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

國家發改委主任 張平

香港、澳門回歸祖國以來,與內地的交流合作日益密切,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和社會各界對國家編制五年規劃的關注程度也越來越高。在「十二五」規劃綱要編制過程中,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和社會各界普遍希望能夠明確港澳在國家整體發展戰略中的角色和地位,中央政府對此高度重視。因此,儘管「十二五」規劃綱要是內地經濟社會的發展規劃,但也包含了中央政府支持港澳發展、促進內地與港澳合作的政策取向。在編制「十二五」規劃綱要涉港澳內容的過程中,中央政府始終把握兩個原則:一是堅定不移地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嚴格按照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辦事,全力支持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和政府依法施政,中央政府不替代香港、澳門特區編制規劃;二是充分考慮港澳的實際情況和訴求,盡量順應港澳發展需要,全力支持港澳發揮優勢、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促進和諧,全力支持港澳加強同內地的交流合作,在國家整體發展中繼續發揮重要作用。「十二五」規劃綱要包含涉港澳內容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支持港澳經濟社會發展,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

一、「十一五」期間香港、澳門經濟發展及其與內地合作情況的回顧

(一)港澳經濟發展情況回顧

「十一五」期間,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帶領和團結社會各界努力發展經濟,民生得到進一步改善。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港澳克服了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保持了繁榮穩定的良好局面。

2006年至2010年,香港經濟有三年實質增長都在6.4%以上。2010年,香港經濟從全球金融危機的陰影下快速復蘇,實質增長達6.8%,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31906美元。2010-2011財政年度實現盈餘713億港元,至2011年3月底,財政儲備5916億港元,相當於23個月的政府開支。最新失業率降至3.6%。

2006年至2010年,澳門經濟年均實質增長約10.5%。這一時期是澳門歷史上經濟發展最快的時期,澳門也成為同期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經濟體。2010年,澳門經濟實質增長26.2%,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49745美元;2010年財政盈餘達418億澳門元,同比增長76%,據報道,至2010年年底累積盈餘約1400億澳門元,相當於約四年的政府財政支出。澳門最新失業率為2.7%,按照國際公認的標準,已基本實現全民就業。

(二)內地與港澳經濟合作情況回顧

「十一五」期間,內地與港澳的經濟合作取得重大進展︰內地與港澳分別簽署並實施更緊密經貿關系安排(CEPA)補充協議三至七;允許港澳服務業在廣東先行先試;支持港澳特別行政區政府妥善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扶持在內地投資的港澳中小企業;進一步擴大內地居民赴港澳「個人遊」試點,2010年來自內地的旅客占訪港澳旅客總數的比例已分別升至62%和53%;加強內地與港澳金融合作,包括擴大港澳人民幣業務範圍,支持在港發行人民幣債券和國債、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支持內地企業赴港上市;推動涉港澳大型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連接深圳和香港的深圳灣大橋順利建成,港珠澳大橋和廣深港客運專線加緊建設;推進以粵港澳合作為重點的區域合作,國務院先後批准了《珠江三角洲地區發展改革規劃綱要(2008-2020)》、《橫琴總體發展規劃》和《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廣東省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還分別簽署了《粵港合作框架協議》和《粵澳合作框架協議》,確立了今後一個時期粵港、粵澳合作的方向和重點,京港、滬港和港澳與泛珠三角九省區的合作機制也得到了深化;確保內地對港澳的食品、水、電、天然氣等涉及民生物質的供應;與港澳在文化、教育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不斷深化。

「十一五」期間,內地與港澳經濟合作取得了顯著成效。這種合作進一步拓展了港澳經濟的發展空間,增強了港澳抵禦外部經濟風險的能力,提高了港澳居民對「一國兩制」和港澳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合作還密切了內地與港澳的經濟聯繫,有助於港澳發揮原有優勢,培育新的優勢,在國家整體發展中繼續發揮重要作用。目前,內地是香港最大的貿易夥伴,香港也是內地第五大貿易夥伴、第三大出口市場和最大的轉口貿易平臺,香港還是內地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資來源地和內地企業境外投資最主要的目的地。內地與澳門的貿易投資也穩步發展。

二、「十二五」期間中央支持港澳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向

(一)支持港澳鞏固提升競爭優勢

港澳都是自由港,經濟高度自由開放,地緣上既背靠祖國內地又面向世界。香港的法律制度和市場規則與國際接軌;服務業水平高、種類較為齊全;國際聯繫廣泛。澳門與歐洲大陸國家來往頻繁,與葡語國家經貿關系密切。這些都使得港澳在國際和地區競爭中具有獨特優勢,可以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發揮獨特的作用。

