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大學如何建設一流大學?

陳觀生

2009年,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澳大橫琴校區奠基前的座談時,提出澳大未來要達到5個一流的發展方向,即澳大未來要真正建成世界一流的大學,要有一流的設施,一流的教師,要培養一流的人才,創造一流的成果。隨著澳大橫琴校區即將建成,相信一流設施的目標很快可以達到,其他幾個一流如何實現?相信校方及不少學者已經有所探討,筆者只是希望從旁觀者的角度,就澳大發展策略班門弄斧一下。

一流大學標準不斷發展

“建設一所什麼樣的大學”是大學發展首先要認真思考問題之一,大學是什麼?大學的教育理想是什麼?大學的功能、目的、價值取向是什麼?學校的目標是什麼?培養什麼樣的人、做什麼樣的科研、做什麼樣的社會服務?

胡錦濤主席提出的“五個一流”,其實已經為澳大“建設一所什麼樣的大學”明確了定位。但仍要以下方面思考問題:大學是僅僅為適齡青年服務,還是為全民服務?大學是以功利為目的,還是追求學術、真理?大學是“純學術”組織,還是應積極服務社會、推動社會進步?大學是企業、是政府的延伸機構,還是獨立的學術機構?大學是主要培養社會精英、還是培養全面素質、為快樂而工作生活的人?這些問題,同一所學校在不同歷史階段可能有不同的答案,同一歷史時期不同類型、不同層面的學校也可能有不同答案。

很多學者都曾經提出過一流大學的若干特徵,一般認為一流大學應該具有十個內部要素:(1)一流的教師;(2)一流的管理層;(3)一流的學生;(4)一流的課程體系;(5)一流的學科;(6)雄厚的財經實力;(7)良好的硬體設施;(8)先進的管理制度;(9)優秀的學校文化和氛圍;(10)鮮明的辦學特色。具有了這些要素就自然會產生重大的學術成果和顯赫的學術聲譽。

早前,社會文化司司長張裕帶本澳傳媒參觀澳大橫琴校區的建設情況,澳大橫琴校區雛形已經見到。澳大橫琴校區建成後,可望“一流的設施”上達到目標,而以本澳近年經濟發展的速度,為澳大提供雄厚的財經實力應也不成大問題,澳大現今相對薄弱的環節有:(1)科學高效的管理制度;(2)鮮明的辦學特色;(3)科學系統的課程體系;(4)一流的管理層;(5)一流的學科。而胡錦濤主席提出的“一流教師”相信也只要有好的條件,要達到的難度並不大,“一流人才”、“一流成果”則是澳大建設一流大學的目標。

上星期,特首在立法會答問大會上明確表示,本澳教育工作的重點有需要由數量向品質轉變,在高等教育上,政府著力提升質素。崔世安稱,政府除支持澳大的建設外,未來亦會投入資源支持其他高等院校。崔世安又認為,高等院校接受外地機構的學術評審是好事,有利於教育質素的提升,亦可協助學校達致辦學理念。

由此可見,特區政府下一步推進教育的方向將以提升人才素質為主,其中新建成後的澳大橫琴校區將承擔著當中最重要的使命。

無論是內地還是外國,各大學都十分關注自己在大學排名中的地位,而大學排名又是依據一定的評價體系進行的,本澳有必要採用鑒國外成功的大學評價指標體系,但應注意全世界不可能建立一個統一的大學評估指標體系,評估指標體系是不斷發展的,所以澳大及特區政府應關注國內外針對不同類型的學校建立的多層次的評估體系,以最權威最適合本澳的評估體系為標準,努力追趕國際化的辦學理念,才能達致真正的一流。

澳大離一流大學有多遠?

國際化是澳大未來發展的目標方向之一,既是要參與全球高等教育的競爭和挑戰。在全球多樣化的高等教育世界,千百所高校的辦學定位與特色、發展起點與辦學水準、服務物件與整體實力各異,構成了五彩繽紛的美麗畫卷,不同層次與類型高校的辦學理念不盡相同,但追求卓越與效益是共同的辦學方向,各高等學校都在追求著不同層面的卓越目標,努力提高辦學效益,可以說,卓越與效益是推動高等教育發展的動力。

澳大國際化就要有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教育觀念,借鑒世界知名高水準大學通行的辦學機制與運行模式,建立起符合學校實際的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大學運行機制與管理模式,以人為本、依法治校、以德興校,其目標是培養出品德、知識、能力、情感、意志等全面發展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學生、創造出國際認可的研究成果,建成國際認可的高水準學科、造就出世界知名學者、躋身國際主流學術圈,為國家和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

按照教育部直屬高校工作辦公室編《謀劃發展,規劃未來》一書所指,國際化的辦學理念主要有三個核心要素:觀念、機制、文化氛圍。其追求的目標是在努力發揚學校個性與特色的同時,積極實現世界知名大學的共性特徵,實現人才培養品質的國際化、學術水準的國際化、管理與服務水準的國際化。

