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葬禮:排場之大古今罕見

蔣介石病逝後,台灣當局開動一切宣傳機器以表示對蔣介石死亡的“隆重哀悼”。從4月6日到17日蔣介石大殮的次日,台灣的報紙將平日紅色套版一律改為黑色的版面,幾乎全部篇幅都用在有關蔣介石喪葬這個主題上。字典上一切美好的字眼幾乎都用盡了。台灣新聞界使出渾身的解數,盡最大努力對蔣介石的公共形象加以最後的神化、聖化、完美化。蔣介石的死亡被稱作“崩殂”,他的墳墓被稱為“陵寢”。臺報還宣稱:在蔣介石病逝時,“淡水海外東北角上突然出現了一個金紅色的巨球,四週圍繞著五彩祥雲,迤邐劃過天空,不旋踵電光閃閃,巨雷驚蟄,緊接著大雨傾盆而下”。蔣經國在日記中也稱蔣介石病逝時“天發雷電,繼之以傾盆大雨,正是所謂風雲異色,天地同哀”。這在實際上是不折不扣地把蔣介石當做封建帝王。

4月6日淩晨2時,蔣介石遺體由士林官邸移至“榮民總院”。翌日,允許民眾瞻仰蔣介石遺容。在蔣介石靈堂四週插了八十八根蠟燭,正中供奉著蔣介石的巨幅遺像及遺囑。靈前有五個用索菊綴成的十字架,正中一個為宋美齡所獻,上款書“介兄夫君”,下款書“美齡敬輓”。

4月9日,蔣介石靈柩移至國父紀念館。移靈前,蔣經國親自為其父穿衣服,按照鄉例,給其父穿了七條褲子、七件內衣,包括長袍馬褂。遺體貼身包著絲棉,足著黑襪、黑皮鞋。胸佩大紅採玉勳章,左右兩旁佩戴國光勳章、青天白日勳章。蔣介石最喜歡讀的《三民主義》、《聖經》、《荒漠甘泉》和《唐詩》四部書也被宋美齡放在靈柩之中。另有氈帽、小帽各一頂,手套一副,手帕一塊,手杖一支。這些都是蔣介石晚年平日常用之物。一切料理就緒之後,才由“榮民總院” 移靈至國父紀念館。

移靈時,由於蔣經國在蔣介石遺體前一次又一次地“長跪致哀”,並且照片都登在報紙上,於是,他手下的一批人也就紛紛上行下效,率領他們自己的手下人在靈堂或路邊跪祭蔣介石。為了證明蔣介石得到台灣民眾的擁護,《中央日報》刊登了“省政府主席”謝東閔率各縣市縣長市長長跪蔣介石靈前泣悼的照片。在 20世紀70年代號稱民主社會的台灣,竟然出現了穿西服官員匍匐跪地“弔祭先王”的場面。

其間,台灣當局不知出於何種心態,發表《告大陸同胞書》,號召完成蔣介石遺願,推翻中共政權,同時繼續奉行貫徹蔣介石對大陸同胞的一切“保證”。

4月16日是蔣介石的大殮日,8時5分儀式開始。8時8分45秒,蔣介石靈柩的棺蓋放在7尺銅棺之上。 禮畢後,台灣當局還怕蔣介石不能升“天堂”,又在蔣介石的大殮日,輔以基督教儀式,由牧師周聯華為蔣介石主持了追思禮拜與安靈禮。追思禮拜結束,響起聖樂,紀念館外鳴禮炮二十一響。接著,蔣介石的靈柩在執紼人員的護送下,停放在靈車之上。

靈車前面用二十萬朵深黃色的菊花裝飾,兩邊各有幾條白紼,車前掛青天白日“國徽”及鮮花十字架。靈車隊共由九十九輛車組成,由憲兵隊開道車引領,包括“國旗”車、黨旗車、統帥旗車、奉行蔣介石遺囑令車、捧勳車、遺像車等。車隊後面是宋美齡挽大型黃菊十字架,家屬隨其後。車隊載著兩千多名執紼人員緩緩駛向蔣介石靈柩的暫厝地——慈湖。

下午1時10分,安靈禮在慈湖賓館完成。蔣介石的靈柩停放在正廳中央的靈堂上。靈堂以黑色花崗石建造,長3.2米,寬1.8米,高1.43米。靈堂上鑲著青天白日徽,靈臺基層四週綴滿白色雛菊。正廳東側是蔣介石原臥室,房內一切佈置保持原狀。靠窗子的地方有一張深咖啡色的書桌,桌上有一架蔣介石生前使用的電話,大理石筆筒和一個白色的碗,書桌南側有一台黑白電視機,還有蔣介石的鴨舌帽與眼鏡,並排放在電視機上。北面靠墻地方有一個書架,放著蔣介石生前讀過的各種書籍,墻上掛著一幅宋美齡的畫。在臥室的茶几上,放著一張蔣介石生前用紅鉛筆寫的一張便條,上書“能屈能伸”四字。

至此,蔣介石的喪禮才算完結。此次蔣介石喪事排場之大,實為古今中外所少有。

(楊文 裴小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