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見的夢想—寫在海基會新大樓完成之日

馬紹章(海基會副秘書長)

江董事長的兩個夢想

夢想是怎麼來的?二○○八年五月二十六日,江丙坤就任海基會董事長,當天在董事會上,他提出了兩個夢想。第一個夢想,期許兩岸以「新思維」、「大智慧」、「真誠意」來開創兩岸和平繁榮的新局。這個夢想,早已經在兩岸孕育多年,此時破繭而出,乘風而上,七次「江陳會談」,十六項協議可以見證。

第二個夢想,他說要為海基會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家。海基會成立十七年了,始終是無殼蝸牛一族。當第一個夢想起飛的時候,大家才發現,業務量急遽增加,辦公空間已嫌不足。台商朋友回到海基會,只能在狹小的空間談事情;大規模的訪問團,讓海基會的接待室顯得侷促擁擠;走在各處走道,可以發現同仁辦公空間都是堆得滿滿的文件、印刷品;至於檔案室,只能用麻雀來形容,小得連轉身都有困難。

在二○○八年五月二十六日之前,海基會的同仁早已習慣在狹小的空間辦公,從來沒有想過,海基會有一天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的新家。江董事長給了大家一個希望,一個承諾。江董事長一向信守承諾,他的第一個夢想振翅高飛時,第二個夢想的引擎也已經發動。只是,這個夢想的實現較有曲折起伏,夾雜汗水和淚水、挫折和興奮,當然,還有各方朋友的支持,以及無名英雄的付出。

尋尋覓覓 花落大直

最初的構想,只是想找一棟現成的辦公大樓搬進去。二○○八年底金融海嘯襲擊全球,房市低迷,的確是買房的好時機。當時,秘書處非常積極地找了不少辦公大樓,江董事長也親自看了好幾處。只可惜,有的地點不理想,有的格局不適合,有的產權較複雜。就在尋找的過程中,臺北市的房價開始往上攀升,尤其是地點較佳的地區,已經遠非海基會所能負擔。於是經過內部研究,租賃公有地來自建大樓,或許是最可行的途徑。

租賃公有地自建大樓的構想,得到董事會的同意,並授權江董事長組成專案小組來規劃。江董事長也向馬總統及當時的吳院長報告這個構想,並獲得支持。吳院長在九十八年十一月十二日巡視陸委會時,還特別指示:「對於大陸訪客拜會海基會或民眾洽談事務,有一個舒適的洽公場所,亦是尊嚴的展現,請陸委會督導海基會新房舍設計興建相關事宜。」

然而,要找一塊適合的公有地,也不是簡單的任務。藉由國有財產局的協助,專案小組在臺北各處適當地區尋找適合的地點,在經過兩三個月的蒐尋之後,霍然發現大直捷運站3號出口旁的土地,大小適中,又方便民眾洽公。江董事長在看了這塊土地後,就指示專案小組朝這個方向努力。

看似一塊完整的土地,卻有十幾個地號,分別屬於不同的機關。由於陸委會、國防部、財政部以及臺北市政府都十分支持,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協調後,大部分的地號都歸到國有財產局名下,海基會也依法向國有財產局承租這塊土地。土地確定後,接下來就是更困難的招標階段了。

彰顯台灣意象 突出和平價值

走在臺北街頭,每一棟建築物,就像每一個人一樣,色彩繽紛,各有造型,或傳統,或現代,令人賞心悅目者有之,令人擊掌讚嘆者有之,令人不敢恭維者也不少。海基會站在兩岸交流的第一線,如果要蓋新辦公大樓,我們應該呈現什麼樣的理念與風貌?這是專案小組碰到的第一個問題。內部經過多次的討論,定出了幾個方向:

(一)要能呈現台灣意象。自從兩岸關係改善,每年都有許多大陸團來台灣交流,同時也到海基會來拜會,去年一整年就有一五○團。換句話說,海基會在兩岸交流過程中,代表台灣的形象,海基會大樓又怎能不含納這個元素!

