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台個人遊開啟兩岸交流新紀元

6月28日,290位來自北京、上海、廈門3個首批試點城市的大陸遊客,以自行規劃、自由走訪的形式展開赴台旅遊行程,兩岸雙方都舉行了隆重的首發儀式,標志著眾所矚目的個人遊式正式上路。這是兩岸民間交流的一個里程碑,是兩岸互信持續深化的重要標志,對促進島內經濟發展、兩岸民眾增信釋疑、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意義深遠。

60年來兩岸人員首次自由流動,是兩岸互信的又一次見證

1949年以來,大陸民眾赴台經歷了被禁止人台、探親奔喪、間接直航,團體包機旅遊等曲折經歷。如今,個人遊的正式上路實現了兩岸人員60年來首次自由流動,是兩岸雙方互信累積到-定水平的必然結果。

一是兩岸人員往來實現60年來首次自由流動。兩岸人員往來歷程有五個主要節點。一是1987年蔣經國開放台灣民眾來大陸探親,結束了兩岸長達30年完全隔絕的歷史。二是1988年台當局再次允許大陸民眾赴台探親、探病及奔喪,突破了大陸民眾不得赴台的禁忌。三是陳水扁當局於2001年底先後允許在其他國家或地區工作,學習、定居或短期考察的大陸公民(所謂“第三類”與“第二類”大陸民眾)赴台團體遊,但在大陸工作、生活的居民(即“第一類”大陸居民)不得赴台旅遊。四是2008年國民党重新執政之後兩岸開放團體遊,真正實現了大陸民眾赴台旅遊的夙願,是兩岸人員往來的一大進步。五是個人遊的實現,讓兩岸人員在不正常往來60多年後的今天首次可以自由交往,兩岸主流民意無不為此歡欣鼓舞。

二是兩岸雙方互信不斷累積的必然結果。實現兩岸民間、雙向、自由往來在民間呼聲已久,尤其是隨著大陸遊客消費能力的快速提升,台灣旅遊業界希望台當局開放大陸居民赴台旅遊的呼聲由來已久。但2008年之前,民進黨當局頑固堅持“台獨”立場,堅持將兩岸協商建立在“國家與國家。的對等基礎上,致使兩岸雙方既無商談基礎,更無任何互信可言,大陸民眾赴台旅遊遙遙無期。馬英九上臺後,雙方在堅持“九二共識。這一政治基礎的同時,秉承“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的原則,迄今兩會已召開6次制度性商談並達成15項協議和2項共識,顯示兩岸雙方互信基礎不斷增強。個人遊是繼兩岸實現“三通”、大陸遊客赴台團體遊及簽署ECFA、陸資人島、陸生赴台後的一大歷史性事件,意味著台灣方面對大陸民眾的限制越來越少,是兩岸互信達到一定水平的又一次見証。

對台灣經濟影響更趨多元,馬英九連任或有更多利基

雖然個人遊剛上路,但島內各界普遍樂觀看待其經濟效益,再次凸顯馬英九的大陸政策符合當前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大勢。

一是將使島內各相關業者“雨露均沾”。據台相關部門估計,個人遊每年可為台灣帶來180億元(新台幣,下同)的直接收人,創造多達300億元的附加效益。雖然不如團體遊帶來的直接經濟效果明顯,但可突破團體遊“團進團出、整團活動”模式的限制,讓其對台灣經濟所產生的效應更具輻射性,受惠產業因此更趨多元、廣泛,包括旅遊業、航空業、旅館、交通租賃業、遊樂業,餐飲業,百貨業,整容美體業、藝文表演業及零售業等,皆能分享到這一經濟大餅,其所帶動的就業機會更能普及庶民階層,因此對拉動中下層收入有直接幫助。

二是帶動觀光投資,增加非技術性就業機會。為搶爭個人游商機,從今年至2013年,島內上千家觀光旅遊業者大手筆投資合計達1000多億元用於修建旅館、飯店等計劃。按照250萬元產值的觀光服務業即可創造一個就業機會計算,此波觀光投資必將為台灣創造4萬個就業機會。台“觀光局”甚至預估明年個人遊產生的外溢效應將帶動40萬個就業人次,這些很可能成為未來降低台灣失業率的重要“幫手”。

由於個人遊可讓更多業者、更多基層民眾感受和平紅利,也可破解民進黨關於“圖利特定行業及階層”的攻擊,更可消解一般業者因感受不到團體遊對台灣經濟的貢獻而對馬當局產生的不滿情緒,這對於尋求連任的馬英九來說,或有一定加分作用。 綠營縣市長搶食“旅遊蛋糕”,蔡英文兩岸政策自陷不拔

與三年前抨擊馬當局開放陸客赴台觀光“罔顧台灣安全”, 陸客“量多、質差,價低”不同,民進黨此次對個人遊反應較為低調,党主席蔡英文僅強調“注意影響台灣治安”,急需累積政績的綠:營各縣市長更是脫 先跑,與藍營縣市長同搶個人游商機。

