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重要大會簽到表決裝備

全國“兩會”簽到系統還增加了人臉校對功能,在代表走過簽到器時,攝像機抓拍照片,工作人員以此照片與報到卡上顯示的照片進行比對

全國兩會結束不久,中共十八大召開在即,部分省區市黨代會即將於5月舉行,這些重要大會採用怎樣的先進裝備來保障簽到、表決、發言、通訊等流程正常有序進行?外界對此好奇卻鮮有機會瞭解。

2010年全國兩會期間,關呈遠、韓方明等政協委員提交了一份只有半頁紙的提案為人民大會堂的投票表決器加上蓋子,“手指頭伸進去,別人看不到就行了”。這個提案到今年兩會期間仍被提及並引發輿論爭議。但是,以“請按表決器”取代“鼓掌通過”的會議表決方式則受到國內外輿論的高度肯定。

今年3月15日香港《大公報》刊文說,全國兩會表決器上的“反對票”,已經是中國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常態,呈現了不同意見的自主公開表達,也展示了一個國家民主議政的日益進步。

表決器初現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的全國人大常委會上。1990年第七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一次使用電子錶決器,按照規定“除停電等特殊情況”,電子按鍵表決從此取代舉手錶決,掀起了我國表決和投票方式的新篇章。

表決器是重要大會會議裝備的領銜明星,而整體會議系統的聯合“發力”,才能保證大會在技術上的有序有效。

一準確,二可靠

“全國人大的會議早在1983年就開始嘗試電子會議系統,是國內最早啟用的會議系統。”北京飛利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曹忻軍在接受《瞭望東方週刊》採訪時說,“國外的會議系統當時已相對成熟,有關領導在國外訪問時看到了先進的會議產品,回來後就倡導國內自主研發,並于1990年代初引進了飛利浦等做會議系統的品牌。”

飛利信科技是以人大、政協、黨政機關和國企為主要客戶的整體會議系統供應商。據曹忻軍介紹,由於涉及核心決策的安全和保密的考慮,人民大會堂會議系統只引進了飛利浦公司的硬件設備,軟件開發和集成工作則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601教研室研發。

北航熊璋教授帶隊研發的全國人大常委會電子報到表決系統,在1995年第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上使用。1996年,全國政協常委會會議自動化系統在第八屆全國政協常委會第八次會議亮相。全國政協常委會電子錶決系統在研發過程中,還得到了當時的政協主席李瑞環的格外重視,他親自選定了電子錶決器的材料、造型和顏色。

“初次與表決器‘親密接觸’的代表們,對它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感到疑惑,1999年的一次政協常委會上,當時的全國政協副主席葉選平故意不按按鈕,在其他代表都按完了以後,他才按下表決器,這時屏幕上的‘未按人數’減了一位,‘已表決人數’增加了一位,表決器就是這樣通過委員代表們的親手檢驗才被接受的。”曹忻軍說。

“會議系統的核心有兩點,一是準確,二是可靠。一些地方人大、政協在初次使用電子錶決器的時候,為了證明其可靠性,在預備會上專門有項議題就是測試表決器,所有人都按贊成或反對,核實統計結果是否相符。”曹忻軍說,“代表委員們自己使用過一次心裏就有底了。”

簽到設備更新換代

一套完整的會議系統,包括簽到設備、表決和發言設備、音視頻切換和處理設備、數字擴聲設備和攝像跟蹤設備等。簽到設備用來統計人數,管理代表的出勤狀況,看似平常的流程管理,卻是表決統計的依據來源。

北京市政協在省級人大、政協中是較早一批使用電子會議系統的。北京市政協辦公廳計算機服務中心主任趙峰告訴《瞭望東方週刊》,1990年北京市政協開會,代表們報到使用的是帶條形碼的紙片,“像撕車票、電影票一樣,紙片上用打印機打了條碼,上有委員號、名字和條碼,比如有五次會,每個人就發五張,每次會撕一張,用筆狀電子簽到設備刷一下。整個過程速度太慢了,為防止代表紮堆,一般先讓人進去把票撕下來,再集中慢慢刷票。門口有個液晶屏,顯示報到人數。”

這是最原始的大會簽到設備,只能在門口統計人數。當時,會場內還是舉手錶決鼓掌通過的舊模式。

1996年,北京市政協安裝使用了具有防水功能的電子錶決系統,簽到系統也升級成感應式磁卡,但磁卡最大的弊病是容易消磁。

再後來,磁卡被光電卡所取代,光電卡的金屬條碼怕灰,灰塵多了感應光頭就被擋住,可能導致識別出錯,“光電卡使用前都要做清理,維護工作量較大。”曹忻軍說。

2002年開始使用“近距離報到機”,配合新報到裝備的感應卡也增加了就餐、住宿服務等後勤服務管理系統。

飛利信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施亮告訴《瞭望東方週刊》:“感應卡增加就餐功能後,與會代表就餐刷卡計次,最後到賓館統一收費,這種功能可以杜絕其他不規範行為。配合會議的一些行政管理人員則會有刷卡次數限制,可以避免違規現象。”

