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黨外幹部“中央黨校”

要加強宣傳,讓大家懂得參政黨是制度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給參政黨平臺

3月21日下午,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禮堂。

這是中央社會主義學院2012年春季學期的一堂課,社會主義學院黨組書記、第一副院長葉小文正在臺上授課。

葉小文講到自己在2005年任國家宗教事務局局長時,應邀到美國洛杉磯水晶大教堂參加該教堂創立50周年紀念活動時的經歷。

當時主辦方只給了葉小文8分鐘時間,如果用中文演講,意味著要損失一半時間翻譯。4分鐘夠講什麼?葉小文精通俄語,卻不懂英語。他當機立斷,在去往美國的飛機上,向北外老師學習演講稿的英語發音。這現學現用的第一次英文演講後來在美國引起了熱烈反響。第二年,葉小文便促成了“中國教會聖經事工展”在洛杉磯、亞特蘭大、紐約等地開展,使美國民眾對於中國的宗教自由有了真實的認識。

生動的案例,加上豐富的旁徵博引,葉小文這堂主題為《文化中國與中國文化》的課,得到了學員們的一次次掌聲。課後,他故作嚴肅地說“下課”,引來台下一陣會意的笑聲。

這是中央發佈《關於加強新形勢下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的意見》後,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的第一個學期。

2月24日,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全國學習貫徹中共中央這個意見的電視電話會議上指出,《中共中央關於加強新形勢下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4號文件)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以中共中央名義指定的關於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的專門文件,在統一戰線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4號文件中規定,要充分認識社會主義學院在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中的主陣地作用,切實加強社會主義學院的正規化建設。葉小文認為此舉是“破天荒的”。他說,4號文件出臺,給社會主義學院定了“名分”。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1956年成立,當年由毛澤東命名、周恩來籌辦,後經鄧小平題寫校名,江澤民定校風,被媒體稱為黨外幹部的“中央黨校”。

而在中共中央上述意見文件中這樣定義:社會主義學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統一戰線性質的政治學院,是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聯合黨校,是黨和國家幹部教育培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所黨外幹部的“中央黨校”究竟如何運作?黨外幹部在此又如何學習?

從畫名片開始

3月1日下午,中央社會主義學院301教室裏,學員胡文傑正拿著一疊紙對著台下比比畫畫。一張紙上,畫著一條龍舟,龍舟之上有14支槳。胡文傑告訴《瞭望東方週刊》,14支槳代表14位組員,他們同舟同濟,因此小組命名為“同濟號”。

這是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第27期民主黨派幹部培訓班入學前的一課。3月份是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第27期民主黨派幹部培訓班學習的第一階段,在這個月的21個學習日內,學員們將以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主。但在此之前,他們先要歷經一場“破冰之旅”,這也是第一課的課名。顧名思義,這節課要起到消除學員之間、師生之間陌生感,增進互相瞭解的作用。

課程開始,老師王建均給每位學員發了一張白紙。“要求每個人用這張紙製作一張個性化的名片,要通過圖畫介紹名字、來自何方、性格、理想追求等等。”學員魏險峰告訴《瞭望東方週刊》。

把大學生拓展訓練的方法,直接引用到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的課堂上,讓學員們感到分外新鮮。這些民主黨派地方領導人,收起印製好的公務名片,自己動手作畫。

為了增進組員間的團隊精神,老師將55名學員分為4個小組,每個小組兼顧黨派、性別和地域分佈的多樣性。學員們要通過討論,為小組命名並形成口號,然後一起上臺,向全班做組員簡介。“不介紹自己,而是介紹自己的‘下家’,這樣增進互相瞭解。”魏險峰說。“這樣上這一堂課,好像已經相處了至少一個星期。”胡文傑說。

學員們頗為珍惜這特別的同窗之誼。魏險峰和胡文傑都來自河南,但此前二人並不認識。“平時都在地方工作,很少有這種機會,很難得,”魏險峰說,“葉小文書記說,到社院學習,就是跟大家交朋友。只有交朋友,才能凝聚力量。交朋友這事,要把級別、資歷放到一邊,靠做官大小不會有效果,要靠聯誼。”

一堂民主選舉課

學員們來自全國各地,為方便管理,需要產生班委負責班級日常工作。

魏險峰說:“基於過去的經驗,通過民主選舉產生班委,可能更容易讓學員接受,更容易開展工作。” 為此,3月中旬的一天,班裏進行了一次多黨派參加的民主選舉。

全班55名學員,來自全國22個省區市,8個民主黨派。按照要求,每個民主黨派推舉一名代表,參加班委選舉。由於臺盟只有一名學員,他放棄了選舉資格。其餘7個民主黨派各自推舉了一名代表。