深綠票倉台南市的市長賴清德不僅宣稱支持兩岸直航,高調要求台南要有定期航班,還對赴台南旅遊的陸客掛“安全保障”,並表示適當時間訪問大陸。台南市府則計劃明借邀約廈門百對新人赴台南辦集體婚禮吸引陸客。意識形態強烈的高雄市長陳菊不僅讓市府投入600萬元改造六台夜市,積極爭取增加航班,規劃旅遊路線,還指示相關單位來大陸發行簡體版高雄旅遊書,更以市長身份函邀對高雄留有深刻印象的北京女孩再赴高雄個人遊;屏東縣長曹啟鴻、宜蘭縣長林聰賢等綠營縣市長則紛紛率團登陸至北京和廈門招攬陸客。

很難想像,不過幾年時間,綠營縣市長當前最重要的任務之一竟是千方百計吸引陸客,這與之前綠營縣市長炒作陸客赴台會導致台灣慘遭“木馬屠城”大相徑庭。從-開始拒絕排斥,到目前綠營縣市長張開雙臂歡迎陸客,顯示兩岸交流大勢已經推開深綠門扉,選舉時再多的政治語言和口號,終究難以抵擋商機的力量。事實上,無論是兩岸實現全面“三通”、簽署經濟合作框架協議,還是推動陸客赴台觀光,民進黨都經歷了由盲目、激烈反對到默認甚至支持的轉變,顯示民進黨的“台獨”理念已無法適應當前兩岸和平發展大局,其抱殘守缺的做法只能凸顯自身兩岸政策的困境。尤其是,人員的開放互動具有不可逆性,一旦開放,很難回到之前封閉狀態。個人遊將繼團體遊赴台之後再次擴大兩岸人員往來的接觸面,推動兩岸人員往來形成難以逆轉的大勢。已經啟程參選2012“大選”的蔡英文,面對具有兩岸政策優勢的馬英九,盡快提出一套讓絕大多數民眾都認可放心的兩岸政策,以保証當前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大勢不被中斷則顯得日益緊迫。

旅遊模式發生變化,有利於厚植兩岸和平發展民意基礎

兩岸關系的轉變,根基在民間,動力在人民。與團體遊相比,個人遊的實現,使大陸民眾赴台旅遊模式發生了質的變化,從蜻蜒點水式的淺表旅遊轉變成“走透透。的深度旅遊。這種深度遊,是一種兩岸人民直接、自由的零距離的互動,有利於推動兩岸民間交流從不正常向正常化邁進,有利於降低兩岸民眾之間增信釋疑,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一是推動兩岸民間交流正常化。自1987年至今,兩岸人員往來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單向到雙向、從間接到直接,歷經艱難險阻,終於在20多年後的今天實現子個人遊,打開了兩岸人員自由往來的最後一道閘門。個人遊將推動長期以來單向、間接、局部、不對稱、非正常的兩岸民間交流狀態逐步終結,而兩岸雙向、直接、全面、對稱、正常化的民間交流已然拉開帷幕。這不僅是兩岸人員往來的一大裏程碑事件,更是兩岸民間交流走向正常化的標志。未來,隨著個人遊的不斷推進與完善,會有更多的大陸民眾赴台旅遊,兩岸也必將再掀交流新高潮。

二是有利於消除兩岸之間的偏見與隔閡,增進瞭解與互信。兩蔣以來,台灣當局不斷歪曲、抹黑、詆毀大陸形象,塑造大陸“打壓”、“矮化”台灣假像,以挑起台灣民眾的“仇共反中”、傲慢歧視等心態。個人遊使兩岸民眾可以在不受任何幹擾的情況下面對面交流,這有利於雙方瞭解各自的社會生活背景和彼此異同之處,從而降低因不解、誤會造成的對立與沖突,尤其是可以降低島內民眾對大陸的偏見與隔閡,拉近因隔絕多年而造成的情感距離,從而達到增信釋疑、融合感情的作用。

三是強化台灣民眾“兩岸合則兩利”的共同價值觀。1987年台當局開放老兵來大陸探親,看似僅為兩岸人員往來打開一個小缺口,但卻迅速帶動了台灣社會各界人士“登陸潮”,並引發一波又-波來大陸的“投資熱”,由此形成“兩岸合則兩利”的價值觀,並對推動兩岸關系綿延不斷,直至今天和平發展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雖然兩岸政治分歧短時間內不會消失,也不排除島內有人對個人遊刻意政治操作、製造沖突,個人遊仍面臨人數、城市、財力等多重限制,但個人遊為深化和拓展兩岸民間交流開創了-個良好開端,隨著愈來愈多兩岸民眾參與到個人遊中,兩岸民間關系必將更緊密,民間合作將更廣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覆蓋面將更廣從而推動“兩岸合則兩利”的價值觀深植台灣民眾心中,為兩岸關系健康發展、兩岸民眾謀福利奠定利基。

(張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