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保護文物建築清單確有修訂更新必要 受保護文物建築清單確有修訂更新必要

在本週日舉行的「一磚一瓦/澳門文遺法迷你沙龍」上,澳門歷史教育學會會長林發欽認為,在文遺法獲通過後,政府首要的工作就是全部更新文遺保育清單,以此將整個保育領域和項目納入其中,將整個保育領域和項目特別近幾十年建築和非物質文化納入保護,從而填補保育年輪層。

確實,由前澳督韋奇立於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十八日批准公佈的《澳門文物名錄》,所收錄的一百二十八項文物建築、紀念物、具建築藝術價值之建築物、已評定之建築群和已評定之地點等,二十年來在保護文物建築,保留澳門中葡文化交匯特色,尤其是回歸後由中央政府出面,以「澳門歷史城區」成功申報納入《世界文化遺產》,起到重大的作用。但無庸諱言,這份清單是站在葡人的文物意識和審美情趣的角度來欣賞,及以殖民管治心態來甄選開列的,因而偏重於具有強烈葡國色彩的文化傳統,以南歐式建築(這當然是構成有別於其他城市景觀的重要因素)為主,即使是有不少具有華人文化特色的建築物也被納入該清單中,也是以宗教建築居多,而沒有像葡式文物建築中,強調「刻有葡國盾徽之石塊」那樣,也將在中國近代史上起著重要作用的建築物,如中西藥局、國父紀念館、葉挺故居等,並忽略經濟歷史發展形態的代表性建築物,如造船廠、漁欄、火柴廠等,因而不夠全面。何況,這個法例是在二十年前制訂的,已無法適應當今城市建設及保護文物建築的現狀。

因此,隨著澳門的回歸,有必要對該份清單進行調整,以中國近代史觀為切入點,突出見證了中國近代史上重大事件的建築物。除了是前述的中西藥局之外,還有即使是已被列入清單的文物建築,也應進一步強調其中的細部文物。如觀音堂內的「邊大邊小」石圓桌,這是當年第一個中美不平等條約《望廈條約》簽署的地方。由於清廷積弱,美國恃強欺淩,在簽署《望廈條約》時就霸佔了大邊的位子,而讓清廷的代表在石桌小的一邊簽署。時任香港新華社社長、中共港澳工委書記的周南在訪問澳門,修補澳督文禮治與中葡聯合聯絡小組中方小組互指「不是」,及魯平發炮轟擊「駐澳門臺北貿易旅遊辦事處」的裂痕,特意「順道」到觀音堂一遊,刻意在這張石桌旁逗留良久,還發出慨嘆:「當年中國太弱小了,被人欺負」。顯然是借題發揮,批評葡方的「不合作」,但也道出中國近代史的悲愴一頁。由此可見,這些以中華特色見著的文物建築,就應更為凸顯起來,使之成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及學習中國近代史的基地。

其實,即使是葡式建築,也有遺漏之處。比如早前特區政府準備拆建,而遭受社會團體和人士強烈抨擊,因而不得不「手下留情」的社會工作局「藍屋仔」,雖然曾被納入《文物建築》清單,但後來不知為何又被拉了下來。雖然社會團體和人士的保護文物行為,是正義之舉,但因「藍屋仔」並沒有被列入清單,因而「法治」色彩不足,反而是「人治」跡象濃厚。如果人們只是憑直覺,奮起保護遭到清拆但卻未被列入清單的疑似「文物建築」,因沒有法律依據援引,反而可能會在凸顯「人治」的同時,成為阻擋城市進步發展的絆腳石。

實際上,特區政府撥出鉅款收購或交換未被列入《文物建築》清單,但在中國近代史上起到重要作用的文物建築,如中西藥局遺址及葉挺紀念館等,雖然也是正義之舉,但因這些建築未有列入清單,同樣是有「人治」之嫌。幸好是孫中山先生和葉挺將軍從事革命活動的遺址(據說其中的中西藥局遺址也與中共紅軍將領賀昌烈士有關聯),否則又會被抨擊為「官商勾結」、「利益輸送」了。但即使如此,民間仍有質疑,只不過並非是針對「鉅款」,而是該建築物是否就是「中西藥局」舊址?倘若是經過嚴格考證後列入《保護文物建築》清單,就能減輕這方面的質疑。

葉挺故居比中西藥局遺址更多一重藝術價值。如與其他已被列入清單的同類建築,如高可寧故居、怡和房產相比,不遑多讓。因此,且不說葉挺故居的「紀念物」意義,就說是其建築物的特色,也是應被列入清單的。正因為如此,特區政府出資將之與婦聯托兒所交換,當然是好事,但同樣也是由於未列入清單,而使人感覺到未臻完善。

還有一些「新興」的但具有紀念意義的建築物,也應被納入保護清單。實際上,年前就有人建議拆卸綜藝館,利用其周邊土地重新規劃新的辦公大樓,把民署分散各區的行政部門集中到新址辦公。這個建議如以單純技術觀點衡量,頗有道理。但倘從政治角度看,拆卸綜藝館卻就可能會形成「消滅澳門回歸紀念建築」的客觀效果。實際上,在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十九日深夜至二十日日間,澳門回歸的幾場典禮活動,主要是在澳門文化中心花園館和綜藝館進行的。其中在花園館進行的是中葡兩國政府聯合主持的澳門政權交接儀式,而在綜藝館進行的則有兩場,分別是澳門特區成立暨特區政府宣誓就職儀式,及澳門特區成立慶典。花園館是中葡兩國政府共同出資臨時搭建,而綜藝館則是中國中央政府撥款,利用原有的綜藝館舊建築加以改建。回歸後,花園館曾開放並展出內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贈送澳門特區的賀禮,供市民和遊客參觀欣賞;後來,這些賀禮移師綜藝館繼續作常年展出。因此,這兩座建築物,都具有特殊的政治現實和歷史意義,是澳門回歸的歷史見證。

遺憾的是,花園館因為是臨時搭建,經委託工程專家檢測之後,認為它難以抵擋高級數的颱風,為消除安全隱患,特區政府不得不決定將之拆卸。在此情況下,有關澳門回歸的慶典的紀念建築物,就只剩下綜藝館這座永久性建築物了。如果也將之拆卸,那就是在客觀上將澳門回歸慶典的「痕跡」,全部鏟除掉。因此,綜藝館不但是不能拆卸,相反還應當加以保護。最好是能趁修訂《文物保護法》及調整受保護文物建築名單之機,將之納入保護文物建築名單,並銘鑄銅牌以記。

即使葡式建築,在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所附帶的二十二個建築物,雖然是各有特色,但起碼同一區域內的同樣也是具有葡國特色的建築物,卻未被收錄過去。如現在懸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特區政府總部禮賓府,及竹仔室禮賓府,及主教山教堂等。聖地牙哥酒店是將城堡改建為酒店,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表彰的,也未被列進去。但不知為何這個最能「感動」那些西方評委們的文物建築,卻沒有被收錄進「澳門歷史城區」中的「歷史建築目錄」,令人大生「走寶」之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