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倡新城區建旅遊設施 舊城區發展綜合旅遊業

【本報訊】澳門中小企業協進會昨日舉行“新城區總體規劃對營商環境的影響”論壇,有學者建議在新城區興建旅遊設施及以土地置換方式,在舊區發展綜合旅遊業。

澳門經濟建設協進會理事長楊道匡出席論壇時表示,以舊區建築用作行政辦公缺乏擴展空間,他建議將在舊區辦公的行政機關例如民政總署遷至新城區,把原來的建築物發展旅遊商業。楊道匡又認為,外港碼頭搬遷無需過急,可待港珠澳大橋建成評估使用情況後始決定。他又建議以水路連接新城各區,在新城A區設水路運輸碼頭,紓緩陸路交通壓力。

他表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定位有兩層意義,一是發展定位,另一個是發展目的。一個世界級的旅遊休閒城市,應是休閒和宜居的地方。這個定其實是雙向的,在提高居民生活質素的同時,亦在提升澳門的旅遊環境,這點會促進澳門產業適度多元化,提供更多元的就業空間和選擇。

澳門中小企協進會理事長區宗傑建議政府將舊區居民遷到新城區,將舊區重新打造成休閒娛樂中心。他說,新城區的發展規劃應以五十五多萬市民的利益為主,政府不應只顧地產商利益,本澳土地稀少,政府若繼續推動高地價政策,只會令到社會貧富差距更大,政府在發展新城區時應以全體居民為利益,他相信政府會有遠見,科學規劃新城區,改善市民生活環境及營商環境,以配合打造世界休閒旅遊中心的發展。他認為,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後,對本澳外港碼功效一定有影響。

運輸工務司司長辦公室主任黃振東表示,城市規劃對本澳的營商環境有關鍵性的影響,我們必須未雨綢繆,居安思危,為未來可能出現的變化作好準備。他指出,為旅遊休閒產業持續發展提供新思路,創造條件提供更多綜合旅遊休閒項目,必須科學規劃新城土地,促進經濟多元發展。

他表示,活化舊區,提升旅遊設施服務,活化世遺及周邊地區,增新景點,延長旅客留澳時間,帶旺沿海中小型旅遊配套產業,需要提升關閘“北大門”現代形象,優化北區營商環境。

港務局長黃穗文表示,須為澳門未來空間佈局及區域發展變數預留發展彈性,及早思考外港碼的去向。初步分析,基本有四種可能性:一是保持外港客運碼碼功能不變;二是在未來新城A區南部另建新客運碼,外港碼頭改變功能;三是在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南部另建新客運碼頭,外港碼頭改變功能;四是外港客運碼頭改變功能,將客運功能轉移到離島客運碼頭。她指出,外港客運碼頭的功能定位,在未來一段時間,尤其港珠澳大橋通車前不會有重大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