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留存的“機密”文檔

被封存的唐山大地震文件資料

這是一份鮮為人知的簡報,共印450份。報:華(國鋒)主席、葉(劍英)副主席,在京政治局各同志,各位副總理,人大常委會、國務院、中央軍委、中央抗震救災指揮部、中央宣傳部、中國科學院黨的核心小組,河北省委、省革委;抄送:新華社、人民日報社、紅旗雜志社;發:會議代表。

這是1977年1月中旬,國家地震局和河北省地震局在石家莊召開唐山地震經驗總結會,總結唐山地震教訓的簡報。摘要如下:

1月19日和20日,會議就漏報唐山地震有關科技方面的原因繼續進行討論,從大會發言和分組討論的情況來看,初步認為有以下幾點:

在有中期趨勢背景的條件下,對異常和地震的關系認識不清,對震情判斷有錯。唐山地震前,京津唐渤張地區出現多種異常,比較突出的有寶坻地電、香河水準、昌黎地磁、灤縣田 和安各莊的水氡等,時間長,幅度大,這些異常是前兆還是干擾分不清。海城地震後,又分辨不清這些是前兆還是後效。1976年4月份,在這個地區又相繼發生了內蒙古和林格爾6,2級和河北大城4.4級地震,輕易地認為多數異常對應了這兩次地震,導致了5月京津渤張地區震情碰頭會得出今後兩個月內不會發生5級以上地震的錯誤結論,對本地區地震趨勢背景是否存在產生了懷疑,思想上喪失了警惕。震前雖有一些專業隊伍和群眾測報組反映了一些異常,但有的被否定了,對一些預報意見,又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唐山地震的發生提出了一系列發人深思的問題:

為什麼在一個歷史上不曾記錄過破壞性地震的地方,在一個不設防的6度區,竟會發生11度地震?與歷史地震相比,華北現代的強震活動為什麼時間間隔明顯縮短,空間分佈明顯轉移?唐山地震為什麼沒有前震?震前的趨勢異常和突發性異常為什麼分佈那麼廣?臨震前兆異常為什麼在唐山出現得較晚?觀測到的震後各類變化為什麼比震前更為強烈?””這些問題都是要認真研究的。

應當說,當時已模糊地覺察有情況,但又看不准。未能對7.8級強烈地震做出“短臨預報”,教訓是很多的。

唐山地震是有前兆的。大震前後地震活動、地下水水位和地形變、地電、地磁、重力等多種項目都觀測到了中、短、臨和震後變化。各階段的異常此起彼伏,錯綜複雜,震後逐漸恢復或趨于平穩,為大地震的預報研究提供了一次較完整的前兆觀測資料。使人們清醒地認識到唐山地震前兆現象的複雜性和地震預報的難度及其在科學技術上的重大價值。認真總結唐山地震的經驗教訓,從中探索地震孕育、發生、發展的規律,尋找有效的地震預報思路、途徑,是每個地震工作者的強烈願望和責任。

國家地震局於1977年元月,在石家莊召開專門會議,對唐山地震前後的各種情況做了歸納和整理,對唐山地震沒有做出“短臨預報”的科學技術等方面的原因做了初步分析,並以文件上報中央。文件指出--

1966年以來,廣大地震工作者和群測群防隊伍相結合,積極探索地震的預測預報,曾經預報了幾次大的地震。但是,我們對地震發生和發展的規律還認識不清,地震預報在科學技術上還沒有過關。這次唐山地震未能預報出來,在科學技術方面的原因主要是:

(1)對臨震異常的標志認識不清楚,思想上受過去震例經驗的束縛。唐山地震前等待出現類似海城地震前的標志。而唐山地震和海城地震震前特點不一樣。臨震前的大量宏觀異常現象又沒能匯集起來。因此,未能做出臨震預報。

(2)在分析預報工作中,對地震異常與非地震異常、前兆與後效、異常與干擾等等,常常分辨不清。唐山地震前,錯誤地認為京津唐渤張地區出現的多年長趨勢異常,已經分別對應了海城(7.3級)地震、和林格爾(6.2級)地震和大城(4.4級)地震,對有的比較突出的異常分不清是前兆還是干擾,又沒有進行認真核實,大大影響了對去年(1976)六、七月份震情的判斷。

(3)對強烈地震的地質構造標志認識不清楚,對京津唐渤張地區地殼深部構造情況不明,思想上受歷史地震活動規律的束縛,對這一地區地震趨勢只預計到5-6級,估計過低。

此外,地震科研工作開展不夠,地震預報工作缺乏理論指導,地震觀測儀器和裝備比較落後,觀測資料匯集不及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這次地震預報。

盡管地震預報還沒有過關,但是,從過去幾次做過較好預報的經驗來看,唐山地震前,如果堅決貫徹執行我國地震工作方針,充分發動群眾,捕捉臨震前兆,是有可能在事先做出預報的。即使震級報不到那麼高,在廣大群眾對地震有所警惕的情況下,人員的傷亡是可以大大減少的。

1979年4月,國家地震局決定將唐山地震的科學技術總結列為重點科研項目,在廣泛搜集、核實震前及震後各種觀測和考察資料的基礎上,開展深入研究。從地震地質、深部環境到地震成因;從異常特徵、前兆機理到孕震過程的探討;從發震條件到觸發因素的分析;從唐山地震到中國大陸乃至同其他地區強震相比研究其共性與個性等方面,都開展了廣泛的探索。

