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港碼頭遷往填海A區應慎重

陳觀生

本澳新城區五幅填海土地的功能定位,社會各界均提出了不少建議,有人論及新填海區對本澳外港碼頭的影響,建議將外港碼頭遷往填海A區,社會亦就此進行過討論,筆者則認為,將外港碼頭遷往填海A區還是應該慎重為好,其原因是本澳未來海陸空交通運輸發展可能出現此消彼長的情況。

本澳海路客運將達谷頂

本澳現時港口碼頭主要有外港碼頭、內港碼頭、和仔北安碼頭,此前還有九澳港碼頭。外港碼頭位於澳門半島之東面,主要是為往來香港之定期客輪上落乘客所專用。內港碼頭位於澳門半島西面,現時主要作為貨運碼頭以及珠澳通航。九澳港位於路環島之東北面,九澳港包括有油庫碼頭、水泥廠碼頭、集裝箱貨運站碼頭及發電廠碼頭。

澳門在歷史上曾經是遠東最繁榮的商埠之一,十六世紀後期到十七世紀前期的一百年間,是澳門的轉口貿易的全盛時期,澳門當時成為聯結歐洲、亞洲、拉丁美洲海上絲路貿易大循環的樞紐。然而鴉片戰爭以後,香港憑藉著天然良港的優勢,以及其他種種歷史和經濟的原因,迅速取代澳門而成為遠東繁榮的貿易轉口港,而澳門因為受地球自轉的自然條件限制,珠江及西江河水帶來大量淤泥,使澳門港口泥沙淤塞嚴重,尤其是海上運輸從帆船時代進入輪船時代,航運更加不便,澳門的轉口貿易規模和範圍急劇縮小。

上世紀以來,周邊地區的競爭,輪船、汽車等近代交通工具的進步,以及澳門自身的缺陷,卻導致近代澳門貿易地位的再度滑落。

直到澳門回歸之後,賭權開放,本澳遊客激增,加上國家實行港澳自由行政策,很多遊客通過香港轉到澳門,使本澳碼頭客運發展迅速。據統計局資料,2010年本澳入境旅客總數達24,965,411人次,按年增加15%;其中隨團旅客有5,745,222人次,增幅為24%。旅客主要來自中國大陸(13,229,058人次)、香港(7,466,139人次)、中國台灣(1,292,734人次)、日本(413,507人次)、馬來西亞(338,058人次)及大韓民國(331,768);而美洲及歐洲旅客分別為297,137人次及244,463人次。其中經過陸路到達的占70%,海路到達占20%,航空到達的占10%。按照比例計算,通過海路來澳的遊客每年有400萬人次左右。

筆者認為,未來幾年來澳遊客數量增長應會持續,但當中從海路來澳的遊客比例會是下降趨勢,在2020年左右,本澳的碼頭運輸的遊客數量可能就會達到谷頂。而到時,本澳的陸空運輸已經比現時大大發展,海運旅客所佔比例及人數均將大幅下降。

陸空將成來澳主要途徑

本澳對外交通運輸幾經變遷,現時陸路方面,主要是通過拱北口岸,部分是通過橫琴口岸,未來珠澳城際輕軌對接和橫琴開發後,橫琴口岸人流可能將增加。

在水路交通方面,一向以來,澳門的沿海運輸和內地運輸都是很依重水路來與香港和海外聯繫。澳門半島西岸的內港碼頭,過去曾是廣州沿海等地貨運、漁船和渡輪使用的碼頭,現時主要作為珠澳通航。至於外港運輸方面,主要是使用港澳碼頭,經香港到澳門有24小時開放的噴射船,只需1小時就到。

至於航空交通方面, 1961年,澳門航空運輸引進了義大利P-136水陸兩用機飛行,每日有四班定期航班來往港澳兩地。當1963年,高速的水翼船投入服務後,由於不敵水翼船的低廉收費,幾年後結束了其生意。現時的直升機客運是在1990年11月27日投入運作的,穿梭港澳二地,每一架八或十二座位,航程只需二十分鐘。1995年11月9日,澳門國際機場正式通航,開通國際航線包括中國大陸、臺灣、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等地。

未來,本澳對外交通必會有更大的轉變。正在建設的港珠澳大橋,以公路橋的形式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整座大橋將按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行車時速每小時一百公里,建成通車後,開車從香港到珠海、澳門的時間將由目前的3個多小時縮減為半個多小時。大橋的起點是香港大嶼山,經大澳,跨越珠江口,最後分成Y字形,一端連接珠海,一端連接澳門。港珠澳大橋總工期計畫為六年,預計2015年至2016年建成通車。筆者相信,港珠澳大橋建成後,原來主要通過海路或航空來澳的遊客,大部分將轉往通過港珠澳大橋。

行政長官崔世安在4月份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時,曾經透露將重整澳門機場債務,為擴大澳門機場做好準備,雖然具體計畫如何未見端倪,但大力發展航空業,吸引世界各地遊客來澳,是本澳要成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重要戰略舉措。

