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性結合權宜性處理外港碼頭存廢問題

新城填海區總體規劃的二階段公眾詔詢工作,將於下週五(二十三日)結束。而最後一場公眾詢會,則將於明日進行。「新城填海區規劃工作小組」呼籲社會各界把握好機會,在公眾詔詢工作結束前,繼續通過郵寄、傳真等渠道,踴躍表達意見及建議,並承諾在諮詢期收集到的意見,將會進行量化分析,除供研究團隊參考外,亦會連同各界意見於明年向社會公佈。

在為期兩個月的諮詢工作期間,各界人士及廣大居民透過出席公眾諮詢會、工作坊、座談會、研討會、諮詢專場,及發表書面意見等方式,充分表達了意見。這是在被外間批評為「諮詢活動過多」的各項諮詢工作中,最具有實效的一個諮詢活動,使得許多存有分歧的議題,都能逐步獲得共識。而現在最大及仍未獲得共識的,就是外港碼頭的存廢搬遷問題。

實際上,就在第二階段諮詢工作即將結束之時,前任立法會議員周錦輝及方永強就公佈了尤其發起的「澳門新城區總體規劃諮詢外港碼頭搬遷民意收集」的結果。調查以街頭訪問、電話訪問、派專人到商舖訪問等方式進行,據稱共收集到六萬二千零四十五份有效問卷。結果顯示,有九成四的受訪者贊成繼續使用外港碼頭。周錦輝還進而指出,澳門半島是整個澳門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活動中心,全澳約有一萬五千家中小型企業,佔企業總數百分之九十九,當中絕大部分集中於澳門半島經營,而本澳約百分之八十五點二的居民亦居住於半島。這顯示澳門旅遊、商務、外訪出行和各種日常活動都集中在澳門半島,故搬遷外港碼頭將為市民日常生活帶來不便。另一方面,讓澳門市民引以為榮的「世遺」景點「澳門歷史城區」,全部座落澳門半島,吸引大部分旅客前往,倘若將外港碼頭搬遷至仔區,旅客需經澳大橋多次往返新舊城區,這違背過往的城市規劃分流原則。

這是就外港碼頭是否投遷問題上,與外港碼頭利益攸關的部份企業和從業人員的主流主張意見。其所表達的內容,當然是有其道理,工作小組應當出於尊重不同意見的態度,虛心聽取,並認真分析。既要走群眾路線,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又不能做群眾的尾巴。

很明顯,對於外港碼頭廢存的問題,已經形成了主流的意見,那就是外港碼頭不能廢棄後與仔北安碼頭合併,澳門必須有兩個碼頭,亦即在澳門城區保留一個對外交通客運碼頭。但至於這個碼頭的保存形式,究竟是繼續保留現有的外港碼頭,還是搬遷到新填海區的A區,以至是搬遷到港珠澳大橋的珠澳口巷人工島南部,則存在著較大的爭議。包括筆者在內的部份居民,認為基於各種原因,澳門半島確實仍需有一個客運碼頭存在,不可能全部集中在仔北安碼頭,加重三座澳大橋及未來第四通導的交通壓力。因此,外港碼頭搬遷到港珠澳大橋珠澳口岸人工島的南部,與大橋澳門出入境聯檢大樓合併,就是最佳的選擇。由於人工島面積極大,碼頭前地的巴士、汽車、的士等停泊區域就可以安排得最大化,不但是賽車期間不會再發生「禁泊旅遊巴事件」,及新碼頭因有專用與市區聯絡通道而不會受大塞車的影響,而且就是在平時,因為聯絡通道的規劃比較先進,從市區到碼頭之間的交通,也很方便。而且,也可使本來是通關專用,不能興建非口岸建築的「死地」變為「生地」,而騰空出來的現有外港碼頭,就可改作其他用途,澳門又可增加一幅寶貴的「新土地」。

誠然,在現時的外港碼頭的周邊,有一批企業在正常運營。這些企業,既有賭場,也有飲食、娛樂等行業,其主要客源之一就是從香港乘船來澳的包括香港居民在內的各地遊客,以「方便、聚腳」之便,在抵埠後、離澳前,到這些企業消費。如果搬遷外港碼頭,他們的經營必然會遭到重大影響。

群眾利益無小事。他們的訴求,不能忽視以至是漠視。但是,從澳門地區整體發展利益看,也不能無原則地遷就。因此,必須要有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既能適應到未來前瞻性的發展所需,又能繼續顧及到外港碼頭周邊企業經營者的既有利益。

對此,我們認為,應當以前瞻性與權宜性相結合的辦法,來妥適解決這個矛盾。前瞻性就是,做好外港碼頭終將要搬遷到珠澳口岸人工島的規劃準備;而權宜性則是,在目前階段,仍然繼續滿足外港碼頭周邊企業的經營者的訴求。但這並不等於是永遠保留現外港碼頭,而是待到新城填海區A區及珠澳口岸人工島建成後,現有外港碼頭因受海域收窄、水流受阻、航線交織等影響,變成了新的「內港碼頭」,失去了其應有功能,讓這些持反對搬遷外港碼頭意見的人士,也終於明白到現時外港碼頭終須要被迫廢棄的客觀現實,屆時搬遷外港碼頭的輿論條件,就瓜熟蒂落了。

因此,前瞻性的具體做法就是,仍然繼續向中央政府請求及與廣東省政府磋商,在港珠澳大橋珠澳口岸人工島的澳方管理一側,可興建未來外港碼頭,並在設計澳門口岸聯檢大樓時,預留與未來外港碼頭相通的「二合一聯檢」設施,及與市區聯結的交通配套設施用地。

而在新城填海區A區及港珠澳大橋珠澳口岸人工島建成後,就必然會在現有外港碼頭的向海方向,增加了兩塊大型陸地,包圍著外港碼頭。無論是從水文海潮還是從船道安全的角度測算,現在的外港就將成為「內港」,船隻出入港的港池迴旋空間將更加淺窄,並因為成了凹入的港灣而使得珠江水流挾來的泥沙在此沉澱淤積。而外港航道的防波堤過長,也令航道形成一個狹窄修長的出口,不利於水體交換及航行安全。此外,澳之間第四通道可能以隧道形式建造,施工期間也將會對航道構成一定的危險。到了此時,即使是不想搬遷,也得被迫要搬遷了。

至於現時外港周邊的賭場及各行業擔心會影響經營的問題,其實也容易解決。就是在新碼頭與海立方、漁人碼頭之間,可以修建自動行人通道,將之聯絡起來,方便旅客往來,還可以沿途觀賞海港風貌。由於距離不遠,僅在一公里左右,且可依附在聯絡通道(高架橋)之上,而且特區政府有關部門也早就作出在中心市區和旅遊景區修建自動行人步道的規劃,兩者之間就可結合起來。

實際上,將外港碼頭搬遷到珠澳口岸人工島,有許多好處。因為接近外海,海水較深,通航水流條件較好,滿足船隻泊穩條件等運行要求,並可以減少航道泥沙淤積,節約疏浚成本。而進出新碼頭航道的高速客輪不需要穿越大橋橋孔,也將可提高航道通航環境的安全性,保障航行安全。拆除防波堤後,將可擴闊澳門水道的出海口,並將可降低市區水淹風險。外港碼頭搬遷後,可騰出現時外港碼頭的土地作各業發展,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並改善目前外港碼頭現有的交通瓶頸、停車位不足等問題,甚至可以設立「休閑灣區」,促進產業適度多元發展,有助提升澳門半島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