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灣看大陸——對3月騰沖會議的觀感

2012年3月14日至16日,我受邀出席海峽兩岸關系研究中心召開的第十屆兩岸關系研討會。會議地點在雲南騰沖,是在中國與緬甸邊界上的一個縣城,算是很遙遠的地區了。最初,我們都不清楚大陸為什麼要選擇這個偏遠的地方召開兩岸學術會議,到了騰沖之後,才知道這是在八年抗日戰爭期間,中國遠征軍在這裏與日本侵略軍血戰的地方.日本軍隊在騰沖的6000多人全軍覆沒,中國遠征軍也犧牲丁近萬人,戰況的激烈,不難想見。這些為保衛民族獻出自己生命的烈士們,大概在生前夢想不到,在他們壯烈犧牲之後,今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會如此隆重地紀念他們,整整的一片山崗,從半山到山頂,無數大大小小的墓碑遍佈山崗,石碑上刻著「陸軍上尉XXX」,「陸軍上士XXX」,「陸軍二等兵XXX」。直到山頂的巨大紀念碑旁,則刻著一群國民党高級軍官的名字,他們在60多年前,為防止日本侵略軍自緬甸與雲南突襲戰時的陪都重慶,在緬北一帶血戰保山河,10萬遠征軍人緬,生還的只有4萬多人,真是「風蕭蕭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返」。遠征軍中,為民族犧牲最高階的國民黨將領是陸軍中將戴安瀾將軍,他的犧牲,感動了全體中國人,當年中共毛澤東主席曾經特別寫了一首詩來弔唁戴將軍,可見當時中共高層也很重視緬北戰役。當時是國共第二次合作,為保衛民族的生存而共抗日本侵略軍。今天,中共則寄望兩岸同胞攜起手來,為民族的複興共同奮鬥。今天中共在這邊陲重鎮的整面山崗建立墓園與紀念館,為這一批能查出姓名的戰士們建立墓碑(遺體集中焚化,再將骨灰分散置於每一墓碑之下),可說完全拋開黨派立場,而從民族大義出發,這是十分正確的態度。自19世紀中葉以遠我們民族幾乎遭到被覆滅的慘禍,不團結不足以圖存。黨派是有階段性的,而民族卻是長存的。4月17日,我在騰沖烈士墓園墓道拾級而上,看到兩旁幾乎是一望無際的小墓碑,遙想當年戰況之慘烈,不禁熱淚狂流。

出席這次會議的兩岸學者專家,有100多名左右。大陸方面60多人,台灣與海外方面40多人。大陸方面有不少重量級人士,如國務院台辦主任王毅、副主任孫亞夫,海協會副會長王在希等等。學界著名教授有黃嘉樹、嚴安林、徐博東、劉國琛諸教授。台灣方面的著名教授有張麟征、楊開煌、蔡瑋、湯紹成,以及國民党的元老高育仁、廖正豪等等。此外,還有3位民進黨的黨職幹部參加,引起各界注目。自1992年以來,我即參加了這類會議,算是老一輩了。我在1988年第一次隨先師胡秋原教授首訪北京,晉見過當年中共的高層領導人鄧穎超、李先念、吳學謙、黃華、習仲勛、王首道等領導人。20多年過去了,物換星移。這些年來,大陸國際地位的變化尤其驚人,國際地位的迅速上升,主要是靠經濟地位的上升。大陸今天已經成為全球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這是大家在20多年前做夢也想不到的事情。20多年前,海內外多數人認為,中共如果能讓大陸十幾億人吃飽就很了不起了,哪里還敢希望中共在短短20年內,就將大陸變成世界經濟強國呢?現在,大陸竟能奇跡似的在短期內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把日本、德國、英國、法國、俄羅斯、意大利與西班牙等所謂工業先進國家擠下去,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原因何在呢?原因之一是,今天的大陸,在發展自然科學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今天是依照科學方法辦事,可以避免過去「三面紅旗」、「土法煉鋼」、「大躍進」等錯誤,進而取得舉世震驚的巨大成就。

在小組討論會上,我說,參加這一類兩岸學術研討會有20多了,前幾年有些興趣不高,覺得有議論而沒有看到統一的實際行動恐怕講來講去也無補於實際。但是目前我改變了看法,對統一大業到樂觀。與我在同一小組的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劉國琛教授,在大會發言時說,台灣的資深教授祥鐸昨天說,他參加這類會議20多年,過去對和平統一感到悲觀,而現在卻樂觀起來了,曾教授何以會有這種轉變,請對大家做個說明劉院長還特別指出:我們不一定能完全同意曾教授的見解,不過,曾教授的發言歷來都旗幟鮮明,單刀直人,絕不拖泥帶水、左搖右晃,很有他個人的特殊風格……我向大會做了簡單扼要的解釋。我說,我過去對「和平統一」感到悲觀而現在卻感到樂觀,主要是基於下述幾個理由:

其一,我根本沒有想到大陸居然能在短短十多年的時間內,從一個小康之家迅速轉變為世界經濟幹強國。馬克思說的沒有錯,經濟是基礎建築,政治等等是上層建築。基礎建築一轉變,上層建築也會跟著轉變。大陸與台灣的差距迅速拉大了,台灣處於弱勢一方,而且這一局勢將不可逆轉。此後的大陸,將如一個巨大的磁場,對台灣產生越來越大的吸引力。

其二,依據中國過去幾千年的歷史經驗,一個新朝代的建立,傳至第二代的時候最危險。第二代如果過不了,朝代便結束了,如果第二代能熬過去,這個王朝可能有三四百年的天下.例如秦代,至第二代秦二世便結束了。漢朝的第二代是漢惠帝,也是無法繼承大統的,幸而靠呂後撐著,再傳給漢文帝;渡過第二代丟天下的危機,使漢祚得以延長400年在三國時代,劉備和孫權的第二代都丟了天下。接下來的晉武帝,在完成統一大業後,卻讓第二代晉惠帝丟了漢族政權。

南北朝時統一中國的隋文帝,為第二代隋煬帝所弒,隋代迅即滅亡;唐代的第二代唐太宗兄弟相殘。宋代開國之君宋太祖,相傳為其弟宋太宗所弒,亦如唐代之骨肉相殘。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因太子早逝,傳位長孫,卻引起第二代宮廷鬥爭。

如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代是毛澤東,第二代是鄧小平,第三代是江澤民,現在是胡錦濤,已經渡過第二代危機了,應有光明前途。西方寄望於中共的垮臺,這一迷夢該醒了。台灣同樣不能寄望中共垮臺了。

其三,中共近年來的對台政策,在「先經後政」這一策略下,對台灣給予了不少經濟實惠,這不僅使一些台商基於本身利害關系而傾向大陸,就連台灣基層民眾也有不少人改變了過去對大陸的敵對態度,這似乎証明:在兩岸統一過程中,人民幣比飛彈更重要。今天的中共,已經掌握了統一的重要籌碼。

其四,2012年1月14日,台灣地區人民投票選舉領導人。競選的過程相當激烈,結果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獲勝,而民進黨的候選人蔡英文落選。雙方相差80萬票左右。台灣各方事後檢討,民進黨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在選舉期間,公開宣布不接受「九二共識」,所謂「九二共識」。是1992年海協會與台灣海基會達成的共識,即「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國民黨今天仍接受「九二共識」,也就是承認台灣和大陸同屬一個中國,讓台灣多數人感到放心,因此在選戰中獲勝:民進黨不承認台灣和大陸同屬一個中國,反對「九二共識」,讓多數台灣人民不放心,怕讓民進黨執政會與大陸沖突,會為台灣帶來災難,因此,民進黨便在選戰中被淘汰了。大陸看到台灣這次選舉的結果,可能感到很開心,因為這次選戰証明了:台灣人民多數都承認台灣和大陸同屬一個中國,這是將來統一的思想基礎,所以我對統一感到樂觀。

這次騰沖會議,大陸邀請了3位民進党的代表出席,特別引起各方的注意。因為這3位民進党人士目前還擔任黨職,這表示民進黨已經認為「大陸政策」,無法逃避,應該早日與中共方面接觸。目前,民進黨內部有新的爭議。一批「基本教義派」仍然強調要死守「台獨」教條、「台灣主權獨立」、「台灣是一個主權國家,不是中國一部分」的立場到底。然而,也有民進黨內頭腦比較清楚的人認為,上述立場是虛幻的,既沒有法理基礎,也沒有現實基礎,既得不到國際上的承認,也得不到多數台灣人民的支持。這次選戰就清楚地說明瞭這一點。假如民進黨不及時調整策略,還是堅持絕不接受「九二共識」,那麼,這只有讓國民党成為「永遠的執政黨」,而民進党將成為「永遠的在野黨」,大陸對民進黨持開放態度。如果民進黨真能回到「一個中國」的立場,大陸當然願意與民進黨交往,而民進黨也能由此開拓自己新的政治前途,那又何樂而不為呢?大陸崛起已經是不可抵擋的大事,全球都在設法適應這一新情勢,台灣的民進黨當然也不應該例外。

總的來說,這次騰沖會議是成功的,中共方面宣示了未來對台政策的方向,台灣方面也藉此理解到中共的意圖,雙方都有收獲。至今中共所建造的烈士墓園,使得台灣代表們感動。騰沖是一個美麗的小城,風景十分秀麗,騰沖是中共早期馬克思專家艾思奇的故鄉。我在早年讀過艾思奇的「大家哲學」,對艾思奇頗為傾慕,今日能親游艾思奇的故居,尤其感到不虛此行。

(曾祥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