因此,未來陸空運輸將是遊客來澳的主要途徑,而海路運輸將逐漸弱化和萎縮。按照時間來計算,填海A區完成的時間就是港珠澳大橋完工之時,這時對於外港碼頭來說,卻是客源大幅減少的時候。將外港碼頭遷往填海A區,必定要投入大量資金以及耗費大量其他資源如土地等,當碼頭建成之後,海運客源已經萎縮,海運可能面臨因客源不足而虧損的局面,如果這樣,大量投入得不到回報,將會伴隨產生其他很多問題,包括作出決策的政府也可能附上一定的政治責任等。

未來外港碼頭可變身遊艇基地

填海A區處於現時外港碼頭的週邊,它的建成與發展肯定會對外港碼頭產生較大的影響,首先是外港將變成“半內港”,碼頭將被A區及A、B區之間的連接道路所包圍。雖然當局稱航道不會受到填海影響,但長遠來說,外港碼頭向何處去仍需要早作考慮。加上現時仔北安臨時碼頭改建為永久碼頭的工程將于明年完成,未來本澳主要建設也集中在路,仔北安碼頭的作用將越來越大。

筆者認為,港珠澳大橋通車後,通過海路特別是從香港來澳的遊客會大幅減少,本澳碼頭客運的壓力將比現時減輕,新建成的北安永久碼頭已基本滿足本澳客運需求。所以筆者建議,外港碼頭不需急於遷往填海A區,先在港珠澳大橋通車後觀察數年,看情況再處理。

長遠來看,筆者認為,外港碼頭將如以前的內港碼頭一樣逐步萎縮和弱化。外港碼頭的出路何在?筆者建議可考慮發展成為遊艇基地,用於非海運的商業辦公、娛樂休閒等。

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遊艇運動逐漸被人們所認識,一些高收入和先富起來的市民已經擁有或者有計劃去買遊艇。其中大中華及東南亞地區將是全世界遊艇需求最大的地方,本澳外港碼頭發展成為遊艇基地,可望有廣闊的市場空間。

外港碼頭具有完善的碼頭設施及配套,改造成遊艇基地所花成本不高,而客運大樓等設施可改造成遊艇俱樂部、會所等休閒娛樂設施。遊艇基地的遊客也可以帶動附近的漁人碼頭等旅遊景點人流,漁人碼頭現有設施也可發展利用為遊艇基地的一部分,如果統籌協調得好,本澳可發展為世界知名的遊艇基地,為本澳打造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增加一個強有力的元素。

如果發展為遊艇基地,外港碼頭現時的水域面積要儘量保留,航道也可保留下來,連接A、B填海區之間的道路應是以橋樑形式跨越,這樣既符合本澳世遺城區獨具的港、水、城一體特點,也保留了濱水資源的景觀要求。

本澳發展遊艇基地,還可以對接區域合作。現時香港正大力打造大型遊輪碼頭,大型游輪的旅客再通過遊艇到本澳觀光,本澳與香港在吸引游輪遊客方面就做到了差異發展、各展所長。同時,本澳遊艇基地的建成也可帶動珠海遊艇碼頭共同發展。

本澳發展遊艇基地,也可具體落實《粵澳合作框架協定》中“發展澳門自由港與湛江深水港合作”的措施,湛江海灣規劃設置四個遊艇碼頭,其中一個是集餐飲、娛樂、住宿、商務、遊艇停泊、維修保養、補給、駕駛訓練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大型遊艇碼頭,另三個作為遊艇短期或暫時停泊。

根據湛江的規劃,龍王海遊艇碼頭位於廣東省湛江市坡頭區海東新區北部,規劃用地陸域面積4.0公頃,水域面積2.0公頃,岸線長度270米。據瞭解,隨著海東新區的開發建設,那裏將開發成為海洋休閒度假生態旅遊區。在此基礎上,利用現狀海溝和蝦塘以及便利的交通等有利條件,可建成大型的遊艇碼頭。金沙灣遊艇碼頭計畫在金沙灣觀海長廊二期中部利用原造船廠棧橋碼頭改建而成,可提升赤坎金沙灣觀海長廊的海上旅遊地位,而且觀海長廊中的沙灘浴場,可吸引更多遊客遊玩。中澳友誼公園遊艇碼頭主要結合中澳友誼公園的功能需要,服務於乘坐旅遊觀光船到公園旅遊觀光的遊客。漁港公園遊艇碼頭主要服務於乘坐旅遊觀光船到漁港公園及霞山觀海長廊遊覽的旅客。從而使霞赤兩地觀海長廊的海上通道得以形成,並形成了海陸結合的環形交通,是海上觀海長廊的重要節點。周邊已有較成型的餐飲業和海上城市等旅遊設施,將使得這個遊艇碼頭配套功能更齊全。

遊艇基地之間的合作,是本澳與湛江港合作的具操作性項目,本澳與湛江港之間的距離,亦是遊艇遊玩的理想距離,雙方的合作將可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