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承前啟後”凸現國策延續性

【中新社北京3月13日電】“今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本屆政協任期的最後一年……”13日在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閉幕會上,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再次提及2012年對於中國的特別意義。

在中共十八大召開及全國人大、政協臨近換屆之年,政府工作報告、政協報告及中南海高層講話頻頻提及“承前啟後”一詞,強調繼續推行發展方式轉變、民生改善、體制改革等基本“國策”,凸現出延續“中國道路”,續奏發展強音的重大預示。

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尹偉倫看來,“承前啟後”意味著可持續發展理念將在政治、經濟、社會等領域體現出長期價值。

中國核學會常務理事陳念念委員也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說,中國的發展道路是由民心所向決定的,加上政府實行集體領導,國家的大政方針不會因人事變化而改變方向,政策的延續性、穩定性值得期待。

其中“承前”的重點在於落實已經出臺的政策措施。教育經費占GDP4%、糧食最低收購價提高、空氣品質標準“升級”等等,兩會“敲定”的諸多細節都體現出政策的延續性和最新進展。

而“啟後”則意味著凝聚共識,確定今後發展方略。近3000名全國人大代表、2100多位全國政協委員圍繞國計民生建言獻策,兩會的“頭腦風暴”為中國發展彙聚了難得的智慧力量。

僅在政協方面,本次大會共收到大會發言833篇,6069件提案,1341條社情民意資訊。正如賈慶林所言,委員們為國盡責、為民履職,“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

全國政協委員、民盟中央常委鮑義志說,去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國家的發展規劃還需要強力推行下去,目前中國正處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只有充分總結以往經驗,才能為“再出發”提供正確的導向。

鮑義志認為,中國的發展政策是歷史的選擇、國情的選擇。近兩年,世界上一些國家出現了動盪變化,在外部力量的推波助瀾下,其形勢越來越複雜。“這一點,值得我們借鑒和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