另一個班委產生的渠道是小組。全班按照此前劃分的小組,每個組推舉一名代表,共4人。除此之外,班主任根據自己掌握的情況,再選出2人。這樣,總共產生13名班委,這13人將成為班長候選人,全班進行無記名投票。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第27期民主黨派幹部培訓班學員基本為各地民主黨派的主要幹部。“但幹部的層次、跨度比較大,包括副廳級、正處級、副處級。這個班長怎麼確定?人才本身素質要高,履歷要比較全,能夠服眾,這是共識。”魏險峰介紹,通過評價個人綜合實力,符合條件的有三四個人。

最終根據民主選舉結果,魏險峰當選班長。他是政協洛陽市委員會副主席、民建洛陽市委副主委,同時還擔任洛陽市投資促進局局長。當選為副班長的胡文傑是致公黨鄭州市直屬支部召集人,也是鄭州市鄭東新區管委會副主任。

參加過河南省委黨校、浦東幹部學院等多次幹部培訓的胡文傑說,這樣的民主選舉,在他學習的經歷中還是第一次。

除班長副班長之外,13人組成班委還有具體分工,包括體育委員、生活委員、學習委員、活動委員等。“但這和學校的班委又有所不同。每名班委雖有分工側重,但具體事情落實到小組,以小組名義進行,由小組長主持。”

“這是一次集中和民主相結合的實踐。”胡文傑說。

加強社會主義制度的學習

“我參加很多次的學習,一般都有側重點。比如浦東幹部學院的學習,偏重于行政科學,” 胡文傑說,“但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的學習和以往的學習區別較大。”從培訓班目前進行的課程來看,胡文傑所說的區別非常明顯。

第一階段的課程,以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主線。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課程,政治經濟體制改革以及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制度、文化建設、法治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教育改革等熱點問題都有專門課程安排,還有“普京的政治理念與俄羅斯政治發展”等國際視野下的課程設計。

宏大課題基本涵蓋了社會主義政治、經濟、法治、文化、生態等各方面,面對課程表,學員們心中不禁敲起了鼓。一位學員告訴《瞭望東方週刊》,他參加過不少其他形式的學習,“這些政策,以前學過多少遍了。”對學校會不會照本宣科,他不無擔心。

後來的課程卻讓學員們有意外收穫。

讓胡文傑印象深刻的是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副院長張峰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導論這堂課。今年是鄧小平南方談話發表20周年,張峰在課上回顧了這一熱點話題。

“大家對南方談話很熟悉,但課上老師講的內容仍然有一些是過去我們沒聽到過的。他把改革開放和當前的現狀結合起來講,比如提到鄧小平當時講的對貧富差距的看法,對教育問題的看法等,對體制改革的看法等。這些問題的重要性現在大家認識到了。如果老師只講高深的理論而不結合實際,這些內容就顯得枯乾。作為民主黨派人士,我們見到黨和政府的新政策的同時,一些社會現象也帶給我們困惑。如何解惑?這些課程就啟發了大家的思考。”胡文傑說。

學院方面也一直在對課程做改進。除了結合當下熱點,在理論體系方面也隨著中共中央精神與時俱進。“過去23號文件(即《2010—2020年黨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訓改革和發展綱要》)只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兩個教育,後來加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是很有針對性的。”張峰告訴《瞭望東方週刊》。

張峰說:“2011年胡錦濤總書記七一講話中提到中國共產黨的三大成就,第三個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社會主義的優越性。走社會主義道路,其核心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沒有制度都是空的。所以現在對於社會主義制度的學習呼聲很高。”

“我們到現在還沒有一本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教材,所以現在也在考慮做這方面的講座,把制度方面重新梳理一遍。”張峰說。

加強多黨合作的宣傳

同為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的主體班,民主黨進修班相當於培訓班的“濃縮版”。

和培訓班一樣,進修班的課程也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統戰理論和考察學習。黃山市政協副主席、民盟黃山市委主委張俊傑告訴《瞭望東方週刊》,和培訓班大都以新主委構成不同,進修班都是“老人”,位置也重要一些。本期進修班有81名學員,來自27個省區市。

在來到社會主義學院學習之前,張俊傑對於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存在一些疑惑。其中一個突出的問題是“解放初期,民主黨派的成員在政府中佔據了一些重要的位置,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現在民主黨派參政議政的情況似乎發生了變化”。

“後來聽了課就明白了,這是由幾方面的因素決定的。建國之初組織的是聯合政府,當時的民主黨派領導人的聲望和水平較高,這一點不是今天的黨外人士所能比的。另一方面,當時共產黨從農村走向城市,城市對於他們來說是一個新領域,但對於知識分子為主的民主黨派則不同,而且當時中共高級將領還需要應對戰爭環境,完成過渡時期,就需要做出改變。”張俊傑說。

“我們在民主黨派工作了這麼多年,本身就是搞實踐的,對盟務工作很熟悉。來到社院學習,為的是把自己零碎的感悟系統化。中國太大,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