現在全國兩會和省級人大使用最頻繁的第三代簽到系統是“遠距離報到機”。

開會前架設在大會堂門口,代表們走過類似安檢門的簽到器中間,胸前的報到卡感應後,身旁顯示屏上就會顯示代表姓名、照片和實時出席統計數據等信息。全國“兩會”還增加了人臉校對功能,在代表走過簽到器的時候,攝像機抓拍照片,工作人員用抓拍的照片與報到卡上顯示的照片進行比對。兩會期間,人民大會堂大約佈置了40台報到機同時工作,會務工作人員和代表的通道是分開的。

曹忻軍說:“第三代報到機簽到速度很快,像兩會這種人數眾多的大型會議,代表們報到時間要掐得很准,每個代表團都有小組管理,為了防止人多互相擋到感應卡,組長就像導遊一樣帶著代表隊伍在安全距離外等候,排隊簽到。”

和作為會議固定設備的表決器相比,臨時加設的報到系統更容易出問題。“有時電線的位置正好擺上了花,花盆一澆水,第二天電線通電就出問題了,必須做好防水。有時在使用過程中被人踩掉了某處電線插座,這些突發狀況都會影響報到程序。”曹忻軍說,“會議系統不是單純的技術工作,因為要和很多人直接接觸,使用時隨時都有新情況發生。”

由於會議規模有限,北京市政協目前使用最多的還是插卡式定位簽到系統。2003年,在原有發言表決系統基礎上,市政協會議系統升級,增加了插卡定位和攝像頭跟蹤模塊。

趙峰介紹說:“進會議室,插卡定位,表決器和話筒也跟著定位,只能在自己的座位上發言,別人的話筒你用不了。誰要申請發言,得經過主席的確認鍵確認後話筒才能出聲,話筒亮了後,申請人信息出現在大屏幕上,攝像頭自動跟蹤定位在發言人面前。”

簽到系統和表決系統綁定後,一些地方人大、政協採取了“指定就座模式”,過了簽到門表決器才能開,“坐自己的座位按表決器才管用,坐別人的座位按了就不管用。”曹忻軍說。

表決器技術助推中國民主進程

目前北京市政協正在對會議系統進行更新。之前使用的1996年版嵌入式表決器是配備話筒的,表決器上共有五個黑色表決按鍵和一個綠色申請發言按鍵。據趙峰介紹,最初使用表決器時,委員們按完贊成或反對鍵後,要再按左側的確認鍵才顯示最終表決結果,在按確認鍵之前,表決結果可以重新選擇。

“啟動表決器以後所有燈開始閃爍,按完後委員們再統一按確認鍵,所有燈再一起閃一下,這樣就不知道別人選的什麼了,保密性比較高。”趙峰說。

更新後的設備簡化了按鍵設置,只有贊成、反對、棄權和申請發言四個鍵,黑色按鍵也變成了紅、綠、黃等更加醒目的彩色,取消了確認鍵,話筒抗幹擾性也有所提高。

主席的表決器與委員們無異,只是增加了優先發言權功能。“而在國外,有些會議的主席表決器是增加了權重的,參會人員按一下隻代表一票,主席按一下可以代表數票,但在中國一人就是一票,按幾次都只代表一票。”曹忻軍說。

表決模式大致分為公開表決和保密表決,“保密表決也是中國特色。”施亮說。加蓋表決器其實不新鮮,早在90年代部分省一級的人大會上就曾使用過,某個地方人大甚至把表決器裝備在了抽屜的夾層裏。

在開會之前,工作人員會給代表們發放一張表決器使用說明書,約半頁紙篇幅。在會議準備之前,表決器和話筒設備都要塗上防靜電液,防止開會過程中因靜電導致機器短路。

技術工作人員在會前會和主持人協調好步驟,確保在主持人宣佈“請按表決器”的前幾秒,表決器準時被打開。

“啟動表決器的時機要掌握好,有的代表心急,在主持人還沒說完話的時候就按下表決器,如果那個時候表決器沒有打開,他的表決就是無效的。並且,提前表決的代表也未按棄權,這種人為造成的問題甚至可能對表決的有效性產生比較嚴重的影響。”曹忻軍說。

北京市政協在開會的時候,後臺至少要有3個技術人員同時操作機器,一個負責音響,一個負責切換視頻,一個負責表決程序。2003年增加了雙機備份設備,一旦機器出故障,電腦自動切換,備用機隨即啟用。

“表決器技術在助推中國民主進程上功不可沒。現在省一級人大政協所使用的第二代數字表決系統,相比第一代模擬系統,抗噪效果和機器的隔離保護工作都做得更到位。第三代系統正在研發過程中。”據曹忻軍介紹,表決系統開始向多媒體傳輸發展,在原有聲音模式基礎上加上視頻文件的傳輸,“插上U盤,我的PPT就直接傳輸到大屏幕進行講解,這是表決系統發展的趨勢。”

(張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