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速不達 量力求進

“欲速則不達”這一凝聚中國文化的政治智慧,被民主發展的國際實踐反覆印證。任何一個成熟的民主體制,都是逐漸形成的,循序漸進是民主發展的國際普遍經驗。英美憲政發展,法國大革命,韓國,台灣地區的轉型,都從正面或反面證明,漸進式的民主發展更容易成功,激進的民主化往往不能取得預期效果。

西方民主發展的順序大致可概括為:經濟和教育的發展,公民文化和法治的建設,最後才是民主化。研究發現,很多國家或地區是在現代型國家基本制度未完全建立之前,就引入西方競爭性選舉模式,由於缺少穩固的社會基礎和制度保障,民主的普遍低效。東南亞一些社會轉型期的國家和地區,先後在二十年前推行西方式普選,結果非但沒能達到繁榮局面,未使政府高效公正,沒有杜絕貪腐,反而輕則政府施政困難,重則社會矛盾激化,政局不穩,經濟凋敝,連基本的社會秩序都不能保證。這表明,普選並非解決所有問題的靈丹妙藥。不顧自身實際冒然推進普選,不僅不能解決現有問題,還會導致社會動盪,破壞繁榮,損害居民切身利益。

發達國家民主發展的實踐同樣證明,漸進道路比激進道路代價要小。英國是為典型,從光榮革命後,其國內制度就一直保持漸進改良,小步改革,不仿效未曾嘗試過的東西,不切斷歷史,堅持政治體制從自己的傳統中衍生而來。這種漸進的方法,使英國比法國獲得了更長時間的穩定與發展。

澳門地小人稠,文化多元,不同社群和諧相處,社團眾多。社團政治是本澳政治的顯著特徵,歷史上社團是澳門居民自強、自立、互助的紐帶。回歸以來,在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的產生、協助特區政府管理社會、培養政治人才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澳門一向有社團合作、民主協商、達成共識的治理傳統。在這樣的社會環境裡,競爭性的西方普選模式未必是適當選擇。筆者認為,基本法規定以社團為基礎的間接選舉制度,切合澳門實際。

政制發展量力求進,要以維護國家主權和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的大局和目標為重。民主發展需要理念和激情,亦要具備一系列實現民主所需的條件。量力而行地推動政制發展,就是要充分考慮澳門現有的社會條件、政治環境和制度運行所需的機制、能力,例如要提升選民素質,規範選舉運作,完善選舉制度並防範選舉不當行為發生等。

全國人大常委會最近關於澳門政制發展的決定,明確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產生辦法維持“兩個不變”,在此前提下,兩個產生辦法可以適當修改。筆者十分認同,無論怎樣修改,都應符合適當性原則、目的性原則等五項原則,量力求進,遵循《基本法》規定,保持澳門基本政治制度的穩定,維護行政主導政治體制的有效運作。

陳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