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下一個戈爾巴喬夫?

馬英九:下一個戈爾巴喬夫?

在沒有深入研究與配套措施的情況下就迅速提出重大的改革方案,只能引起更多爭議,給對手民進黨提供更多的攻擊目標,讓自己陷於被動。

隨著大選的逐步到來,馬英九當局不是採取穩健的改革與施政方針,反而是快馬加鞭,加快改革步伐,接連出臺一系列重大改革與新政舉措,包括實施“奢侈稅”、開放設立“紅燈區”、“總統立委”選舉合併、“特別費除罪化”與公務員加薪等等。儘管每一項政策與改革都有其合理性,但在社會多元化與政治藍綠二元社會結構下的臺灣,均會引起廣泛爭議,難以獲得普遍性共識,這不僅對島內政治社會產生難以預期的影響,而且增加了大選的變數,影響到馬英九的連任。搞不好,馬英九會成為下一個戈爾巴喬夫,改革未成先革了自己的命。

“立委總統”合併選舉的變局

日前,馬英九當局積極推動“立委”與“總統”合併選舉改革, “中選會”已經做出決議,于明年1月合併選舉。這一重大改革,儘管獲得多數民意支持,但爭議依然不斷。新制對選舉的影響利弊難料。

馬英九上臺後即推行施政與改革,但其中不少都缺乏深入細緻的研究與科學評估,很可能留下嚴重後遺症。馬英九上臺之初,極力兌現選舉承諾,推動縣市合併升格,雖然未能實現原先預想的“三都十五縣”目標,而是在殘酷的政治現實下變為“五都十七縣”,但未來仍有新的調整與變數。更重要的是,這一改革造成國民黨在五都選舉中的選票大幅流失,其中北部優勢不在,南部大敗,中部岌岌可危。五都選舉之後,馬當局又意外提出推動“立委”與“總統”選舉合併,並迅速展開。馬當局的出發點是:合併選舉可節省社會成本與選舉經費,避免頻繁選舉勞民傷財。對於厭惡頻繁選舉的選民而言,合併選舉可以節省納稅錢與社會成本,自然舉起雙手支持。民調顯示超過半數的選民支持合併選舉,這也給積極推動合併選舉的馬當局更大的信心,讓合併選舉迅速定局。然而,馬當局又犯了“民調治國”的老毛病。民眾支持合併選舉僅是出於此舉能夠節省社會成本,他們並不瞭解複雜的政治與“憲政”制度以及可能帶來的後遺症。

一般來說,在民主政治體制下,“總統”選舉與“議會”選舉是兩項最為重要的選舉,多為分開舉行。臺灣當局不是率先合併地方選舉,卻將兩個最重要的選舉率先合併進行,討論時間甚短、不夠慎重不說,合併選舉的最大“憲政”風險在於,從選舉結束到“新總統”就任將出現四個月的“空窗期”或“看守期”,在西方成熟民主政治體制下,問題也許並不嚴重,但臺灣是一個藍綠激烈對抗的社會,民主政治並不完善,如此一來,可能埋下政治亂局的變數。馬英九在2008年大選獲勝後,到就任有三個月時間的“空窗期”,國民黨曾擔心陳水扁“搞鬼”,當時大陸也擔心陳水扁在此時宣佈“公投制憲”的可能性(事實上,陳水扁在這一時間內確實購買了大量碎紙機,銷毀與隱藏了大量文件)。雖然作為“看守總統”的馬英九在2012年大選結束後可能不會作出 “違憲亂紀”的事情,但如果是民進黨當政,則沒有任何把握與保證。特別是如果又有個陳水扁式的當政者,民進黨又在“立法院”占多數的情況下,“看守總統”如果宣佈包括改變臺灣政治地位的重大政治決策,反對黨則沒有任何制衡的可能,屆時將引起嚴重的“政治風暴”甚至兩岸危機。

另外,“憲法”修正條文已有“信任投票”與“解散國會”等規定,這在西方民主政體中很普遍。在未來臺灣的政治發展中,一旦“總統”依法解散議會(“立法院”),“立法委員”得擇機重選,又無法實現“總統”與“立委”的一併選舉,只能再延長“立委”任期。這種合併選舉減少了政治人物的選擇機會,可能讓有些政客走上偏激“冒險取勝”之路,長期來看這不利於臺灣政治的穩定發展,反而會加劇藍綠對立。

目前合併選舉已經在島內引起爭議與藍綠政爭。台聯黨從一開始就強烈反對,認為合併選舉將剝奪5萬“首投族”(首次投票的年輕人)的權利,並表示決定一旦確定合併選舉將進行集體訴訟。民進黨更借機進行政治操作,雖然當初面對強大民意,民進黨沒有強烈反對,但在“中選”達成決議後民進黨卻強烈批判此舉是馬當局進行的“政治算計”。藍營內部也有不同聲音,認為合併選舉對國民黨南部“立委”選舉非常不利。特別是為推動合併選舉而放棄爭取多年的“不在籍投票”,不利於國民黨與馬英九的選情。

合併選舉是一種制度的變革,任何一項新的政治與選舉改革都可能引發預想不到的政治後果,對兩黨的選舉利益不易作出評估。像上屆臺灣“立法院”選舉實施“單一選區兩票制”改革不僅徹底扼殺了小党的生存空間,而且導致民進黨在選舉中大敗,成為新制的最大受害者。縣市升格合併後的五都選舉也讓國民黨大輸40多萬選票,而且徹底失去南臺灣的選票。“立委”與“總統”選舉合併會對選舉結果產生何種影響現在雖是未知數,但不可否認此舉增加了島內政局發展的變數。

