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閉幕 提案6069件 凸顯“三關注”

【中新社北京3月13日電】龍年承上啟下,三月咨政建言。13日上午,中國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本屆政協的最後一次全體會議,圓滿完成各項議程,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落下帷幕。

“這是一次發揚民主、增進團結、凝聚共識的大會,是一次求真務實、開拓奮進、共謀發展的大會。” 總結本次大會,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表示。

上午9時許,中國領導人胡錦濤、吳邦國、溫家寶、李長春、習近平、李克強、賀國強、周永康走上主席臺就座。閉幕會在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主持下開始。

到會的2121名委員,表決通過了政協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關於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本次會議政治決議,並鼓掌通過提案審查情況的報告。

會議期間,胡錦濤等國家領導人出席開、閉幕會,參加聯組討論,與委員深入協商國是、共議發展大計。委員們共提交大會發言833篇,提案6069件和社情民意資訊1341篇。

“今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本屆政協任期的最後一年。”賈慶林表示,幾年來,廣大政協委員盡職盡責,充分發揮了主體作用。調研視察飽含著大家的責任和情感,提案發言浸透著大家的心血和智慧,協商議政的豐碩成果中凝結著大家的無私奉獻。

“人民政協是薪火相傳、永續發展的事業”,賈慶林表示,希望廣大委員在本屆任期的最後一年中,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更加珍惜機遇和榮譽,更加忠實地履行職責,更加努力地開拓創新,為國家和人民作出應有的積極貢獻,也為自己的人生留下值得回憶的寶貴經歷。

9時35分許,大會在全體與會者齊唱國歌聲中閉幕。

中國政協大會收到提案6069件 凸顯“三關注”

截至3月8日下午2時,政協大會收到提案6069件,比去年同期增加307件;經審查,立案5651件。

中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13日在此間舉行閉幕會,通過本次會議提案審查情況的報告。

報告稱,總體來看,本次會議提案內容豐富,所提建議針對性、可行性強,品質進一步提高。提案更加關注事關改革發展的綜合性全局性問題,關注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關注事關國家長治久安和社會和諧穩定的突出問題。

圍繞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共提交提案2600餘件。主要建議有:調整收入分配格局,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建立工資正常增長機制。穩定農產品價格,控制食品價格過快上漲。

涉及“三農”問題的提案236件。主要建議有:穩定糧食種植面積,保障糧食安全。完善農業補貼政策,多管道增加農民收入。

涉及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優化升級的提案350件。主要建議有:優化政策環境,發展實體經濟。

涉及節能減排和資源、環境保護的提案578件。主要建議有:理順能源價格體系,加快傳統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和新能源開發,建立稀土資源儲備制度。加強環境保護,解決重金屬、飲用水源、大氣、土壤、海洋污染等問題。

涉及區域發展、扶貧開發的提案479件。主要建議有:加快制定實施與區域發展規劃和主體功能區規劃相配套的政策措施。制定和實施海洋發展戰略,加快海洋資源開發,維護國家主權和海洋權益。

涉及財稅金融體制改革和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提案599件。主要建議有:規範發展小型金融機構,加強民間融資風險防控,擴大人民幣在跨境貿易和投資中的使用。深化壟斷行業和國有企業改革,支援民間資本進入鐵路、市政、金融、能源、社會事業等領域。

圍繞發展社會事業和改善民生,共提交提案1600餘件。主要建議有:切實落實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4%的目標,加強教育經費使用監管,推動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加強校車安全管理,規範高校考試招生政策。

涉及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提案288件。主要建議有: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公民思想道德和誠信體系建設。加強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化進程中文物保護。深入開展對外人文交流。

涉及醫藥衛生體育事業的提案402件。主要建議有: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健全全民醫保體系。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加快中醫藥立法和民族醫藥研發,整治抗生素濫用。健全醫療糾紛第三方調解機制,構建和諧醫患關係。

涉及就業、住房、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的提案488件。主要建議有:嚴格執行並逐步完善抑制房地產投機的政策措施,健全保障性住房建設、分配、管理退出機制,促進房價合理回歸。規範國有企業、金融機構高管人員薪酬管理。

圍繞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共提交提案1200餘件。主要建議有:修改環境保護法,制定完善慈善事業、志願者服務、公民救助他人行為、未成年人監護、文物保護、生態補償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完善行政問責制。繼續壓縮“三公”消費,加強重點領域和關鍵崗位廉政風險防控。

涉及社會管理方面的提案427件。主要建議有:健全農村社會矛盾協調化解機制。健全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加強安全生產監管,防止重特大事故發生。

涉及民族宗教、統一戰線與人民政協工作的提案266件。主要建議有:修訂《城市民族工作條例》。大力發展港澳工業、金融、貿易、旅遊業,深化兩岸合作交流,加強海外華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