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下一年不可輕視對抗通脹

劉紹滿

受國際金融經濟不穩定及人民幣升值等因素影響,通脹一詞在近年來成為廣大居民心頭“痛”,普遍居民手中的工資往往跟不過通脹的步伐及澳門幣貶值的步伐,不時不日地面對高物價的生活壓力,雖然講有特區政府當局出手推出相應的舒緩通脹惠民措施及政策,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並不能起得到治根又治本的效果。因此,可以講要想打敗這個如同洪水猛獸“通脹”,仍需要持續下去的事情,特別現時仍受歐盟區及美國金融環境的影響,國際金融經濟環境還不明朗之下,相信居民在未來一年面對通脹的壓力將會有增大的機會,通脹將是不可輕視的問題。

本澳居民面對通脹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市面的物價高企不落,不論是住的、食的、行的或是玩的,市面上的物品沒有一樣不是高價一等的。例如,本澳大部分生活物品都依賴內地進口,隨著人民幣不斷升值,澳門幣不斷貶值,市民便需要付出更多的金錢購買內地入口產品。澳門元並非國際貨幣,大部分對外貿易都以港元或美元結算,人民幣對美元的持續升值,已對澳門的經濟社會和民生日益構成壓力。如來自內地的僱員,因其工資是以澳門元計算,在扣除日常必要開支,受兌換率影響,無形減少可使用金額,對於收入本來就是低的他們來講,他們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

其實,筆者在此不得不再次提及,對於澳門幣是否能與人民幣掛的問題,社會各界一直作出探討的聲意,澳門幣實施多年的港元跟美元掛,對香港的貿易發展起著良好的作用,若人民幣與澳門元掛,相信進一步體現國家對澳門的支持和保護,對澳門成為特區的意義就更深遠。同時,針對當前通貨膨脹加劇,其實很多人都會認為,當局推出現金分享紓緩壓力,並非長久之計,加快開放專營市場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並將特別生活津貼安排在年底或開課月發放,以緩解弱勢家庭燃眉之急,減輕生活上的壓力。

特別現時的環球經濟存在“通脹型通縮”風險,通脹主要來自商品價格上升、奢侈品提高零售價及製造業商品成本上漲。同時出現的通縮,來自美國失業率及就業不足率高企,以及樓價再度回落。短期而言,商品價格將下調,通脹繼而獲得改善。但在“通脹型通縮”的預期下,通脹可望紓緩,暗示通縮可能惡化。歐債危機蔓延,歐洲地方政府有需要提高稅項及長期執行更嚴厲財務管制措施,這將影響消費者及企業。投行料消費開支變得緊張,影響美國出口。不少美國企業的盈利能力及財務狀況均具優勢,配合長期債務的低息環境,將推動更多收購及股份回購等活動。面對新一年的通脹壓力,社會各階層紛紛透過各種形式向政府當局提出訴求,針對民生,政府已表態會延續抗通脹措施,以及續推現金分享計劃。

面對未來一年通脹的情況,政府當局壓力亦不少。政府當局明年除了延續今年的各項津貼措施及資助計劃外,現金分享計劃將向每名永久性居民發放七千元,非永久性居民每人四千二百元;向合資格居民的中央儲蓄制度戶口注資六千元;同時調升敬老金金額至六千元,向在本澳及外地就讀大專和研究生課程的學生發放二千元學習用品津貼。各項津貼及資助計劃和稅費減免項目合共逾一百億元。行政長官崔世安日並指出,全力促進經濟適度多元,完善民生福利是特區政府施政的重中之重;落實並優化各項保障居民就業、居住、教育、醫療、養老等政策,努力提高民生綜合水準,講科學、促發展,務實推動社會和經濟協調進步。他相信祇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施政理念,與廣大居民同心同德,定可實現特區長期繁榮和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政府會研究和綜合分析今年的人口普查數據,結合人口政策研究,力求更科學、更客觀地完善各項民生政策措施,創設短、中、長期相配合制度安排,努力促進廣大居民自強不息與成果分享相協調。全面評估公共財政的實際狀況,特區政府將繼續實施多項經濟補助、成果分享和稅費減免措施,以完善民生福利;各項經濟補貼及成果分享,特區政府將支出約八十五億七千萬元;各項稅費減免措施則令特區政府少收稅費約十四億七千元。政府亦關心弱勢社群、關注通脹對民生的影響,因應通脹升幅,實施一系列應對措施,尤其進一步加強開拓貨源,增加物價透明度。崔世安日前還指出,通脹持續高企,應先延續現金分享計劃,後再想長遠規劃。政府明年定會注資社會保障基金,保證基金持續、正常運作。面對明年複雜的經濟環境,特區政府已把繼續促進民生改善置於施政的前列位置,並將及時、有序地推出一系列相應的政策措施。不斷完善民生福利,以堅實的經濟基礎作為保障,從社會的長遠和整體利益出發,是政府和社會共同的奮鬥目標。政府重視本地區長期以來形成的深層次問題,努力解決經濟適度多元化進程中人力資源的矛盾,尋求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互相平衡。

