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史上的外籍黨員

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曾經有過朝鮮、越南、日本、印度、奧地利、波蘭、英國、美國、蘇聯等國籍的黨員(以下簡稱外籍黨員)。他們大多數來自亞洲,也有的來自歐洲、美洲等地。他們都有在中國工作或生活的經歷,時間有長有短,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時間也長短不一。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受到中國共產黨的影響,接受中國共產黨的綱領和主張,願意為中國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事業貢獻力量,最終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一員,並為之鞠躬盡瘁;有的奮鬥終身,以至獻出生命。但也有一些人因為外籍的特殊性,在中國和外國的關係中產生過一些複雜的影響。

一、中國共產黨關於吸收外籍黨員的有關規定

中國共產黨第一至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或修改的黨章,都規定中共黨員可以不受國籍的限制。例如,中共一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綱領》俄文譯本規定:“凡承認本黨黨綱和政策,並願成為忠實的黨員者,經過黨員一人介紹,不分性別、國籍,都可以接收為黨員,成為我們的同志”。該綱領的英文譯本在表述略有區別,但大體一致,都不限制黨員的國籍。中共二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和中共三大、四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第一、第二次兩個修正章程,1927年6月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第三次修正章程決案以及1928年中共六大黨章都有相關規定。1945年中共七大黨章規定:“凡承認本党黨綱及章程、參加黨的一個組織並在其中工作、服從黨的決議,並繳納黨費者,均得為本党黨員。”由於共產國際已經於1943年解散,所以七大黨章沒有再提黨員的國籍問題,也沒有明確規定和正面回答。

1956年召開的中共八大,是新中國成立後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八大黨章規定:“任何從事勞動、不剝削他人勞動的中國公民,承認党的納和党的章程,參加黨的一個組織並在其中工作,並且按照規定交納黨費的,都可以成為本党黨員。”這是第一次規定只有中國公民才具有入黨資格。此後召開的歷次黨代表大會,在黨員的國籍問題上都明確要求:只有中國公民才能入黨。擁有中國國籍,作為共產黨員資格的最起碼條件之一。

中國共產黨在有關黨員國籍問題上的有關規定及其變化,主要說明了以下問題:

第一,是受到共產國際即第三國際的影響。

共產國際是列寧創建的國際聯合組織。1920年8月,共產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通過的《共產國際章程》第17條規定:“共產國際的每一成員,從一國遷移至另一國時,應受到共產國際當地成員的兄弟般的幫助。”中國共產黨在成立時得到過共產國際的幫助,在成立後的第二年,便正式決定加入共產國際,成為共產國際的一個支部,與其他國家共產黨之間是同志式的、平行的組織關係。為此,1922年的中共二大黨章規定:“已經加入第三國際所承認之共產黨者,均得為本党黨員。”1923年中共三大進一步規定:“凡已加入第三國際所承認之各國共產黨者,經中央審查後,得為本党正式黨員”。1925年召開的中共四大在這個問題上沒有變動。1927年通過的中共第三次修正章程決案除保留上述要求外,新加了一條:“凡黨員轉移國外,須得中央之同意及第三國際之介紹,始得為所在國共產黨員”。

1928年共產國際第六次代表大會通過的《共產國際章程》第2條重申:加入共產國際的各政黨定名為某某國共產黨(共產國際支部)。每一國家只能有一個共產黨加入共產國際並成為它的支部。該章程第37條規定,共產國際各支部的成員,須經所在支部的中央委員會批准,方能移居他國。共產黨員移居他國後,應即加入該國的支部。上述規定,後來通稱為“一國一黨”的原則。共產國際六大後,中國共產黨便開始執行共產國際有關指示。1929年至1930年前後,中共大批接受朝鮮的共產黨人和共產主義者,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進行的。

第二,受到俄國黨、聯共(布)黨的影響。

中共成立初期的黨章,較多地參考了列寧創建的俄國黨的黨章,而俄國黨在相當長的時間裏都沒有對黨員的國籍有所限定。1939年3月召開的全蘇聯共產黨(布爾什維克)十八大黨章規定:“凡承認黨綱、在黨的一個組織內工作、服從黨的決議並繳納黨費的人,都可以作為黨員。”受其影響,中國共產黨也作了相應的規定,直到1945年的七大黨章也沒有關於黨員國籍的限定。直到1952年10月,蘇聯共產黨十九大章程有了變化,明確提出要“蘇聯公民”才可以成為蘇聯共產黨黨員。中國共產黨也在1956年的八大黨章中做了相應的規定。

