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選舉的四種政治現象

選舉是近現代社會公民參與國家或地區事務的重要形式,是公民行使政治權利、履行政治義務的重要渠道。眾所周知,台灣幾乎每年都有大大小小的選舉,可謂是十足的「民主社會」。經過多年發展,台灣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選舉文化,這既是對台灣社會的現實反映,也是對未來選舉走向的觀察指標。總體可將台灣選舉文化歸納為四種類型:

家族政治--積重難返

雖然威權政治的結束標志著蔣家王朝走向歷史,淡出政壇;但另一種政治現象--家族政治順勢而出,發展迅猛,成為一種政治常態。家族政治是對威權政治走向沒落後的又一政治反應,多數政治家在自己余熱未盡的情勢下,繼續謀求政治上的影響力。當然,透過選舉發揮力量和作用是其延續政治生命的重要方武和手段,但又不好親自出面主持或出馬參與政治活動,所以希望其子女或親人繼承其衣缽,代己出征,此種政治現象在當代台灣社會尤為盛行。現今台灣政壇來自位高權重、地位顯赫家族的政治人物比比皆是,比如馬英九、郝龍斌、朱立倫、吳志揚兄弟、陳致中等。相比之下,國民黨的家族政治歷史悠久且發達,民進黨明顯不能與其一爭高下。推究其原因是國民黨作為百年老店,執掌台灣政壇長達半個多世紀,家族官僚迭出,無論是國民黨還是黨內重臣對台灣政壇都有著深遠的影響。然而,民進黨組黨才20多年,既沒有歷史的雄厚根基,也沒有現實的強烈支持,能在台灣政壇發揮影響力的家族屈指可數。每當國、民兩黨在帶有濃厚家族政治色彩的選舉中對壘,民進黨往往居於下風,多數敗北。家族政治仍然存在諸多弊端,一方面不利於普通民眾的參與,另一方面也不利於民主制度的完善。根據台灣現有政治環境分析,這種現象很難在短時間內予以消除,不得不說這是台灣民主發展道路上的重大阻礙。

美艾政治--方興未艾

自上世紀末以來,台灣就形成了所謂「北藍南綠」的政治版圖。自然而然,泛藍泛綠都有自己的優勢選區和艱難選區。隨著台灣立法機構的不斷改革,小黨逐漸邊緣化、泡沫化:大黨則希望獲得過半席次,把持立法機構,這也早已成為國民兩黨的選戰目標和方向。為避免各種不利因素,各政黨勝選心態膨脹,競爭日趨激烈。在花樣百出的選舉策略中,美女政治備受青睞,逐漸成為各政黨制勝的法寶之一。每逢選舉,藍綠雙方都會動作頻頻,紛紛派出所謂形象氣質佳的「美女刺客」深入到艱難選區,以借美貌外表獲得選民支持。2010年的台灣五都選舉更是將這一現象展現得淋漓盡致,連頗具爭議的李婉鈺都能順利當選新北市議員,可以看出美女政治在台灣政壇和選舉中的功效不容低估,其成為競選、宣傳和拉票的一大利器。近年來,台灣民主制度不斷健全和完善,女性參政比例在相關政策配套措施下尤其是在選戰上逐年提升。「美女政治」儼然成為台灣選舉中不可或缺的一道風景,雖然這是台灣特定政治生態環境下的自然產物,但其本質是台灣女性政治的一種畸形發展,表面拉升台灣女性參政比例,但這既不利於積極的、公平的選舉文化的形成,也不利於整個社會的良性互動。「美女政治」作為台灣近年來的一種新生事物,其發展勢頭強勁。當然,此種現象仍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群佈政治--風靡全島

台灣是一個由多元族群、多樣文化和多種省籍組成的社會,從一開始就給台灣選舉帶來了複雜多樣而又難以調解的矛盾,使得每位候選人都不敢輕易忽視社會上的每股力量。每次選舉整個台灣社會都彌漫著濃厚的選舉氛圍,「群體政治」就應運而生。筆者認為所謂「群體政治」就是涉獵族群、宗教、黑白等各股勢力參與的政治活動。每到選舉之年,這些勢力在選舉中就扮演著關鍵少數的地位,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上至領導人,下到鄉裏長,只要有選舉,都會極力拉攏各種群體勢力。在群體政治裏地方派系在選舉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若是與地方派系關系非常親近,那麼候選人當選的幾率就會大增。李登輝和陳水扁執政期間,就與社會上的黑道勢力糾葛不清,好在他們能將此種關系處理得當,才保住了他們的「大位」。近年來,在藍綠勢力旗鼓相當的情勢下,重情淡利樸實的宗教群體也成為選舉中不可小覷的力量,各候選人「逢廟必拜」的現象早已司空見慣。無論候選人的這些行為是政治作秀還是真為拉近與選民之間距離,對他們都起到有利無害的效果。「群體政治」在民主社會是一種普遍現象,既是民眾參與政治的一種重要表現,也是政治人物親近民眾的必然選擇,對拉近民眾與政治之間的距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境外政治--不可或缺

境外政治作為台灣選舉的獨有現象,早已成為台灣選舉必不可少的步驟。台灣問題從形成初期開始,就帶有濃厚的國際因素,因此在發展過程中一直沒有擺脫對國際勢力的依賴,成為犬陸解決兩岸問題的絆腳石。台灣不斷借助所謂非官方的渠道加強與國際社會的聯系,其目的無非有以下幾點:其一隨著大陸的逐步崛起,台灣的國際影響力逐漸減弱。面臨被邊緣化與泡沫化的危機,台灣只好借助於選戰手段增加曝光率,提升影響力,開拓有利於自己的國際新空間:其二台灣政治人物一味地認為只有搞好與國際社會的關系,才能增加台灣在兩岸交往上的優勢,也才能確保台海和平與安全;其三現今台灣旅居在海外的僑胞數以百萬計,單就選舉而論,僑胞團體也是候選人重要的選票來源。因此每位候選人都十分重視和親近這部分力量,紛紛成立海外援助團,以此提升自己在海外僑胞心目中的印象,期冀他們回台投票。每到選舉尤其是「大選」,戰火不只是在島內熱烈燃燒,在海外也一樣備受僑胞關注。鑒於此,選戰正式開跑後,藍綠各候選人都會接二連三訪問美國、日本及西歐等國家,以獲取最大「外援」能量。

(許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