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內各界關注民進黨「兩岸破冰首發團」

3月14曰,民進黨發言人羅致政、前「中國事務部主任」董立文及扁辦前主任陳淞山前往雲南參加由國台辦下屬的海研中心主辦的第十屆兩岸關系研討會。由於這是自2008年蔡英文擔任党主席以來,民進黨內首次有黨職身份者公開登陸與會,加之過去民進黨已給外界造成「逢中必反」的印象,因此此行甚至被島內輿論稱為民進黨登陸的「破冰之旅」,格外引入關注。

一、三人低調,民進黨中央謹慎

據台報報道,此次「兩岸關系研討會」共有40多位台灣學者專家受邀,其中不乏綠營學者,除上述3人外,還有陳水扁的國際事務核心幕僚劉世忠、游錫任党主席時的「中國事務部主任’獺怡忠等,但後兩人未登陸。

由於外界對綠營學者登陸的關注度、期待度都很高,因此他們3人採取了「低調再低調」姿態,並極力為自己尋找登陸理由。羅致政搬出16字箴言,將此次登陸定調為「個人受邀、學者身份、向黨報准,准假前往」,強調自己是經過黨的批准後才「准假前往」,此行共有兩大任務:一是傳達民進黨代表的45%民意;二是呼籲大陸必須面對民進党重新執政的可能性。他也會盡可能「多傾聽」大陸的聲音,如果在會議中與王毅等官員見面,將會是「自然的會面」,不會有特別安排。董立文稱,自他於2005年進入民進黨開始,就不曾赴中國大陸出席類似會議,如今決定參加這場論壇,是體認到民進黨應當務實看待兩岸發展。陳淞山則稱,出席這場研討會的民進黨人,預料都將面臨黨內「基本教義派」的反彈,他「已經做好被罵的心理准備」,但如果民進黨要落實蔡英文「從互動中瞭解中國」政策,首要之務就是打開「民共對話」之門,創造雙方溝通機會,以減少敵視與誤解。陳還提議,綠營不只要主動登陸,黨中央更應敞開大門,邀請大陸涉台學者專家來台與民進黨座談,與大陸良性互動,才能重新邁向執政之路。

為避免外界有過多解讀,民進黨中央也是極力淡化。該党發言人林右昌強調,羅教授(羅的另一身份是東吳大學副教授)是以個人身份前往,羅在論壇期間的相關發言,只代表他個人,不代表党的立場。林並稱,民進黨對於兩岸之間的交流,一貫抱持積極開放的態度,只要是適當的方式、適當的場合,民進黨都歡迎與中國大陸各階層人士進行多層次、多面向的交流互動。希望透過這樣的互動,一方面增進對中國大陸的瞭解,另一方面讓中國大陸瞭解台灣真正的民意。民進党副秘書長洪耀福在中常會的黨務報告中也強調,羅是以學者身份受到邀請,非黨職身份,參加學術研討會符合正常交流原則.民進黨國際部副主任蔡孟君稱,這次活動是學術討論與意見交換。正在角逐民進党主席的蘇煥智稱,羅致政登陸屬於個人學術交流,現階段不代表整個党,蘇並稱,如果他能當選党主席,兩岸交流會延續,因為交流值得推動。蘇還澄清,民進黨不是要改變台灣現狀,因為「台獨黨綱」其實已被凍結,而1999年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就是要「維護現狀」。

二、各界對民進黨予以鼓勵和期待

(一)民進黨內鼓勵聲音多。高雄市長、民進党代理党主席陳菊表示,她對羅致政此行非常鼓勵,相信能增進民進黨與大陸之間的瞭解,陳也澄清,此行不能過度解讀為民進党兩岸路線的調整.謝長廷也肯定稱,民共之間多瞭解是好事,瞭解才能溝通,讓大陸知道民進黨的立場是必要的,才不會有一個中間人(國民黨)在那裏挑撥、講壞話.謝還表示,如果對台灣有利也不排除訪大陸。「立委」林濁水稱,這不代表「民共之間」的「破冰」,但至少代表民進党對黨員與大陸接觸「樂觀其成」。「立委」蔡煌琅認為,羅致政登陸雖不能完全代表民進党,但其具有黨職身份,又是蔡英文的重要智囊,這次登陸「別具意義」,「相信這是小英政策,陳菊也支持因而延續」。陳其邁更提出,民進黨中央應系統化、制度化與中國大陸交流對話機制。因為如果以個人身份去,私下到底講些什麼,黨內也不知道。若能制度化、系統化,回到台灣再進行資料統整,黨才能凝聚研究能量,進行分析,增進彼此交流.新北市議員李婉鈺稱,羅到大陸「開先鋒」,絕不是特例,若有機會她也不排斥登陸。而前主席許信良在對此肯定的同時,主張民進黨應更開放地面對中國大陸,不走回頭路,並爭取在兩岸議題上向國民黨主動出擊。

(二)藍營希望民進黨在兩岸政策進行良性競爭。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高輝表示,綠營有許多對大陸事務熟悉的專家,能夠跨出這一步意義重大,尤其在時機點、參與人士的問題上,「都是兩岸關系一項重要的事情」。前國民黨中央副秘書長、大陸事務部主任張榮恭認為,從正面來講,羅致政出席大陸的研討會,算是民進黨走出改進的第一步,他也樂見民進黨在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上與國民黨進行良性競爭,但是,民進黨接觸大陸還在初淺階段,如果希望盡早進入更高層次,就需要在兩岸政策上作大轉變才行,而若想建立兩岸黨對黨的關系,沒有「九二共識」是不可能的。因此,民進黨與大陸交流的這一步到底能走多大、多遠,都有待觀察。國民黨籍高雄市議員劉德林表示,民進黨讓羅等登陸,願意與大陸接觸,就是跟著世界潮流走,希望民進黨在跨出這一步之後能夠持續下去。親民黨籍前臺南市議員李錦泉稱,身兼發言人、學者與「立委」參選人身份的羅致政能夠登陸與會,別具意義,今後,民進黨與大陸交往雖可不談政治,但至少要照顧周邊的生意人,不妨膽子更大一點。

(三)媒體在肯定民進黨務實轉變的同時期待其有更多具體舉措。《中國時評論說,過去幾年,兩岸臺面下的「民共接觸」可謂絡繹不絕,只是礙於民進黨的整體氣氛,讓交流僅限屍「個別人士、私下接觸」,無法成為民進黨的資產,而14日登陸的「兩岸破冰首發團」,用行動落實「從互動中瞭解中國」的政策,比起昔日動輒揚言黨紀處分的鐵板態度,顯示民進黨已跨出了新的一步。文章建議,民進黨若要証明有能力處理兩岸問題,需要進一步將虛無飄渺的兩岸論述訴諸於有血有肉的實質內容。《聯合報》認為,民進黨從「反中」到「知中」,過程雖然困難,卻是必須走的路。《美麗島電子報》的分析文章也認為,民進黨要突破「民共對話」的政治障礙,首先必須調整敵視大陸的政策心態,稱呼對岸為「中國大陸」,其次採取靈活策略,不用過度擔心與大陸接觸就會被對方「統戰」,最後則是解決「台獨黨綱」與「台灣前途決議文」問題,但這不是短期內可能解決的。島內資深政論家江春男撰文稱,對民進黨而言,不與中共交流,只是它自己的損失。這次台聯黨禁止黨公職人員訪問大陸,立場和民進黨不同,有助於市場區隔,算是幫了忙。但對這次「破冰」之行,應以平常心待之,不必有特別期望,這只是小小的一步,未來還有長路。不過,民進黨一旦調整心態,打開門窗,以後的路就好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