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富豪在港“惹羡慕嫉妒恨”

內地人買房推房價上漲 窮親戚暴富讓港人不安

“對內地人而言,無論他窮還是富,香港都是一塊磁石。”路透社曾在香港回歸10年之時如此評論內地人的香港情結。在眾多內地人中,有一類最引人注目,與香港的接觸也“最親密”,他們就是在香港買樓的內地富豪。隨著眾多內地富豪不斷刷新著香港豪宅成交價的紀錄,他們的“財大氣粗”引來各種各樣的目光。香港富豪李兆基據稱用“女人買手袋”來形容內地富豪到香港買樓的心態,他的話在內地的網絡論壇和微博上被當做笑料廣泛轉引。內地富豪的擁入,推升的不僅是香港的樓價,還有港人議論內地人的話題熱度。最近的一些民調顯示,香港人對內地人的負面看法在上升。香港星島環球網說,除了交往增多導致摩擦增加,香港人在羡慕內地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也常常感受到來自內地的威脅。

“望不到盡頭的狂歡”

香港《虎報》23日將內地富豪到香港買房時稱為“望不到盡頭的狂歡”,內地富人到香港買房的需求就像“脫韁之馬”,使香港的房地產價格繼續攀向新的紀錄。

香港金融管理局早前提交立法會的文件顯示,今年3月份,香港豪宅價格再創下歷史新高,較1997年高峰期上升了近17%。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日前在接受採訪時用“相當可怕”來形容香港房價的漲幅,過去30個月平均月漲幅為2%。為此,特區政府決定複建居屋。香港《亞洲時報》評論說,賽馬、股市和房地產,香港人是這三種事物的貪婪的信徒,但房地產現在卻令700萬香港人越來越擔憂,自2009年以來香港的房價近乎增長一倍。

房價高企讓許多人把“罪責”歸咎於赴港買房的內地富人頭上。跨國房地產及資本管理公司仲量聯行最新的統計數字顯示,目前香港1000萬港元豪宅的20%被內地富人買走,2000萬港元豪宅內地買家約占30%,5000萬港元豪宅占40%,一億港元以上的豪宅70%被內地富豪買走。香港地產中介公司中原集團老闆施永青慨歎說:“香港樓市已不是700萬人的市場,而是全國13億人口的市場。”

在港買樓的內地知名商業富豪尤其受到關注,被媒體廣為報道。香港中評社上月的一篇報道說,近年財富飆升的內地民企富豪,對香港的超級豪宅趨之若鶩,令香港豪宅樓價屢創新高。曾當過中國首富的恒大地產主席許家印,去年以4億多港元購入豪宅,每平方米樓價達60多萬港元,創下香港山頂洋房最高單價紀錄。此外,內地富豪“QQ之父”馬化騰、“體操王子”李甯、阿裏巴巴首席執行官馬雲等都先後豪擲數億元買樓。香港《明報》則報道了上海巨人網絡董事長史玉柱等富豪在港買樓的消息。廣東一名“80後”少婦以3.45億港元在九龍購置豪宅的消息日前也引起輿論轟動。

中評社說,內地富豪圈流傳一句話:“在香港沒有豪宅,就不算有錢!”因此內地富豪紛紛到香港置業。香港恒基地產主席李兆基曾用“女人買手袋”來比喻內地富豪到香港買樓的心態:“豪客買樓不貴不買,不靚不買,不是名牌不買,就好像女人買手袋,要買幾十萬元一個的才高興,幾百元的根本看不上眼!”香港樓市專欄作家劉兆昌感慨說,現在香港一手樓盤的高層和靚景單元,已多預留給內地人士,形成“內地客買貴樓,港客買便宜貨”的現象。

“俄羅斯人在倫敦,巴西人在邁阿密,中國人無處不在,中國的房市繁榮蔓延到香港。”《華爾街日報》日前這樣評論。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稱,在香港,你可以感受地產的繁榮,建築工地傳來的轟鳴震撼著這座城市繁華的街道,這裏已經成為世界最貴的房地產市場,而中國內地投資者就是“房子中的大象”。美國《商業週刊》則講了一個故事。周先生在香港一家房產銷售公司工作,他的客戶中20%以上來自中國內地,為了爭搶內地富豪,他們通過各種方式瞭解內地哪些人買了寶馬、奔馳、蘭博基尼等豪華汽車。“他們能在內地買豪華汽車,就能在香港買房。”周先生說。

買樓加劇港人對內地人“反感度”

香港是個對貧富差距承受力很強的社會,統計顯示,去年香港收入最高的10%家庭平均月收入達10.49萬港元,收入最低的10%家庭為2500港元。但內地富人推高房價卻讓許多置業越來越難的港人不滿。香港《新報》16日說,以前香港年輕人工作兩三年,就可以搬出擁擠的公屋,與朋友合租居住;但現在對於許多80後,情況卻完全不同。今年28歲的陳先生,在香港一所政策研究機構擔任研究員,月薪約1.8萬港元。他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扣除家庭及個人開支之外,每個月只剩三四千港元,10年也攢不夠首付。

在香港綜合網站的論壇上,有網友抱怨內地人把房價推得太高,呼籲限制內地人購買。有網友甚至抱怨稱:“除非立法只准許香港居民購買香港物業,否則港元不停地貶值,就會出現一種必然情況———內地人可以用多印出來的鈔票,買下全香港的物業。”《蘋果日報》刊登評論人士的話說,“遏制內地客來港炒樓刻不容緩”。但也有相反的聲音。《大公報》近日評論說,內地人買樓狂潮成為熱門話題,限制包括內地人在內的境外人士在港置業之聲不絕於耳,但這不僅涉及樓市問題,還關乎自由經濟市場原則,宜從長計議。