規劃提出「繼續支持香港發展金融、航運、物流、旅遊、專業服務、資訊及其他高增值服務業,支持香港發展成為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和國際資產管理中心,支持香港發展高價值貨物存貨管理及區域分銷中心,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地位,增強金融中心的全球影響力」。

香港是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金融市場體系完備,是全球第十五大銀行中心、第七大股票市場、第六大外匯交易市場和第七大資產管理中心。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開展以來,香港的人民幣存款規模迅速擴大,各種人民幣投資產品應運而生。大量國際基金管理公司落戶香港,以便通過香港分享內地經濟高速增長的收益。香港保持好、發揮好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可以更好地服務人民幣區域化和國際化戰略,為內地金融進一步改革開放發揮「試驗田」作用,也有助於其發展成為人民幣離岸業務中心和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從而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增強金融中心的全球影響力。

香港也是重要的國際貿易、航運中心,物流業優勢明顯。香港是世界第十一大貿易體,2010年香港港口貨櫃吞吐量和機場的國際貨運量分別居全球第三和第二位,加之一流的基礎設施、便捷的通關制度、優質的客貨運服務和廣泛的國際市場聯繫,有助於推動香港發展成為高價值貨物存貨管理及區域分銷中心。旅遊業是香港的又一支柱產業,內地是香港最重要的客源地,香港旅遊業在「十二五」期間將獲得更多的發展機遇,並將帶動零售、餐飲、酒店等相關服務業的發展。此外,香港還可以發揮人才和信息自由流動的優勢,大力發展專業服務、資訊及其他高增值服務業。

規劃提出「支持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鎔中心,加快建設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在「一國兩制」下,澳門可繼續保持博彩業,並依法加強管理,使其納入有序發展的軌道;可發揮歷史城區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優勢,著力打造澳門特色旅遊的品牌,提升國際影響力,把澳門建設成為世界聞名的旅遊休鎔中心;還可發揮澳門葡語人才較多和與葡語國家經貿關系密切的有利條件,繼續辦好「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搭建有關交流與合作平臺,更好地發揮澳門在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往來中的促進作用。

(二)支持港澳培育新興產業

保持香港、澳門的長期繁榮穩定,需要不斷創造新的優勢,因此,規劃提出「支持港澳增強產業創新能力,加快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提出六大優勢產業,並將其作為未來發展的重點。其中,環保產業擁有世界領先水平的基礎設施、技術和管理經驗;醫療服務以高素質的服務和先進的技術、設備著稱;教育服務水平高,許多高校具有較高的國際聲譽;檢測和認證的專業水平和誠信度被世界認可;創新科技產業可依託香港高校的科研力量,研發成果也便於通過合作在內地特別是珠三角地區進行轉化,服務於國家的自主創新戰略;文化創意產業在亞洲區內佔有重要地位。2009年,以上六大產業增加值已占香港國內生產總值總量的8%,就業人口占總就業人口的11.3%。中央政府對香港發展六大優勢產業高度重視,充分考慮和吸納了特別行政區政府的建議,在規劃中提出「支持香港環保、醫療服務、教育服務、檢測和認證、創新科技、文化創意等優勢產業發展,拓展合作領域和服務範圍」。

經濟適度多元化是澳門經濟的發展方向,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和社會各界對此已有共識,中央政府對此一貫全力支持。目前,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與社會各界正在根據自身條件和優勢,積極尋找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切入點。因此,規劃提出「支持澳門推動經濟適度多元化,加快發展休鎔旅遊、會展商務、中醫藥、教育服務、文化創意等產業」。

三、深化內地與港澳經濟合作

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還需要不斷通過深化內地與港澳經濟合作來實現。

規劃提出「加強內地和香港、澳門交流合作,繼續實施更緊密經貿關系安排」,重點是在總結前一階段實施更緊密經貿關系安排及其補充協議經驗的基礎上,把現有的政策措施落實好,同時進一步豐富其內容。

規劃提出「深化粵港澳合作,落實粵港、粵澳合作框架協議,促進區域經濟共同發展,打造更具綜合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明確了把粵港澳合作放在內地與港澳經濟合作的優先位置加以重點推進,發揮粵港澳地區完備的產業體系、龐大的人口和市場規模、極具潛力的人才和創新能力等優勢,把這一區域打造成全球最有競爭力的城市群。

規劃提出「支持建設以香港金融體系為龍頭、珠江三角洲城市金融資源和服務為支撐的金融合作區域,打造世界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構建現代流通經濟圈,支持廣東在對港澳服務業開放中先行先試,並逐步將先行先試措施拓展到其他地區」,這有利於加強粵港澳優勢互補,整合區域資源,促進區域經濟合作效應最大化。廣東在對港澳服務業開放中先行先試,可以積累經驗,待條件成熟後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