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楚瑜再次上演反復無常自我否定鬧劇

宋楚瑜日前在接受「BBC」專訪時,雖然承認自己確曾在臺北市長敗選後作出了「退出政壇」承諾,但卻又為現在重出江湖參選「總統」大聲辯護,聲稱這只是「自我的要求」,並不是甚麼「法定的承諾」。對此,「BBC」中文網站刊出這個專訪的標題,就是《宋楚瑜:再次參選的確違背原有承諾》。

宋楚瑜的這個「自我否定之否定」邏輯,同樣反映在他對兩岸統一問題上的態度。實際上,他繼在以「拋開藍綠,致力民生」為題的參選記者會上,左打蔡英文的「台獨黨綱」、否定「九二共識」,右打馬英九的「不統不獨不武」,都是違反《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及《兩岸關係條例》中所闡明的「在國家統一前」之後,就在這個「BBC」專訪中,再次強調他主張兩岸最終實現統一,並再次以同樣內容批判蔡英文和馬英九。他不但意圖藉著左右開弓,向外界證明他「參選到底」的決心,而且透過質疑蔡英文的「國家認同」,和挑戰馬英九的「維持現狀」,爭取泛藍選民的支持;並希望藉由旗幟鮮明的兩岸政策主張,與馬英九作出區隔,以填補深藍支持者心中的失落感,也讓左右都想討好的馬英九裡外不是人,籍以爭奪「深藍」票源,更希望拋出「統一」議題,與新黨、國民黨搶食政黨選票大餅,順勢跨過百分之五的不分區「立委」門檻。

宋楚瑜的這一手法,雖然充滿著「大內高手」式的權謀,但畢竟追求「終極統一」的訴求,符合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前景,也符合海峽兩岸大多數人的共同利益。因此,贏得了不少掌聲。但是,昨日他在返回當年台灣省政府的所在地南投縣中興新村緬懷其「台灣省長」的「最好時光」時,卻又突然轉口,不再提「國家統一前」,而是強調「維持現狀」,遵守《中華民國憲法》。這個重大轉變,使得台灣政壇議論嘩然,並紛紛猜測其背後的原因,是否因為驚覺「終極統一論」不利於他爭取更多的選民支持,因而不惜來個自我「否定之否定」。

而偏偏就是所謂「維持現狀」、「遵守《中華民國憲法》」,就正是馬英九「不統不獨不武論」的原旨。因此,按照宋楚瑜昨日的說法,前幾天他批判馬英九「違反《憲法》」,豈不是批錯了?更豈不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這就是宋楚瑜擅於「變色」,只求私利,不講原則,拿著一些正確的議題當作是泥巴般隨意搓圓捏扁的權謀的再次暴露。與此同時,也折射了宋楚瑜也來摻一腳「參選到底」要與馬英九別苗頭的欠缺正當性。實際上,既然自己的兩岸關係觀與馬英九一模一樣,為何還要與馬英九爭搶泛藍選民的票源?如果說,前幾天他批判馬英九是違反「憲法」,而自己是正統的「尊憲」、「衛憲」,因而要出來選,並與馬英九區隔開來,還有一些道理的話,那麼,現在他的兩岸關係觀卻與馬英九一樣,那就是在政治上不具正當性,在技術上也無法與馬英九區隔開來了。

實際上,宋楚瑜為了要凸顯自己參選的正當性,一直是要與馬英九區隔開來的。此前,他要力表自己的「能幹」,痛批馬英九的「無能」。對此,部份民眾是有感的,這也正是他為何仍能獲得四十多萬選民為他連署的原因之一。盡管這其中有接近一半是民進黨支持者為了再嘗二零零零年「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甜頭,故意為他連署,以鼓勵他「參選到底」,但即使如此,仍有足可令他可以跨過「連署門檻」的泛藍及中間選民,是基於「對馬英九不滿意,對蔡英文不放心」的心理,而跑出來為他連署的。

