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選」確立「九二共識」的主導地位

長期以來,民進黨一直否認「九二共識」的存在、污蔑「九二共識」「親共賣台」,以此質疑「九二共識」的正當性,從而拒不接受以「九二共識」作為兩岸交流的前提和基礎。但是此次台灣「大選」,島內各界在最後關頭共挺「九二共識」,成為馬英九連任關鍵因素,從而一舉確立了其未來難以推翻的主導地位。

第一,証明瞭「九二共識」確實存在。民進党在陳水扁時期就否認有「九二共識」的存在,主張在不設置任何前提下展開兩岸協商,結果造成兩岸關系的停滯,甚至倒退。在此次選舉過程中,民進黨亦反復宣稱「九二共識」不存在,並要求國民黨出示相關協議文件,蔡還攻擊馬英九「和財團、中國一起壓迫台灣人民接受‘九二共識’」。國民黨對民進黨的指控給予有力回擊,「海基會」和「陸委會」甚至馬英九本人,先後對兩岸口頭達成「九二共識」的歷史過程進行詳細說明,並拿出當時「海協會」與「海基會」達成共識的相關電函昭示公眾。特別是前「海基會會長」辜振甫的遺孀辜嚴倬雲出面表示,辜老從未說過「沒有‘九二共識’」這句話,從而戳破了民進党和李登輝長期以來的謊言。通過國、民兩黨的辯論和媒體的廣泛報導,越來越多的台灣民眾瞭解到歷史的真相,對「九二共識」的認同度也逐漸上升。「陸委會」2011年9月的一份民調已顯示,有48%的民眾承認「九二共識」,49%主張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推動兩岸交流,而這一數據在選前又有增加,使馬英九以52%的得票率當選。

第二,彰顯出「九二共識」的價值和意義。民進黨一直聲稱,沒有「九二共識」兩岸仍能正常交往,蔡還將陳水扁執政時期「小三通」的功勞歸於自己,企圖抹殺「九二共識」的意義。以「台灣共識」等模糊論述取代以一中原則為核心的「九二共識」。對此,大陸方面警告民進黨,如果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關系將面臨倒退,現有兩岸交流成果也難以維持。國台辦主任王毅明確提出「四個不容許」,即「九二共識」不容否認、兩岸關系不容倒退、台海和平不容得而復失、兩岸同胞福祉不容遭到破壞.而美國也通過前「在台協會」臺北辦事處處長包道格等人,重申「九二共識」對於台海穩定的重要性,被視為一別以往的選前表態。島內輿論一針見血地指出,如果兩岸關系是一座燈光熠熠的大廳,那麼ECFA、陸客來台、兩岸直航、「外交休兵」、124國免簽証、虱目魚狂賣、「台日投資協議」、台港新航約、取得世界大學運動會主辦權等等,就是一盞盞華麗的燈具,而「九二共識」則是這些燈具的總開關,沒有「九二共識」就沒有兩岸和平穩定,沒有一切兩岸交流的成果。

第三,暴露出民進黨兩岸政策的「空心」和自相矛盾。在內容上,蔡英文的兩岸論述是空洞的。蔡反對「九二共識」,認為「九二共識」不是解決兩岸問題的萬靈丹,但是她提出的「和而不同,和而求同」是一個連語意都模糊的論述,更遑論內容;而其賣力推銷的「台灣共識」,充其量僅是一種達成共識的程序,並未提供取代「九二共識」的可行政策。正是這種政策的空洞,導致中間選民不放心將執政權交到民進黨手上。在邏輯上,民進黨的政策是前後矛盾的。民進黨指責國民黨「把台灣經濟鎖在中國」,反對兩岸簽訂ECFA,但是從2008年開始,民進黨籍縣市長共有6人來過大陸招商,推銷當地產品;蔡英文本人則從先前的「公投」廢除ECFA,到後來表示執政後要繼承包括ECFA在內的兩岸交流成果。在「九二共識」問題上,蔡開始也是否認「九二共識」存在,但看到「九二共識」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同時又聲稱,「一中各表」可納入「台灣共識」討論。這種政策反復比政策空洞更為可怕,民眾對民進党的不信任,使受惠於兩岸關系發展的部分綠營支持者也投不出支持票。

第四,「九二共識」得到各界力挺。在此次選舉的最後關頭,台灣各界不分藍綠、不分階層的人都站出來為「九二共識」背書,成為歷屆選舉不曾有的特殊景象。首先是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裕隆集團執行長嚴凱泰、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等先後公開發表聲明認同「九二共識」,之後是以往鮮少參與政治活動的科技界135名企業主聯署力挺「九二共識」,而後又有「台灣中小企業總會」召開記者會捍衛「九二共識」,甚至連屬於綠營基本盤的農漁民,如台南市種稻米的農民、屏東縣養石斑魚的漁民都紛紛聲援馬英九,打出「基層挺ECFA顧農民」的橫幅,這種全面支持上至企業集團老闆,下至普通農工,更涵蓋藝文、服務、醫療、教育、科技等眾多行業領域。正如「台灣中小企業總會副理事長」張大為所言,企業就要求一個安定的環境,如果沒有中國大陸市場,台灣生產總值(GDP)將由目前12兆元(新台幣,下同),減少約7000億元、至少掉6%。因此,在此次選舉最後兩周,台灣各界營造出「沒有‘九二共識’、就沒有安定繁榮的兩岸經濟合作交流」的氣氛,也讓這場藍、綠對決,成了對「九二共識」的「公民投票」。

第五,「九二共識」在島內地位的確立有利於兩岸關系的深入發展。「九二共識」經過民意的背書,其在台當局兩岸政策中的主導地位確立,泛綠勢力挑戰「九二共識」的正當性大大削弱,台海穩定的基礎得到鞏固,對未來兩岸關系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首先,馬當局兩岸經貿和文化交流政策將更為大膽。島內民眾認同「九二共識」,就是認同兩岸和平發展的路線。過去4年,馬當局在對大陸開放方面畏首畏尾,如對陸資開放上限僅為5%,陸客個人遊要出具繁瑣的証明和擔保,相關法律對陸生赴台求學的限制等等,種種自我設限有望在未來4年得到改善。其次,「兩岸和平協議」等政治議題有可能碰觸.馬連任後,社會輿論均要求馬英九「只要對的,就大膽去做」,馬自己也期許這一任期施政將更為「大刀闊斧」,更重視歷史評價。而馬在選舉期間也提出,未來10年將推動簽署「兩岸和平協議」,有了民意的背書,馬推動兩岸政治協商的可能性加大.再次,將促使民進黨對大陸政策進行調整。民進黨在馬當局執政成績不佳、多項選舉連戰連捷的有利形勢下敗選,說明當台灣選舉上升到「總統」層級,兩岸政策就成為民進黨的罩門。目前黨內已有檢討大陸政策的聲音,未來黨內辯論勢所難免,雖難有實質改變,但是會進一步朝中間方向調整,從而減少兩岸關系發展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