批既具有紮實的中醫藥理論功底,又能在工作實踐中對中醫藥理論進行拓展的創新型人才;現代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只有不斷拓寬學術視野,獲取最新知識,將先進的現代科學技術引入中醫藥學研究領域,才能使中醫藥得到創新和發展,所以要鼓勵學生發揮電腦、外語水準較高的優勢,關注現代科學特別是醫學發展的前沿資訊,為中醫藥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中醫藥學注重實踐,是中華民族長期與疾病鬥爭的經驗積累,應採取課堂與實踐結合的“兩段式”教學方法,通過“院系合一”等多種途徑,為學生提供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的機會。

另一方面,中醫藥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率相對較低,而就業率是對高等院校的一個重要考核指標,因此中醫藥專業比較“不受待見”。因此,粵澳雙方應及時或有規劃地推行相關的人才培養計劃,鼓勵更多有意參與中醫藥發展的年青人學習中醫藥技術及科學知識,更重要是讓他們有發揮才能的空間。其實北京在培養中醫藥人才方面就有相關的經驗。例如北京在此方面值得粵澳去借鑒,在加快全市中醫全科醫學人才的培養之際,其的目標是要建設一支“醫針藥技術融合、臨床各科常見病兼通、中醫藥綜合服務全能”的中醫類別全科醫師隊伍。形成以三個北京市中醫全科醫學理論培訓基地為學科支撐,以各轄區三級、二級中醫醫院中醫全科醫學臨床實習基地為龍頭,以各區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全科醫學實訓基地為依託,多層次、多形式的培養中醫藥社區衛生服務人才培養體系;在各區縣打造若干個“中醫全科醫學培訓導師團隊”和“中醫藥社區衛生服務人才團隊”,推舉一批“醫針藥技術融合、臨床各科常見病兼通、中醫藥綜合服務全能”優秀中醫社區服務人才,形成社區中醫全科醫學服務梯隊;形成中醫類別全科醫師培訓“校院站聯動機制”、“社區中醫藥衛生服務優秀人才遴選和培養機制”以及“社區中醫藥特色服務品牌創建機制”;實施“優秀中醫類別全科醫師培訓導師團隊創建項目”、“優秀社區中醫藥服務人才梯隊建設專案”、“社區中醫藥服務科技支撐示範專案”、“社區中醫藥健康服務模式創新專案”。

同時,為了培養更好的中醫藥人才,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建立“北京市中醫藥人才培養檔案” 記錄培養物件的考核成績。培養物件經考核擇優劣汰 成績優秀者 納入“北京市中醫藥人才庫” 並對其進行跟蹤考察。對學有所成、成績突出、有發展潛力者,將為其進一步成長創造必要的條件。 .北京市中醫管理局每年度對各單位“125計畫”實施情況進行檢查 並通報實施情況。 根據培養物件簽定的“協議書”和個人培養計畫,以在本崗位自學為主,結合適當的集中培訓、學術講座、臨床教學查房 研討、跟師學習、參加學術交流活動等多種方式進行培養。

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日前就強調,要加強中醫藥人才培養,推動中醫藥事業又好又快發展。王國強指出,加強中醫藥人才培養是推進中醫藥繼承創新的重要舉措,是建立完善中醫醫療服務體系和中醫預防保健服務體系、深入實施中醫“三名三進”和中藥“三名三保”工程的重要舉措,是提高中醫藥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貢獻率的重要舉措。他強調,當前中醫藥人才培養工作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提高中醫藥隊伍整體素質和中醫藥服務水準為目標;在中醫藥繼續教育工作中,以探索實施中醫“三名三進”工程、中藥“三名三保”工程為載體,加強對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的繼承、創新、補充、拓展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教育,不斷提高專業技術水準和創新能力;在中醫藥院校教育中,以培養名教師、創建名學科、建設名院校,培養能夠運用中醫藥理論整體思維、辨證論治的合格人才,培育能夠堅持以人為本、大醫精誠、醫德醫風好的合格人才,培訓能夠深入基層、心系百姓、運用中醫藥服務群眾的合格人才的“三名三培”工程為抓手,積極探索中醫藥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創新,以及部局、省局共建中醫藥院校的機制,為中醫藥事業發展提供合格人才和智力支援。

因此,粵澳雙方將來為了更好發展及推動橫琴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區的發展,在抓住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機遇的同時,必須提高對中醫藥人才培養在繼承和創新中醫藥事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完善本地區中醫藥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的總體規劃與實施方案,繼續抓好高層次中醫藥人才培養專項工作,並根據“拓寬口徑、加強基礎、注重素質、整體優化、面向市場”的要求,培養能力和提高素質為一體的培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