但在對待「終極統一」議題的自我否定,宋楚瑜卻可能是失算了。其實,這正是他在「統獨」議題上搖擺不定、反復無常老毛病的再次發作,是他本人二零零五年「登陸」前後立場變化的逆向重現。實際上,當年的「扁宋會」並簽署「十項共識」,是陳水扁與宋楚瑜各有算計。宋楚瑜是希望透過與陳水扁的合作與加持,以陳水扁的「特使」身份穿梭兩岸,超越捷足先登的連戰;而陳水扁也希望藉由與宋楚俞的合作分裂藍營,並透過宋楚瑜的「特使登陸」活動,充分掌握兩岸關係的發牌權與,不讓國民黨與連戰透過國共接觸,而有操作與介入影響兩岸政策之機。說到底,這是現實政治利益的角力與算計。

由此,宋楚瑜將自己的「登陸」定義為「搭橋之旅」,希望能在陳水扁與胡錦濤之間搭建聯繫橋樑。這除了是確實懷有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雄心壯志之外,也是要極大地抬升自己的歷史地位之舉。為此,他在「登陸」後,卻發表了與「扁宋會十項共識」有悖的「兩岸一中論」,被陳水扁認為「被擺了一道」,以親上電視接受專訪的方式,聲稱宋楚瑜此行違反「扁宋會」的共識,尤其是對「兩岸一中」予以火力十足的批判,最終致使「民親合作」破局。

因此可以說,宋楚瑜是玩弄了陳水扁一把,而在客觀上也是欺騙了北京高層,擺出一副「為陳水扁搭橋」的姿態,卻是破壞了在連戰「和平之旅」的政治壓力下,陳水扁有可能會試圖與北京接觸的機會。其實,宋楚瑜此舉,是將自己個人和親民黨的政治生涯前景擺在至高無上的位置,而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前景來開玩笑。為了避免親民黨逐步走入被國民黨弱化、邊緣化、甚至被吞併的命運,他就在對內與民進黨聯手,透過「民親合」來夾擊國民黨;而對外則是透過登陸「搭橋之旅」,不但可為個人的歷史定位留下高度,同時更能一舉藉由與陳水扁的的合作,讓自身一躍站在胡錦濤與陳水扁中間的位置,在兩岸關係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甚至可以在兩岸政策的方向上發揮難以估量的影響力。如此一來,該黨的支持者對於「民親合」將由質疑轉而支持,宋楚瑜個人的政治生命可說再創高峰。但由於宋楚瑜玩弄了「篡改十項共識」的手法,宣示「兩岸一中論」,雖然籍由「胡宋會」在大陸獲得極高的聲譽和地位,卻是將陳水扁推向更加瘋狂的惡化兩岸關係的懸崖絕壁。

不過,也有人認為,宋楚瑜今次跳出來攪局,除了是出於個人恩怨及個人權位之外,其實是還有一個目的,就是要對在就任「總統」後,只顧向北京要利益,卻拒絕進行兩岸政治對話的馬英九施加壓力。為此,他極有可能在將親民黨「立委」的選情催促上去後,於投票前一夜採取「王建模式」,呼籲支持他的選民「立委票投親民黨,總統票投馬英九」,助馬英九過關。而自己也可藉此向連任後的馬英九施加必須放棄「不統不獨不武」的壓力。

如果說,他倘若繼續批判馬英九的「不統不獨不武」是違背「憲法增修條文」及《兩岸關係條例》中所揭櫫的「國家統一前」,亦即追求「極終統一」,這當然是可以將之理解為上述意圖的話,那麼,當他感覺到會流失選票,於是又緊急轉向,提出了與馬英九「不統不獨不武」具有高度重疊性的「維持現狀論」,這就凸顯了他的「變色」行為,只不過是拿「統一」作為謀利工具,就象二零零五年他的一系列「否定之否定」表現那樣。

就此,宋楚瑜的政治誠信,再次宣告破產。他的所謂參選是「為台灣民眾」,其實是為自己個人的權位及歷史定位。但偏偏其反復無常的行為,卻將其歷史定位釘死在「歷史罪人」的恥辱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