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錦新指的士嚴重不足

【本報訊】立法議員區錦新指本澳的士嚴重不足,市民及旅客搭車難,令不守法的的士司機有機可乘,揀客拒載,澳門旅遊城的聲譽因而大大受損。

區錦新說,澳門以旅遊博彩業為經濟命脈,但長期以來,搭巴士難,搭的士也難的現象無法改善,不單市民有煩言,偶爾到澳門旅遊的遊客也聞搭車色變。

造成這種惡劣現象的關鍵在於本澳的士嚴重不足,的士成了稀有商品,靠揀客、拒載之的士可能比奉公守法的司機更得益。

區錦新指出,在回歸前的一九九七年,澳門有750部的士,其中有100部是宏益公司的電召的士。特區成立十一年,澳門的人口從回歸前的不足四十萬躍升至五十五萬,遊客從每年八百多萬躍升至近三千萬,但的士數量只增加了230部,即合共才980部。

他說,香港七百多萬人口,的士超過一萬八千部(截至2011年7月為18129部),以人口計平均400人一部的士;以台北近三百萬人口計,有的士超過一萬部,平均280人一部的士;以北京一千五百萬人口計,的士超過十萬部,平均每150人一部的士。而澳門,以五十五萬人口計,九百八十部的士,超過560人才一部的士。若以遊客計差距更驚人,香港、台北、北京都是約千多名遊客一部的士,但澳門則是超過25000名遊客才有一部的士。以上對比的三個城市都有地鐵等完善的集體運輸系統,澳門則只有巴士和的士兩種公交車輛。其的士數量之不足問題更形突顯。

區錦新說,因為的士數量的嚴重不足,的士司機中的部份害群之馬才挾的士這種「稀有品」拒載和揀客,這才是問題的關鍵。若的士數量充足,市場力量必令拒載、揀客的司機無啖好食。追本尋源,的士數量嚴重不足才是澳門搭的士難問題的關鍵。

他說,電召的士原來的營運模式是司機受公司指揮,接call提供電召服務。這營運模式現已改變,司機與公司之間似乎是分賬關係而非受僱關係,司機只自行搵食,總之每天接了公司若干個call便完成任務。如此令公司調動電召服務的能力大大降低。電召服務提供者已偏離原來營運模式,政府應有所行動。

區錦新質詢當局:

一.的士數量嚴重不足,政府有否研究澳門的士數量應有多少才算合理?現時差距多少?會否訂定一個時間表,分階段增加的士數量,直至整體數量達到目標以滿足市民和遊客的出行需要?

二.政府卻一直以行政手段嚴格控制的士數量,有官員曾解釋指的士的增加會增加城市道路的壓力。但與此同時,私人車輛卻迅猛增加,無以節制,試問,以此收緊的士數量,放鬆私人車輛增加,到底是公交優先還是私交優先?

三.政府對電召的士服務的提供者已偏離原來的營運模式,導致接call能力降低,難以滿足社會的需求,如何透過續約時更新條款將其納回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