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正為「五一」遊行轉型政治鋪墊氣氛? 有人正為「五一」遊行轉型政治鋪墊氣氛?

在互聯網討論區上,有網友貼文稱將會為澳門電台「澳門廣場」兩位前客席主持辭職事件參加「五一」遊行。這使人驀然驚覺,澳門特區近年來已形成慣例的「五一必遊行」的日子,即將到來。而且,有網友是要為「言論自由」的政治訴求上街遊行,而不是過往不少低下階層上街遊行的主訴求的民生問題。這就啟人思考,以往以「反濫輸外勞」、「反黑工」、「反高樓價」等民生議題為主的「五一遊行」,今年是否會轉型為政治遊行?

誠然,兩位前客席主持的辭職,是否就等於是言論自由受到「打壓」,這是見仁見智的事情。日前,兩位前客席主持在「告別秀」上已將其辭職的理由說清楚,按照兩人的說法,並未涉及到「言論打壓」的問題。當然,或許他倆的心中有此想法,但並沒有直接宣示;既然不說,別人就不好代替其表達,若然他倆予以否認,豈非「拍馬屁拍到馬蹄上」?而澳廣視總裁梁金泉的聲明也顯示,這場「勞顧矛盾」的焦點是在於對酬勞的計算方式,雙方談不攏而「一拍兩散」,這並非是屬於「打壓言論自由」。因此,所謂兩前客席主持是因「言論自由受到打壓」而辭職的說法,恐怕未必符合事實。

其實,兩前客席主持在任時,互聯網討論區上反倒是有不少貼文,批評他倆「打壓言論自由」,當有聽眾發表批評政府的言論時,就即時叉開話題甚至是「卡」線,並批評倆前客席主持只顧自己長篇大論地發表言論,而擠佔剝奪聽眾致電發表意見的時間,目的是不讓這些聽眾發表不同意見。在當時的互聯網討論區上,兩位前客席主持是「政府幫兇」的代表人物;但一旦離職,就變成了「政府打壓言論自由」的「犧牲品」,不知這樣的邏輯是如何能夠成立。

何況,即使是在兩前客席主持辭職後,經常致電「澳門廣場」為他倆打抱不平,並聲稱這是「打壓言論自由」的「廣生」,其批評澳廣視的聲音仍然能夠如常「出街」,這就顯見「澳門廣場」的人事調整並非是「打壓言論自由」。否則,「廣生」批評「客席主持辭職事件是打壓言論自由」的言論,就會被「卡」掉。

就此而言,就更是反襯了「辭職事件」只不過如同澳廣視聲明所言,是雙方在酬勞方面談不攏而致。

因此,即使是今年的「五一遊行」會轉型,兩位前客席主持的辭職事件,並不會成為焦點,也不會有較大的號召力。倘若從現在起到「五一」前夕,「澳門廣場」繼續允許不同意見尤其是以往的那幾位常客聽眾繼續發表批評特區政府的意見,就能令到廣大聽眾自我作出客觀準確的判斷。相反,倘若真的有人以此事情呼籲市民「抗議特區政府打壓言論自由」而在「五一」上街遊行,就將反而害了這兩位自認為是屬於建制派隊伍的愛國愛澳人士。實際上,這兩位前客席主持長期以來受到特區政府的重視,是「建制外智囊團」的重要成員,也被「欽點」為各種諮詢組織的成員,還從政府有關部門中獲得若干「肥仔水」合約(在「辭職事件」發生時,就有網民披露了此詳細情況)。倘若有人「夾硬」將他倆視為「政府打壓言論自由」的「犧牲品」,並為此號召市民上街遊行,那就會變成「我雖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多得佢唔少」矣!