德國《經理人雜誌》評論說,自從香港14年前回歸中國以來,這個曾經的殖民地成了民主運動的“飛地”。然而從今年春季以來,這個700萬人口的城市強調的不再是“自由”,而是“打倒建築老虎”和“公正的房產價格”,大眾的情緒被惹惱了。

富豪香港買樓在內地引起的爭議同樣不小。記者23日在網絡論壇和微博上看到,有人將其視為中國企業家“浮躁”的表現,指責買摟者投機取巧,不願意好好做產業。也有人表示,這種做法無可厚非,沒有必要去指責誰,富裕了自然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還有評論稱,企業家應該通過自己的智慧幫助縮小貧富差異,改善兩極分化。

印度尼西亞《雅加達郵報》的一篇報道說,中國內地人到香港買房,還有另一種目的,即轉移資金。報道稱,“香港是中國又不是中國”,在這裏買房是投資多元化的一種手段,也是從內地轉移資金的一種方法。香港財經評論員許文昌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內地富豪對香港豪宅趨之若鶩,原因之一是近年人民幣兌港元不斷升值。另外,香港的稅收少,法制較為完善,以及在教育、醫療和社會保障等方面都比內地佳,也是吸引內地富豪來香港買房的原因。

與內地富豪在香港買樓同步的,是港人對內地人“反感度”的上升。香港《明報》本月10日報道說,港大民意研究計劃5月份的調查發現,28%受訪港人對內地人表示反感,較半年前同類調查增加12個百分點。輿論認為,這除了與內地孕婦來港產子及新移民爭取港府派發6000元紅利有關,也與內地客在香港的“炫富”有關。《明報》在另一篇報道中說,大部分香港人———即使最支持新移民的人———也會有對內地人感到某種不安的時候,例如見到西洋菜街滿街充斥操普通話人士,又或是內地人來港狂掃豪宅推高樓價。

廈門大學中文系主任周甯教授23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說,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存在著仇富和為富不仁的兩種意識形態。中國的富人過於高調,而中國社會對貧富差距的承受能力也不高,所以兩者必然造成矛盾和衝突。在西方社會,雖然一些富人也是很高調,但是其500多年的資本主義體制已經對貧富差距十分認可,承受能力非常強。另外國家對一些富人徵收重稅,也在一定程度上調節了貧富差距。

香港媒體人侯丹23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目前香港人對內地人的反感情緒確實在增加。其中主要集中在搶購奶粉、生孩子和買樓這三方面,而內地人買樓是讓香港人最生氣的一件事。內地富人對香港房地產的介入,令原本就居高不下的香港樓價不斷飆升。香港當地的很多大學生不得不在自己讀書的時候就開始申請公屋。在一些媒體的網站討論區,支持政府禁止內地人香港購房的人占絕大多數。很多網友認為,香港政府對此的不作為令人憤怒。

“融合只會向前”

事實上,香港人對內地人的複雜感情並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清楚的。在香港一家網站上有一篇“香港人為什麼討厭與外國人說普通話”的分析。該文章稱,數十年來,香港人一直因為經濟上比內地繁華而自豪,語言也是他們“優越性”的一種體現。內地則有媒體評論說,香港人目前心態複雜,一方面兩地的經濟、文化交流廣泛,內地元素正不可避免地融入香港語境;另一方面,面對突然闊氣起來的“窮親戚”,部分香港人開始感到不安。

隨著內地人赴港搶購奶粉、內地孕婦赴港生子等事件在香港引起關注,這種情緒進一步加劇。今年4月,一首名為“蝗蟲天下”的網絡歌曲流傳開來,將內地人形容為“侵佔地盤”的蝗蟲。《明報》的評論說,在香港獨特的一國兩制狀況之中,人口融合給香港帶來好處和不安。在內地人眼中,香港人往往是“又要威又要戴頭盔”,既向內地拿好處,卻又對內地人諸多敵視,這其實是將各種印象一籃子處理得出的感覺。

周寧對《環球時報》說,貧富不均、仇富心態在中國很多地方都有,是非常普遍的,它可以發生在中國任何一個城市。香港人反感內地富人炒房,更多是一個經濟問題,我們不要將其上升為政治問題。不過在一些香港人的自我意識中,還是將內地人和香港人做了明確區分,認為我是我,你是你。其優越感還是非常強。一旦發生了社會問題,這種意識就更加明顯。

侯丹說,香港一些人有情緒是可以理解的。香港本身是一個非常擁擠的城市,各種資源尤其是土地資源異常珍貴。內地富人的衝擊令很多香港人一時間難以接受。隨著內地人不斷擁入香港,兩地之間在文化、習慣上的衝突更加明顯。前幾天,有香港媒體還報道一個內地家長讓孩子在商場裏隨地大小便的新聞。類似的新聞經過媒體的集中報道,也會給香港人帶來一種排斥心理。香港現在確實處在與內地融合的迷失階段,人們既認可自己的中國人身份,又感覺與內地同胞有著很大差別。

雖然擔心某些方面受到衝擊,香港輿論整體上仍看好與內地的融合。《信報》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