1980年8月,在上述研究基礎上,國家地震局召開了“唐山地震總結階段成果交流會”並責成分析預報中心負責組織成立編輯組,將已發現的重要現象和研究成果匯總起來,力求做到:記錄事實,總結特徵,削析問題,提出啟示,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1982年出版了《一九七六年唐山地震》一書,為今後進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一部較系統的總結研究報告。

筆者面前堆滿了有關唐山大地震的文件和資料。這些文件和資料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都是絕密的,被封存在檔案館保險櫃裏。現在,它們解密了。有的文件和資料已經泛黃,卻散發著歷史的氣息;有些用蠟版刻印的圖紙線段油墨已褪色,模糊不清,卻依然頑強地昭示著什麼,也許制圖者已經震亡或故去了””

唐山大地震的慘烈及其巨大的社會反響,它所引起的社會問題依然是人們談論的熱點:唐山大地震以超過24萬鮮活的生命為代價,永遠載人了人類的災害史。那麼,人類在這場大劫難中究竟得到了什麼啟示?

人們自然會想到,唐山大地震中也有兩個成功避難的例子與其形成鮮明的對比:青龍滿族自治縣47萬人逢凶化吉,無一人死亡。開灤礦務局井下萬名工人絕地重生,震亡僅萬分之七。

河北青龍縣地震 無一人死亡

在國家地震局1976年11月8日發出的《地震工作簡報》第17期上,披露了青龍縣成功預防唐山大地震的實例:

河北省青龍縣,緊靠唐山地區的遷安、盧龍兩縣。7月28日唐山豐南一帶發生7.8級強烈地震,由於縣委重視,事先採取了有力的臨震預防措施,廣大群眾有了思想准備,臨危不亂,雖然房屋建築遭到較重破壞,但人畜傷亡極小,收到了預防的效果。

今年7月中旬,青龍縣地辦的同志,參加國家地震局在唐山召開的京津唐渤張群測群防經驗交流會時,在會外瞭解到國家地震局地震地質大隊等幾個單位預報7月22日至8月5日京津唐地區可能發生5級左右地震。7月21日會議結束回縣,向縣委作了匯報。縣委進行了討論,認為5級左右地震震級雖然不大,但根據國務院69號文件,京津唐張近一兩年內可能發生6級左右破壞性地震,考慮到青龍縣處于京津唐渤張協作區範圍內,因此決定,堅決貫徹我國地震工作方針,以預防為主,有備無患。7月24日,由縣委書記冉廣岐同志開電話會進行傳達部署,當時縣裏正開農業學大寨會議,公社書記和工作隊長都在縣裏開會,決定25日每個公社回去一名書記、一名工作隊負責人具體抓好防震抗震工作;27日由縣科委副主任在縣農業學大寨會議上講震情和防震抗震知識。25日各公社、縣直各單位都召開了緊急會議,公社幹部包大隊,大隊幹部包生產隊,連夜向群眾傳達貫徹,進行防震抗震部署。

縣廣播站向全縣廣播了防震抗震知識。多數公社廣播站連續廣播震情和地震知識,傳達縣委決定,基本上達到了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對重點工程、倉庫、重要設施責成專人進行檢查,縣委書記、副書記還深入到八一水庫進行檢查,作具體部署。有的公社還集中基幹民兵幾百人巡邏值班。群眾晚上不關門,不關窗戶,以便有震情能迅速離開房屋。事實証明,群眾有沒有思想准備大不一樣,唐山地震該縣損壞房屋十八萬多間,其中倒塌七千三百多間,但直接死於地震災害的只有一人(編者注:後來查明不是直接死於地震)。震後五小時,青龍縣派出了第一支醫療隊,奔赴災區,在很短的時間內,組成搶救隊,赴唐山救災,搶運傷員。該縣大丈予衛生院一個醫生(經查,他叫董武,被稱為趕往唐山 “送死”的人),27日出差到唐山市,住在他同學家(經查此人叫張一時任唐山市輕工業局局長),因為聽了縣裏傳達近幾天可能發生59/.左右地震,他一面向同學講明震情,一面睡覺時做了准備,把衣服、鞋放在一起,地震發生時他立即離開房屋,打開窗戶,並叫出同學家裏的人。雖然房屋倒塌,他自己未受傷,同學全家都跑出房屋,無一人受傷。

看到這裏,人們不免都要想到,既然青龍縣委在全縣範圍內採取了緊急防震措施,收到了逢凶化吉的顯著效果,那麼,唐山市為什麼沒有這樣做呢?如果這樣做了,一場24萬生靈的大劫難不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避免嗎?而對于地震工作者來說,青龍這個成功的“例外”反而更使人悔恨不已。他們只能承受著這種悔恨將青龍這個例外的成功告示人們,讓人們去沉思去評說。唐山和青龍,同一塊地盤,同一片天空,青龍能做到的,唐山為什麼不能?慘烈的唐山,完整的青龍””

開灤礦務局井下212人 絕地重生

再一個例外就是開灤礦務局。開灤創造的奇跡也許比青龍更能說明問題。

唐山大地震發生後,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唐山。人們關切的不僅是地面,還有地下,因為唐山是“煤都”,此時萬名礦工滯留在地層深處,他們是死是活?一批又一批礦工脫險了,人們為他們慶幸,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