面對通脹物價高升的問題,有學者則認為,長遠而言,官民要共同面對抗通脹問題,以解民困,政府應搬遷及擴大鮮活食品市場,此乃坊間尤其業界多年的訴求與期盼,希望政府盡早落實計劃,並確定相應的時間表。還望政府在批發市場將來的具體運作、監管等方面多關注,如避免出現壟斷、擴大競爭等不同情況,切實降低物價。特區政府財政盈餘大增,明年施政中延續和推出多項惠民和扶助弱勢的措施是好事,體現了政府共建共用的施政理念。但在順應民意的同時,一些惠民措施如現金分享等也有需要思考如何引導民意,把現金分享過渡到長遠和持續發展的機制上。

也有議員認為,政府在明年度的施政報告中延續了不少惠民措施,相信能紓緩通脹壓力,惟報告內容未針對澳門日後的發展路向和情況提出相關政策。特別是澳門經濟和持續發展、居民如何提升素質、面對未來挑戰等,令報告內容稍有不足。並有議員認為施政報告內容“承傳有餘,創新不足”。政府延續各項經濟補助、成果分享和稅費減免措施上似已成習慣,難有突破;措施亦只著眼在短期應對居民面對的通脹壓力,未有認真研究如何制度化相關的抵禦高通脹短期措施。此外,經濟政策大致停留在口號階段,包括區域合作、避免經濟發展繼續過度依賴博彩業、協助中小企升級轉型、提升本澳人力資源素質等方面缺乏新思維或未有可行方向。

但是也有議員亦認為報告內容兼顧各方需求,包括照顧弱勢社群,尤其是長者;完善退休保障;關注通脹等問題,對商界亦有稅項減免,並對明年的施政報告表示甚為滿意。同時,亦有議員認為,本澳的通脹率持續上升,直接影響廣大居民,尤其是低收入家庭的利益及生活質素,故政府應將降低通脹、增加對弱勢群體的扶助作為施政的重點,研究並出臺有效措施,例如將維生指數與通脹率掛、各項福利政策與維生指數掛等,才能快速回應及解決弱勢群體的困難。還有議員認為施政報告內容尚算平穩,雖然在就業、物價、鮮活食品輸入等方面屬去年延續下來的工作,但仍有一定篇幅提到社會民生事務。施政報告中較少提及財政盈餘的運用及控制。本澳現時有充足的財政盈餘,而且由回歸至今,公共開支及收益變化很大,除每年的現金分享外,其他項目亦涉及龐大開支,亦不排除將來會有更多公共項目開展。政府必須考慮好公帑如何有效、節約地運用。

同時,亦有居民反映,澳門人雖然表面風光、收入高,內裡有不少低收入人士。加上通脹猛於虎,人民幣持續升值,雪上加霜,入不敷支,生活艱難,並冀政府助居民對抗通脹,拓展更多貨源,打破人為壟斷、抬價,引入更多競爭,呼籲企業要有社會良心,為員工加薪,以減輕通脹的壓力。居民沒不希望特區政府照顧弱勢社群,以保正低收入人士不會受通脹影響及生活質素嚴重下降。

因此,面對未來一年通脹的問題,不僅僅是政府當局或市民自身的問題,而是全社會的問題,政府、企業及市民都繼續共同一心面對及對抗通脹,除政府當局動用公帑舒援市民通脹的壓力之外,其實企業亦應儘自身的能力為員工們加薪減負通脹的壓力,同時,政府當局還應繼續尋求更多有利的政策及措施,從客觀的生活用品的貨源及生活質素方面入手,以讓廣大市民安居樂業及真正享受到本澳回歸以來所取得的經濟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