第三,反映了中國共產黨逐漸成熟的過程。

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鬥爭中不斷發展壯大,逐漸積累組織建設方面的經驗。在黨員資格的有關規定上,雖然曾較多地參考和學習了國外的經驗,但越來越多地是適應中國革命發展的要求,從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際情況出發,考慮中國共產黨自身地位作用的變化。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已經成為全國範圍的執政黨,如果沒有中國公民的身份,根本就不能在中國合法的長期生活和工作,更談不上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所以,根據實際情況,1956年中共八大做出有關黨員國籍的規定。這也是中國共產黨在組織建設方面進步和更加成熟的表現。

二、歷史上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外籍黨員

中國共產黨成立後,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有外籍人士加入中國共產黨。這也形成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黨內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按這些外籍黨員的入黨時間先後,將收集到的資料整理如下:

畢士梯 朝鮮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01年生於朝鮮平安北道。原名金勳,曾用名楊甯、楊林。1919年參與漢城反日起義後流亡中國,曾入雲南講武堂,任過黃埔軍校教官、區隊長。擔任過葉挺獨立團第三營營長,參加南昌起義,後去蘇聯學習。1930年回到中國,歷任中共東滿特委委員兼軍委書記、滿洲省委軍委書記。1932年調赴中央革命根據地,任紅一方面軍補充師師長。1934年10月參加長征。1936年2月紅軍東征時任紅十五軍團第七十五師參謀長,2月22日在指揮強渡黃河戰鬥中光榮犧牲。

武亭 朝鮮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05年生於朝鮮。1923年3月來到中國,1924年考入保定講武堂炮兵科。1931年6月擔任中央軍委炮兵營營長。1934年10月參加中央紅軍長征。到陝北後,先後擔任紅十五軍團第七十四師參謀、紅軍大學特科營營長兼炮兵科教官。1937年後任八路軍總部參謀,並負責組建直屬炮兵團。後調回延安,負責解放區的朝鮮幹部工作。抗戰勝利後,率部分朝鮮義勇軍回朝鮮,先後擔任朝鮮共產黨組織委員會幹部部部長。朝鮮人民軍第二軍團軍團長、第二前線指揮所司令官、人民軍炮兵司令等職務。1951年病逝。

金山 朝鮮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當時在廣州有800名朝鮮革命者。根據共產國際要求,在中國的朝鮮共產黨應當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一個支部。因此,1925年他按照指示參加了中國共產黨。1926年,被選為朝鮮革命青年聯盟的組織委員會委員,1927年又當選為該組織的中央委員。1929年到達北平,曾任中共順直省委組織部負責人兼北京市委書記。

洪水 越南人,1927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06年在越南出生。原名武元博,曾用名鴻秀、阮山。1924年追隨胡志明來到中國,追求革命真理,投身中國革命。1926年3月入黃埔軍校第4期學習,1927年12月參加廣州起義。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和中國抗日戰爭。抗戰勝利後,應胡志明要求回越南參加抗法戰爭,並授予越南人民軍少將軍銜。1950年再次回到中國工作,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授予軍銜的唯一一個外籍將軍。1956年10月21日在越南河內病逝。

吳成侖(全光)朝鮮人,1927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參加廣州起義。後被作為特派員,經過中共滿洲省委,到達吉林等地,同各地朝鮮共產黨組織和朝鮮革命組織建立聯繫,進行過投身中國革命事業的宣傳教育工作,取得較好成效。

呂運享、洪南構、玄鼎健、金元植等 朝鮮人,1928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其中,洪南構1925年曾任朝鮮共產黨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兼組織部負責人。他們加入中國共產黨後,被編入中共江蘇省委上海法南區韓人特別支部。

李鐵夫 朝鮮人,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原名韓偉鍵,曾用名金元鎬、胡國明、韓國李、雲崗等。1901生於朝鮮,參加過1919年朝鮮“三一”獨立運動,任朝鮮學生獨立運動總指揮部負責人之一,遭到日本警察通緝。1920年到日本留學。4年後重返朝鮮,以記者身份為掩護,從事創建朝鮮共產黨活動。1926年春當選為朝鮮共產黨中央委員。1928年2月再次遭通緝,流亡中國,不久在上海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31年赴北平任中共外圍組織北平反帝國主義大同盟黨團書記。1932年9月後相繼任中共河北省委宣傳部部長、組織部部長。1937年7月10日在延安病逝。(上)

(李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