在觀念上,即把學校、學科和個人的發展放到國際參照系中去比較和檢驗。堅持開放的心態與胸懷,在空間上向世界開放,學習和借鑒一切民族、一切國家的先進文化和辦學經驗;在時間上向歷史開放以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向現實開放以博採眾長,向未來開放以引導現實;既向自然世界開放,也向人類社會和人的精神世界開放。國際化的辦學理念還要求“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體,把原來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把原來教師有什麼教什麼改變成學生需要什麼,教師就教什麼,把“管理”轉變為服務。

大學國際競爭的核心不是資金、人才和技術,而是制度,管理制度創新乃是大學在激烈競爭中取勝的核心因素,大學乃制度之謂也!好的制度可以造就人才、創造財富、提高效益;落後的制度可能扼殺人才、浪費資源、滋生腐敗。因此建立公平、科學、民主的現代大學制度是國際化辦學理念的核心內容之一。通過制度創新為師生員工提供“公平競爭”的舞臺和制度保障,只有競爭才能出一流、出成果。因此用先進的制度保障公平競爭、學術自由和學術自律是提高辦學水準、在大學間競爭取勝的基礎。要科學協調學術權力、行政權力的關係,科學分配校、院、系權力與責任,實現管理層向職業化、專業化轉變,建立科學系統的政策法規體系,實現“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負責、凡事有人檢查、凡事有據可依”。

在大學文化方面,大學精神和內部文化氛圍猶如“泡菜子”,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泡菜子”裡泡過後就會有不同的“味道”和“品格”,就會有不同的價值觀和精神追求。因此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和氛圍對學校的健康發展十分重要。大學要成為學生追求新知、享受成長快樂的理想樂園,教師和職工實現人生價值的理想舞臺,學校提升教育品質的理想平臺。

由此可見,澳大與一流大學的距離還是十分遙遠。一所大學在發展成長的過程中,與世界知名高水準大學相比一般要經歷三個主要過程:即跟隨階段—並行階段—超越階段(形成自己特色、核心競爭力和優勢)。那麼,澳門大學與世界知名高水準大學相比目前所處位置在哪裡呢?筆者認為,澳大與內地大學相比,亦未處於領先位置,而內地頂尖大學在國際上還多處於跟隨階段或者處於跟隨與並行階段的中間過渡階段。

澳大如何建設一流?

教育部直屬高校工作辦公室編《謀劃發展,規劃未來》中《大學發展戰略與規劃的思考與實踐》一文指出,要成長發展成一流大學,在追趕世界知名高水準大學不同的發展階段應該有不同的發展戰略,在追隨階段應主要是學習、借鑒世界知名大學的先進辦學經驗,在超越階段主要是發揚自己的特色、相對優勢和核心競爭力。

國際高等教育實踐表明,通過特色學科建設,促進人才培養的品質提高、科學研究能力的增強和學校整體辦學水準的提升,進而向高水準大學或一流大學邁進,已經成為世界知名高校共同的發展途徑。

首先,創一流大學應將“特色學科”擺在首位。以特色學科引導學校科學的規劃發展是大學成功辦學的基礎。有專家認為,很多國內外知名大學辦學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就在於突出發展某一領域內的特色學科,並且在整體學科建設中配以科學的戰略規劃。

善於在少量學科上集聚優勢,尋找突破,形成富有個性和特色的優勢學科,進而帶動相關學科共同發展,是世界一流大學學科建設的普遍經驗。世界一流大學的一流學科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期堅持的發展過程。哈佛大學的醫學、文學和學校歷史一樣悠久。麻省理工學院的工學在建校之初就被明確定位,成為學校發展的頂樑柱。耶魯大學的文學和藝術作為立校之基成為學校永遠的追求。斯坦福大學建校伊始,物理學就是重點發展的學科,並始終受到學校的高度重視;正因為此,物理學才積澱了濃厚的力量,才有了一批科學家相繼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教育專家表示,高等院校在學科建設上應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跨越式發展戰略,集中力量選擇最能發揮本校優勢、最有可能取得重大成果的一兩個學科。通過辦學理念等方針政策的引導,逐漸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高等教育學府,在培養專業性人才的同時,提升學校在某一領域內的權威性。筆者認為,澳門大學在國家及特區政府的支持下,澳門大學微電子和中醫藥兩間實驗室成為國家重點實驗室,就為澳大在學科特色方面創造了難得的優越條件。

其次,培育優秀本科生是高校創一流大學的核心使命。專家表示,世界知名高校普遍把提高教育品質、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作為高水準大學建設的著力點。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儘管是一所世界著名的研究型大學,但學校認為本科教育是學校在全國和世界上居於領先地位的關鍵所在,把絕大部分的精力、資源、時間和創新投入其中,將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與科學研究深度融合,從而被譽為“著名的本科教育大學”。

一流的大學必須培養出一流的本科生。本科生教育是高校教學的首要職責,在本科教育階段要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主要目的。大學生在本科階段是自我塑造的關鍵時期,積極的幫助和引導他們樹立契合實際的理想與目標,讓他們在學習中逐漸體會到自身進步,這有助於他們向更高層次的教育邁進。

美國北科羅拉多大學管理學院近年來以“著名的本科生學院”而享譽國內外。從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