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人不懼競爭 人才培訓應前瞻

隨著勞動關係法廣泛宣傳,勞動者越來越關注自身權益。由於分配制度的關係,勞動者未能切實享受經濟發展的成果,澳門勞資糾紛越來越多。澳門工會聯合總會理事長鄭仲錫表示,從工會幾十年的工作經驗看,要真正解決勞資糾紛,構建和諧勞資關係,必須從立法入手,從源頭解決問題。

區域合作的不斷深化,給澳門帶來機遇,同時讓澳門職工階層不得不面對外來競爭。雖然社會存在這樣那樣的聲音,但鄭仲錫相信澳門人從來不懼怕競爭。他提醒澳門勞動階層要時刻保持自我提升的意識,同時提醒政府和社團培養和培訓人才應有長遠眼光,要前瞻規劃。切勿“頭疼醫頭腳疼醫腳”。

立法從源頭解決勞資糾紛

鄭仲錫指出,《勞動關係法》、《聘用外地雇員法》訂定過程中爭論不休,實施以來接二連三出現勞資糾紛,顯示澳門勞動關係法例不斷進步,但仍存改善的空間。他說,法例的宣傳和實施提高了勞動者保護自身權利的意識,這是勞資糾紛增加的一個重要原因。

社會協調常設委員為本澳勞、資、官三方對話協商的平臺,也有工會向權益受侵害的職工提供援助,目的是希望解決勞資糾紛,構建和諧的勞資關係。鄭仲錫認為,和諧的勞資關係應建基於勞資互相尊重,互相合作和溝通。從更高一個層次來講,過去困難時勞資雙方同舟共濟,現在形勢好了應該提升到同舟共進,雙方都要進步。“但現實是經濟發展了,勞動者未能真正分享成果,工資中位數多年來維持一萬元左右,這成為構建和諧勞資關係的最大障礙”,鄭仲錫說。

他說,要解決這一根本障礙,勞資雙方須共同努力,運用智慧。“從工會幾十年的職工維權經驗看,必須有法律配合”,必須立法在源頭上解決阻礙和諧勞資關係的形成。工聯過往推動了一系列勞動關係立法,接下來將為訂立“工會法”和“最低工資法”全力展開工作。希望兩法制定後能有力援助澳門職工階層,尤其是基層職工,使他們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澳人從來不懼競爭

澳門人普遍認為國家將澳門納入“十二五規劃”,《粵澳合作框架協定》實施,橫琴開發逐步推進,澳門將在區域合作中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良機。但機遇總伴著競爭,澳門整體競爭力如何,澳門人的競爭意識如何,如何參與競爭等等問題備受關注。正當此時,澳府建議允許外地人在澳門考取專業資格,但非允許在澳工作,卻引起業界強烈反彈。一項調查顯示,澳門人,尤其是青少年多數不願意走出澳門參與競爭。有言論指在政府的“保護”政策下,澳門人依賴心強,競爭意識不足。

鄭仲錫對此持不同意見,他說,澳門人從來不怕競爭,尤其是在區域合作中,區域合作和競爭過往一直都存在,改革開放初期,不少澳門人走進內地打拼,開創事業。即使近年,澳門經濟遇到困難時,也有很多人走出去打工。“這說明澳門人還有這個意識和能力”,“只是澳門長久以來比較平和,讓人忽略這些”。

鄭仲錫解釋,澳門人不願意離開澳門更多的原因應是個人的取捨問題。關鍵是看個人怎樣規劃自己的人生,面對機遇時能否透過競爭將之把握,主要取決的是個人的眼光和能力。“我們不可能覺得到外參與競爭是好的,就把青少年的未來發展給規劃了”,“況且澳門現時的機會也不少”。

鄭仲錫說,不排除有些人追求安逸的生活。但從另一角度看,有機遇時還希望澳門人,尤其是青少年敢於嘗試。政府和社會也應給予鼓勵和支持。不過鼓勵和支援“應在資訊的提供以及氛圍的營造上”,“主要還是給大家多一個選擇機會”。

培養人才應前瞻

不管在澳門發展還是走出澳門在更廣的範圍內競爭,澳門人都應提高自己的競爭力。鄭仲錫說,提高勞動者的能力涉及教育和培訓,使他們具備應有的素質,配合未來發展。“澳門發展以世界休閒旅遊中心為定位,人才的培養應當以此為依歸”。最直接的理解是,澳門以此定位發展,過程中將迎來世界各地客人,澳門人的語言能力、待客服務技巧必須提高。澳門應具前瞻眼光,系統地規劃全域人才培養,以配合未來發展,而不是採取“發現哪樣不行就開個培訓班,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式的方法”。澳門人“應具超前的眼光提升自己”,“政府和社會要在資訊提供和氛圍營造上下功夫,引導大家朝這方向發展”。

談到人才培養時,鄭仲錫特別指出兩點,首先是社團,尤其是工會團體應是培養合適人才的重要平臺,在適當規劃下,應發揮應有的作用;其次是要有認證人才的機制,讓大家看到專業的發展前景,這樣才能為澳門未來發展吸引和儲備好的人才。認證機制在澳門還處於研究階段,認證制度將來如要順利執行,對已有的勞動者應給予政策傾斜,豁免一些認證考核是必須的。

(本報記者 王希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