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空出世 琴韻天下 記橫琴——“一國兩制”粵港澳合作示範區

文張寶鏘

2009年8月14日,國務院正式批准實施《橫琴總體發展規劃》。根據《規劃》,廣東省珠海市的橫琴島定位為“一國兩制”探索粵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範區;深化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的先行區和促進珠江西岸地區產業升級新平臺。至此,橫琴開發奏響了主旋律,也打響了加速橫琴開發的起跑槍聲。我們最近到橫琴採訪時,只見全島各項建設工程正按計劃有條不紊而轟轟烈烈地開展著。

天馬行空的暢想

所謂“示範區”是以橫琴為載體,大力推進粵港澳融合發展,聚合珠三角的資源、產業、科技優勢與港澳的人才、資金、管理優勢,加強三地在經濟、社會和環境等方面的合作,率先探索建立合作方式靈活、合作主體多元、合作渠道順暢、合作效果顯著的新機制,為推進粵港澳更緊密合作提供示範。

所謂“先行區”是指在CEPA框架下進一步擴大開放,進一步發揮香港、澳門的自由港優勢,大力推進通關制度創新、科學技術創新、管理體制創新和發展模式創新,為港澳人員在橫琴就業、居住和自由來往提供便利,大力提升經濟社會發展的國際化水平,建設高水平的科技創新和產業化基地,在改革開放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率先取得突破,為珠三角“科學發展,先行先試”創造經驗。

所謂“新平臺”是指加強珠澳合作,大力吸納國外和港澳的優質發展資源,打造區域產業高地,通過研究和創意設計等高技術的轉移,擴散和外溢效應,促進珠三角和內地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和優化升級。拓展澳門的產業發展和教育科研空間,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根據《規劃》,發展的目標為:經過10年到15年的努力,把橫琴建設為連通港澳、區域共建的“開放島”,經濟繁榮、宜居宜業的“活力島”,知識密集、信息發達的“智能島”,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態島”。

根據《規劃》,產業發展朝向:加快轉變產業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發展以高端服務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

為此,要建設珠江口西岸地區的區域創新平臺,形成研發設計、文化創意等若干產業集群,實現要素向園區集聚,企業向園區集中。

為此,要建設服務港澳的商業服務和休閒旅遊基地,形成一批有影響力的商務企業。

到2020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75%,達到世界發達國家以服務業為主導的中心城市水平;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不低於80%。珠海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何甯卡說,屆時橫琴將基本建成珠江兩岸的核心城市,實現在珠海地區人均GDP首位。達到生態一流、文化繁榮、法治優良、社會公平的發展目標,成為廣東發展新的增長極,科學發展的排頭兵。

在中國共產黨迎來90華誕前夕,保加利亞前駐華大使頓喬•頓切夫對新華社記者說:“中國不僅作為一個政治大國,同時還作為一個具有巨大經濟潛力且能提出很多新思想的國家,正在並繼續在國際舞臺上發揮重要作用。”橫琴的定位,就是中國近期提出的新思想。這說明橫琴島的開發具有世界的意義,是一項震撼全球的創舉。

這真是天馬行空的暢想。

腳踏實地的謀略

但它又是從實際出發,腳踏實地的謀略。它上應天時,下據地利,中契人和,只要周密策劃,大膽探索,群策群力,扎實工作,是可以圓滿完成的。

上應天時——中央、地方重視支持橫琴開發。胡錦濤總書記說,開發橫琴島是中央的重要決策;他親自為澳門大學橫琴校區奠基,他還視察橫琴企業、研發機構和技工學校,指示加快推進橫琴開發。早在2005年總理溫家寶便考察橫琴,提出橫琴開發“謀定而後動”;2009年他主持國務院會議,批准《橫琴總體發展規劃》;2010年他再次考察橫琴,叮囑當地幹部在加快開發的同時,要注意保護環境,減少污染排放。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說,要抓緊橫琴開發的發展機遇,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為橫琴新區管委會揭牌;他指出,廣州南沙新區開發、深圳前海開發、珠海橫琴島開發都寫進“十二五”規劃,相當於擺下了三個棋子,這也將是廣東轉型升級的三個重要的平臺,他希望橫琴新區珍惜每一寸土地,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因地制宜,優選項目,努力把橫琴建設好。

2009年國務院批准橫琴成為繼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之後,第三個國家級新區,同年12月16日,橫琴新區正式掛牌。繼2009年國務院正式批復實施《橫琴總體發展規劃》之後,2011年廣東省政府與澳門特區政府又在北京簽署《粵澳合作框架協議》,其中專列“合作開發橫琴”一章,把這項工作列為重中之重;“十二五”規劃”將橫琴開發納入國家戰略。

下據地利——橫琴島是珠海市第一大島,位於該市南部,珠江口西側,南頻南海,距南海國際航線西水道4海裏,與澳門隔十字門水道相望,有橋相通,成為內地通往澳門的第二個陸路通道。兩地最近處相距200米,雞犬之聲相聞。距澳門機場3公里,距珠海機場約8公里;距香港41海裏。全島南北長8.6公里,東西寬約7公里,達106平方公里,是澳門現有面積的3倍左右。