“奢侈稅”可能傷到經濟

為了改善民眾非常擔憂的貧富差距擴大問題及解決高房價問題,日前,馬英九當局提出徵收“奢侈稅”。徵收“奢侈稅”從醞釀討論到“立法院”審查與三讀通過只有短短兩個多月時間,估計於6月1日起正式實施,其效率之高、速度之快,在臺灣“立法”史上少見。

這一旨在“打房”與增加富人消費稅的稅制獲得了普通民眾的歡迎與支持,也正是出於強大的民意基礎,民進黨不敢公然地反對與抵制。這一稅制的主要內容是:非自用不動產不滿一年轉手將課征15%的稅率,一年以上不滿二年轉手將課征10%的稅率;對300萬元新臺幣以上的小客車、遊艇、飛機等高消費貨物及勞務課征10%的稅率。這一新制出發點雖好,有助於遏制高房價,彰顯“居住正義”,同時還可以增加150億元的稅收,但這一政策還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可能會造成資金外流,增加新的失業,不利於刺激消費與經濟增長,這與馬當局的施政目標正好相反。中東危機與日本地震及核危機,給臺灣經濟增長蒙上新的陰影,相關機構開始紛紛調降臺灣經濟增長率預期。此時出臺奢侈稅,對臺灣經濟只能是雪上加霜,而經濟形勢的逆轉及民生問題無法徹底得到改善,民眾對馬英九的施政滿意度也會下降。這一政策的出臺使馬英九不滿意度持續高達50%左右。

另外,國民黨黨團還積極推動提高企業未分配盈餘的加稅案,主張將現行的10%的企業營業所得稅稅率提高到15%,防止企業擴大保留盈餘,降低股東的稅差利益,以此縮短貧富差距。此舉遭到了企業的反對,在企業的遊說下,民進黨態度也發生了變化,讓這一改革進程延後並出現變數。

開放“紅燈區”與“博弈專區”的爭議

日前,臺灣“內政部”依據大法官第666號解釋,宣佈目前 “罰娼不罰嫖”的法律規定違憲,決定推動修改“社會等秩序維護法”,取消現行性工作者拘役的規定,並授權地方政府自行劃定“性交易專區”,即通常所稱的“紅燈區”,未來可在專區內從事性交易。設置“性交易專區”是一個敏感問題,也是一個頗具爭議性的問題。地方政府對設置“性交易專區”非常謹慎,大多數地方政府對此表達了反對立場,批評臺灣當局逃避責任,將問題推給地方政府。旨在追求婦女解放運動的婦女團體更是表達了不滿情緒,認為政府出臺性工作專區決策過程草率,缺乏配套措施,並擔憂性工作專區淪為色情、毒品和犯罪的溫床。這一法律調整也引起憂慮“性工作除罪化”及 “性工作產業化”的討論。部分主張設置性工作專區的縣市,未來將其設在何處,是否會引起周邊居民的抗議,這些都是新的問題。這一法律調整會在多大程度引起選民對馬當局的不滿、是否會影響馬的選情還難以 估 計。近來,馬當局又試圖重振旗鼓,在離島地區發展博彩事業(臺灣當局曾在多年前就推動在澎湖縣設立“博弈專區”,但當地公投否決了這一政策)。為此有關部門在離島地區展開“博弈法草案”說明會,以爭取民眾支持,希望能夠在今年9月送“立法院”審議。依“博弈法草案”的規劃,在離島設立“博弈專區”旨在以博彩業為核心,推動國際觀光度假村的建設。這一旨在以博彩業帶動觀光旅遊業與發展地方經濟的措施,在島內地區依然存在兩派意見。支持者認為博彩事業有助於刺激經濟、擴大就業,而反對者則擔心離島地區將淪為財團炒作土地的場所,對當地民風也帶來不良影響。推動這種極具爭議性的政策與改革,對馬英九的選情是利是弊,不確定性很大。

選前公務員加薪難免有“賄選”嫌疑

近日,馬當局確定為公務員加薪3%,希望以此帶動民間企業調薪,改善民生,並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公務員因優惠存款利率爭議受到的傷害。此次加薪雖然惠及公務人員,卻引起了非公職人員的反彈,並給外界批評馬當局選前“賄選”的藉口。以“公平稅改聯盟”為核心的民間團體對此決策表示抗議,認為政府在債務龐大、不透明的情況下,動用納稅人的錢提高公務員工資,太不合理,他們要求台當局保證公務員加薪後,勞工階層的薪資在三個月內得到相同的增長。民進黨則認為馬當局此時加薪,顯然有賄選之嫌,是在收買人心,爭取較支持泛藍的軍公教人員。儘管提高公務員的工資有其合理性,也能得到軍公教群體的肯定與支持,但可能因此失去工資沒有得到改善的更多勞工階層的支持,結果可能是“得不償失”。另外,在國民黨黨團的積極推動下,“立法院”朝野達成共識,要將“首長特別費除罪化”,讓官司纏身的339名曾任或現任的政府首長及相關人員因此解套。此舉雖然被“立法院長”王金平稱為“是消除歷史共業”,但可能讓在特別費問題上真正涉及貪汙犯罪者搭了便車,開了“法治惡例”,讓“全面除罪化”變為“政治特赦”,可能增強民眾對馬當局的失望與不滿意情緒。

急於兌現選舉承諾的改革增加馬英九連任的風險

日前,馬英九的幕僚自豪地對外宣佈,馬英九的選舉政見已兌現80%,言下之意似乎表明馬英九力爭在選前實現所有選舉承諾。這可能是馬英九近期以來快馬加鞭出臺一系列重大改革與施政舉措的重要原因。這種兌現選舉承諾的做法,過於機械、死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