當然,今年的「五一遊行」的主訴求有可能會由民生轉型為政治,倒是值得注意及研究的問題。實際上,以往幾年的「五一」遊行,都是民生問題為主,「反黑工」、「反通賬」、「反高樓價」等,都是與民生密切相關,而參加的主力,尤其是「激情演出」的一群,更是自稱為「失業工人」的低下階層。其「激情」手法,也非知識分子和「民主派」人士所認同和樂見,因而近年的「五一遊行」,就有青年知識分子等隊伍刻意與之拉開距離,「各行各路」,而且還表現得頗為文明、守秩序,與之形成鮮明對比。

當然,即使是民生問題,也有著某些政治背景。如二零零七年的「五一遊行」,秩序混亂導致警員向天鳴槍,就有著因為歐文龍貪案驚破了「澳門好夢」,對一向從中央到特區、從內地到外國都一致贊好,認為澳門是「一國兩制」良好典型,一下子爆破的失望,並提出了「反貪腐」的口號,這本身就是強烈的政治訴求。

而二零一零年的「五一遊行」,又是一次「激情演出」,警員與遊行隊伍設陣對壘,猶如爆發暴亂巷戰,甚至還發生了侮辱國旗的事件。其背景是前一年特首選舉中某些異常情況的延續和總爆發,某些政治勢力要向崔世安施以「下馬威」。

領受了此深刻教誨,自稱為「弱勢群體」的崔世安加快了民生建設工程,從關懷弱勢社群入手,充分利用政府財源充沛的有利條件,提高低下階層的福利待遇,協助他們抗禦通貨膨脹,並設法減輕兩極分化現象,還加快「萬九公屋」建設,市民們感受到了政府和特首的關愛,民間怨氣逐漸消解。因此,今年「五一」倘有人仍然發動遊行,如再以民生問題作召集口號,相信號召力已大為降低。就連那些所謂「失業工人」,在澳門失業率已下降到歷史新低,博彩業吸收消化了大量勞動力,反而是中小企業請不到工人的情況下,可能連他們自己也感覺叫不出口。

但是,「五一遊行」還是要搞的,否則,某些團體如何向背後支持他們的某種勢力「交代」?所謂「受人錢財,替人消災」,當民生問題降低號召力後,就將會轉向政治問題了。

但在目前,澳門特區的政治問題並非是十分尖銳明顯,歐文龍事件的「紅利」已經消費得差不多了,而且還是「前朝」的事情,與現任的關係不大;現在再打出這支旗號,恐怕難以令市民信服。經過「歐文龍事件」後,各級政府官員吸取教訓,或是受到反貪威力的震懾,相信也不敢貪賄。崔世安本人的表現,在坊間的口碑如同「甘蔗倒吃節節甜」,從個人私生活到施政表現,也都沒有把柄可抓。「十幅墓地事件」,雖然有瑕疵,但由於市政墳場永久穴位本來就與普羅大眾的生活難以扯上關係,對市民的號召力也不強。

那麼,有哪些政治議題可以吸引到市民上街呢?或許,對政制發展的不同看法是一個綽頭。日前「新澳門學社」聲稱要進行「斷食」,製造「悲情」,恐怕就是在醞釀情緒及氣氛。「新澳門學社」不得不如此,因為當初「新澳門學社」的口號是爭取「雙普選」,但經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決定》後,連他們自己也知道按《澳門基本法》和《中葡聯合聲明》規定,立法會必須維持委任議員的結構不變。在多數社團都支持主流方案之下,如果再不進行「抗爭」,恐怕就將會呈現節節敗退的局面。實際上,媒體上就驚呼,「新澳門學社」明年立法會選舉將流失三成選票。因此,為了護盤固盤,不得不採取行動,而且一搞就要搞舖「傑」的,採取較為激烈的「斷食」手段,這是連在「六四」期間也未曾採用過的手段。這折射了「新澳門學社」已看到了危機,也正試圖解除危機。而且,也因為五月初特區政府將向立法會提交兩個選舉法的修改法案,這正好成為他們發動「五一遊行」的極佳籍口。而以「斷食」來製造「悲情」,就將能為號召更多的知識青年在「五一」上街遊行,預先醞釀和鋪墊氣氛。以「斷食」二十四小時的小小代價,換來防止選票流失,端的是一盤「有賺無賠」的「政治生意」,真是「制得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