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團,臺灣高校必修課

大陸高校往往有學生會,社團是最底層的組織。但由於學生會的示範作用,社團的運作方式在自由度和創意上一般都做得比較乏力,社員也缺乏認同感。社團受學校扶持的力度也遠小於學生會。從總體上看,大陸高校的很多社團都是“為活動而活動”。

臺灣高校的社團則是另外一番景象,社團在學校裏的影響力比學生會還大。社員可以加入一個以上的社團,但他們求精不求多,往往會有其中一個社團作為課外生活的重心。

社團,一所另類的學校

每學年之初,臺灣的高校都會有一周的社團展,所有招新的社團都會集中在一個廣場上擺攤招生意。新生可以在這裏尋找他們覺得可以學到東西,並發揮自己能力的社團。

社團在臺灣的大學相當興盛,種類也比較繁多,性質包括學術性,服務性,興趣愛好性等。學術性社團比如國學研究社、英日文社、天文社之類,以學術研究為主,但在嚴謹之外又不乏娛樂的因素。

服務性社團如兒童課輔社、“法律”服務社等,都是一些比較有愛心的同學在參加,大都是女生,但也因為如此,同時也吸引著一些帶著“黃色眼鏡”的男生加入。

興趣愛好性社團,幾乎都是一堆各個領域的怪人撐起的,常見的有電影社、清大社、登山社、武術社、動漫社、古箏社等也屬於此類,不過這類社團幾乎也都流於聯誼性質。

另外還有一些莫名其妙的社團,比如看海社,就是社員結伴去看海。大冒險社,裏面的人臉皮又厚又愛玩。還有些地下社團平常比較隱蔽,但有註冊備案,如同志社團——彩虹社。

臺灣高校的社團,可是說是無奇不有。臺灣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有一個“清大社”,加入的社員都必須負責掃洗廁所,這樣又髒又累的工作,社員人數也有幾百人。

有一位拉風的辣妹,脫掉高跟鞋,卸下時尚裝,也跟著賣力地刷廁所。她說,這需要突破往常的心理防線,“女生一直認為最寶貴的就是玉手,可真伸進馬桶清大便刮尿垢時,你會覺得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

另外一個成員說,原本以為刷馬桶、洗廁所皆小事,真正實踐時,才知道,洗刷的工具從洗污垢、摳污漬、長短刷就有20多種,連如何蹲側舉俯的姿勢都要有所講究,才不至於太累,原來“小地方也能悟出大道理呢”。

還有人是在旁觀的時候被這股熱潮捲入其中的,“看到身邊的同學、師長、企業高級主管都把手伸進馬桶刷洗,心一橫也動手刷洗,在一刷一洗之間,也能領悟到點什麼。”

這種方式在日本叫“掃除道”,創始人是在全球擁有500家連鎖美容用品店的日本企業家鍵山秀三郎,他在10多年前開創了“清掃學習會”,用洗廁所來磨練心智,隨後發展出“凡事徹底”與“感恩惜福”的廁所哲學。鍵山先生可能沒想到,他的這套哲學,現在也在影響著臺灣高校的莘莘學子。

社團是如何運作的?

社團一般都有自己固定的“辦公場所”,即社辦。社員一般會把社辦當成一個兼具餐廳、牌室、自修室、咖啡吧的多功能場所。有些固定的時間,比如週一、三、五的活動是“官方”的,而社辦隨時開展的活動則是自發的。社員的歸屬感、從社團學到的東西,都在這些“官方”與“非官方”的活動中碰撞出來的。

臺灣學生在社團中的創意與熱情都會讓外地的學生讚歎,他們並沒有給正事和娛樂設立十分清晰的界限,完成任務時可以有娛樂的味道,而娛樂時也會讓你深有所得。在為社團辦事的時候,社員一般都極有耐性,這對急性子的人來說,這種社團運作方式的時間成本可就太高了。

臺灣高校的社團十分獨立,經常發起一些權益訴求活動。臺灣10所大學組成的“同志社”,曾經在校園“同志蘇醒日”活動中聯合發表聲明:希望臺灣的校園設置無性別廁所,廢除宿舍門禁等規定,推動性別友善空間。臺灣現在很多餐飲業廁所都是男女共用,一間廁所裏同時有小便鬥與馬桶,“同志社”認為學校也可以參考這種方式,既省空間也尊重多元性別人權。

一般每所臺灣高校裏的社團幾乎都超過100個。如果你想組織一個社團,只要找得到一定人數聯署申請,學校往往都會讓通過。臺灣不同的大學對至少應有多少人聯署才可以籌組社團的規定不一樣:台大、政大、“清大”、成大、淡大等高校規定至少30人;東吳大學為25人;輔大、靜大、海大則不低於20人。

如果創社獲得學校通過,隨後每學期學校都會撥經費供社團運作,也會安排一個供社團辦公的區域。但也不是一個人隨便組團就可以弄到經費,如果招不到人或沒有用心組織各類活動讓社員真正學習到東西,那就只有一條路——倒社。這時候,社長也要接受懲罰了。

性別平等委員會

臺灣每一所高校都有一個名為“性別平等委員會”的社團,致力於消除校園裏性別歧視的現象。

曾經在臺灣大學學習的梁敏儀說,在臺灣校園裏,男生和女生的差異並沒有大陸的高校那麼大,本來被視為專屬於男性或女性的特徵,都可以自然地出現在異性身上,沒有學生會嘲笑這一切。男生可以很溫柔,女生也敢於接受重擔。

一提到“性別平等”,人們一般會以為是爭取女性與男性平等,但臺灣高校的“性別平等委員會”不單單消除男性對女性的歧視之類的情況。實際上,女性對男性的歧視現象也不少,也備受重視。比如,如果有女生指責某位男生“娘娘腔”,這也是性別歧視的現象。男生可以到“性別平等委員會”進行控訴。

在臺灣高校,基本上沒有“女強人”這樣的說法,因為如果有女生有很強的實力,也被認為純屬正常,並不會因為她在某些方面做得比男人還好,就被稱為似乎有些另類的“女強人”,這也反映了臺灣高校的“性別平等委員會”在爭取男女平等上,其理念有多麼的深入人心。

臺灣歌手陶晶瑩有一首歌,叫《姐姐妹妹站起來》,臺灣大學的“性別平等委員會”就曾經發起“女生站著尿尿體驗活動”,讓女生真的“站”起來。

活動的小組成員林依玲表示,女生廁所數量不多、空間不足,導致女廁前經常大排長龍,另外,女廁環境設計不夠人性化,也常常讓女生如廁時有難為情的經歷。

她說:“雖然男女生理有所不同,但女生站著小便並非不正常,古代就已經有了。她自己也試過,覺得站著比蹲著尿尿還要方便,且如廁的姿勢不會因為女性生理構造而有所限制”,林依玲覺得,女性蹲著尿尿的傳統,反而是受到外在環境與風俗習慣的影響,並不適應自然。

不過,另外一位姓洪的女生則抱持著不同的意見。她表示,不管是站著或是蹲著,只要女性自己覺得舒服就好。對於推廣兩性平等,這樣的活動似乎太過頭,反而會讓人覺得是女生在歧視自己的不同。

這些不同意見誰對誰錯,在“性別平等委員會”看來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一直都在為爭取性別平等做嘗試。

臺灣的大學有一種說法:大學必修學分有三:社團、課業、愛情。學生們參與社團活動的認真和真誠,絕不只是和和稀泥。他們入社團很積極、玩得很瘋、很投入,因為,在裏面,它能真正讓學生得到了他們想要的東西。

(劉潤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