橫琴新區位於中國乃至東南亞經濟區的中心,其地緣優勢,作為粵港澳三方緊密合作的區域經濟示範作用十分明顯,是“一國兩制”的交匯點,又是內外輻射的結合部。

港珠澳大橋的興建讓橫琴和香港直接對接,原需二、三小時的路程縮短為半小時,很多橫琴優惠的政策、條件和良好的發展空間等於擺在香港的家門口,香港人士同受其惠。香港人才較多,高端服務業、金融業、創新產業發達,這些要素都可引進橫琴,還可進一步通過橫琴引進內地來。另一方面,香港則視橫琴為當地商業、金融業的新支撐點。對於苦無發展空間的澳門,更是一塊求之不得的寶地。

廣珠城際軌道自南灣穿越馬騮洲水道進入橫琴東北部,在橫琴蓮花口岸與澳門輕軌系統進行零距離對接,再向西穿越大橫琴山中部,經金海大橋通向珠海機場,橫琴將以此融入珠三角一小時生活圈內,加強與珠江口西岸以至我國大西部聯繫。

中契人和——當前我國正值產業技術改造和優化升級,橫琴定位于匯港澳資源,建設高水平的科學技術創新和產業化基地,符合人們的渴望。三地可充分考慮自身優勢,力求做到錯位發展,優勢互補。橫琴又是澳門各界人士大力尋求的發展空間,有利於其經濟多元佈局;更是蓄勢待發的珠江口西岸以至我國大西部的尾閭。彙聚如此眾多方方面面渴望改變發展前景的人們共同發力,何患功業不成。

高起點規劃 高標準建設

橫琴新區不同於上海浦東、天津濱海,它匯“一國兩制”于一區,情況更為複雜,要走前人從未履行的道路,如何建設,如何付諸實戰,主其事者要破解許多難題,可以預見。

他們首先從精心規劃入手。

由於定位一直未明確,橫琴錯過了許多開發時機,但卻保持了青山綠水的原始風貌。在《橫琴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中,綠色生態系統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護。禁建區面積達56.2平方公里,占半個島之多。限建區又占20.56平方公里,適建區只有20.56平方公里,已建區10.16平方公里。橫琴總體發展規劃圖

按照《控規》,禁建區、限建區加上建設用地規劃中的綠地面積,到2020年將達82.45平方公里。目前本地人口4000,屆時將達28萬,人均綠地面積可達294平方米;遼闊的紅樹林保護區也進入規劃藍圖,將構成以人為本,自然和諧的“生態島”,人們將生活在空氣清新,綠意盎然的大都會中。

投資120億元人民幣的全島管道直供,又是另一大特色。橫琴全島將集中制冷供熱:所有寫字樓、住宅樓都設有中央空調或單體空調機,冷氣、熱氣、像天然氣那樣順著管道送到各家各戶,以此實現低碳和綠色環保。

在島內交通方面,《控規》強調“綠色交通”,除堅持“公交優先”規劃外,還在全島設置“快借快還”的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

為了建設綠色低碳宜居環境,即此數項可見主其事者煞費苦心。

為便於統一規劃,他們著力解決了歷史遺留的“飛地”問題。上世紀60年代,在當時佛山地區的統一部署下,在橫琴島中部,由順德縣3200名民兵艱苦奮戰,圍墾出中心溝圍墾區,東西長7公里,南北寬2公里。他們可說是開發橫琴的“先行者”。日後任職廣州市市長的黎子流,就是當年圍墾隊領導之一。及後當地一直由順德管理。現經廣東省有關部門協調,由珠海市政府給予賠償,依法收回全部國有土地使用權。目前當地自西至東已規劃為科技研發區,文化創意區和綜合服務區三個重要的開發區。

產業發展則按照商務服務、休閒旅遊、科教研發、高新技術這四方面佈局。

如何著手?珠海市市長鐘世堅說,推動橫琴島的開發,一個是抓緊相關政策的報批;第二是加大與澳門協調的力度,讓規劃落到實處;第三是加強橫琴島的基礎設施配套,讓橫琴有一個完善發展的硬環境;第四是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要以產業帶動開發。

關於基礎設施建設,當地3年內將投入126億元人民幣。新區管委會已委託珠海大橫琴投資有限公司負責,該公司現正高規格公開向國際招標,務求獲致高起點的完美規劃。

粵澳合作的突破口,則是澳門大學橫琴新校區的興建。一向受土地限制,苦於“有校無園”的澳門大學爭取廣東省政府支持,獲准到橫琴辦學,喜出望外。橫琴讓澳大租賃土地1.0926平方公里,面積相當於現有澳大面積的20倍,新校區與橫琴島其他區域隔開管理,校區內依照澳門特別行政區法律實施管轄。新校區建設一條河底隧道,作為連接橫琴新校區與澳門的專門通道,人員來往,無須通過邊檢手續,如同澳門在橫琴的延伸。

校園設計由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負責,該院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何鏡棠主持。設計建築面積96萬平方米,近期容納在校生一萬人,遠期容納1.5萬人。校園的建築風格為“中西薈萃,山海交融,嶺南文脈,南歐風情”。新校還延續澳大書院制度,設計三大書院區,通過師生共同生活,共同研習,不斷發展學生潛能,促進個人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