(二)要具有歷史感。一方面,兩岸有很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另一方面,海基會成立快二十年,它的成長可以說是兩岸關係的一個縮影。因此,我們希望在新的大樓中也能看到舊的歷史。

(三)要突顯和平的價值。和平是兩岸人民共同的想望,也是區域穩定發展的基石。海基會這幾年來都是秉持政府的政策,為致力於兩岸和平而努力,我們也希望看到海基會大樓的朋友,都能感受到這種追求和平的希望與價值。

(四)要符合綠建築規格。節能減碳是愛護地球的具體表現,也是馬總統非常重視的政策,海基會的新大樓因此訂下了銀級綠建築的標準。

此外,海基會所在的土地,並不方正,且剛好是三條馬路交會之處,如何巧妙地順應地形,並充分利用容積率,的確是對建築師一項嚴厲的考驗。

最後,我們在工程部分定下的預算只有六‧一四億元,可以說沒有什麼利潤空間,而且我們希望在二○一二年初即完工進駐,期程非常的緊迫。這不僅是對建築師的考驗,也是對統包團隊的考驗,必須靠順暢的協調配合以及嚴格的進度管控才有可能。

公開招標 建築巧思

海基會設下了這一件高難度的任務,但也是充滿歷史意義的任務。在公開招標之後,專案小組也在猜想,會有誰敢接下這個高難度但又具有歷史意義的工程呢?建築師又會如何讓我們驚艷呢?在答案沒有揭曉之前,專案小組是既期待又忐忑。

參與競標的總共有兩家團隊,其中由冠德集團組成的團隊在簡報時,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整棟大樓的外型,從上方鳥瞰,有如一艘木船,一方面象徵先民渡海而來,另一方面也象徵台灣的海洋文化。在外牆上則有許多台灣特有的樟樹樹幹與樹枝交錯其間,夜間還可利用太陽能發出有如螢火蟲般的閃爍燈光,既增加美感又有遮擋太陽西曬的效果。除此之外,大樓的門廳是一個挑高五層樓的天燈造型。放天燈是台灣宜蘭的民俗,其目的是在祈福,海基會大廳融入天燈,也象徵為兩岸和平祈福。

建築師的巧思,不只呈現在大樓外觀,大樓內部空間的規劃,也能符合海基會協商、交流、服務三大任務的需要。在簡報時,冠德集團馬玉山董事長也當場做出多項承諾,包括加裝制震器、安裝具綠能功效的Low-E玻璃等等。沒有意外,冠德集團得到評審委員的青睞,以最高的分數得標。

九十九年九月二十五日舉行動土典禮,行政院吳前院長親臨主持,並以「根基永固,一如玉山」為海基會新大樓奠定良好的開始。

會說故事的大樓

在專案小組規劃中,海基會大樓就像是一棟會說故事的大樓,從外觀到內部空間規劃,再到公共藝術,要一個故事接一個故事,讓來訪的賓客及洽公的民眾,都能受到這些故事的感染,從而讓這座大樓的生命與所有進入的人產生共鳴。舉例來說,海基會一樓的天燈大廳,挑高五樓,近二十公尺高,有兩片弧面大牆及兩根高柱,氣勢雖夠,但如何呈現,才不會功虧一簣,專案小組真的是戰戰兢兢。

大作需要大師,我們敦請楊奉琛雕塑大師來研究規劃,包括材質與元素,經歷一次又一次的腦力激盪,從大理石、不銹鋼、真石、鋁板等等,既要經濟又要藝術,案子也一修再修。最後,才確定用貝殼馬賽克為材質,然後在二十公尺高的兩面牆上,增加玉山、梅花鹿、蝴蝶、蘭花、藍鵲、女王頭、原住民等等台灣意象。從文字描述,或許覺得太多元素,但放在大牆及高柱上,呈現的是一種具有生命力的藝術美感。

天燈大廳只是一小部分而已。整個室內裝修部分,專案小組也設下許多的標準:(一)要與大樓的外觀及整體設計理念相符合;(二)設計要有故事性;(三)樸實但又大氣;(四)讓民眾洽公感到方便與舒適;(五)讓員工感到愉悅的工作環境。專案小組和設計師一次又一次的開會,一次又一次的修正,過程中也不斷和各處室協調各種需求。冠德集團馬玉山董事長說,這是他所見過唯一一個所有參與者都抱著使命感的個案,彼此充分協調,因此才能在如此短的期間內完成。

從空間規劃來說,海基會大樓將有幾項特色:

(一)設立可以容納三百人以上的大型多功能會議室,採用伸縮式座椅,可做為會議、教育訓練及辦理活動使用。為了紀念辜前董事長對海基會的貢獻,江董事長特別指示,將此多功能會議大廳命名為「公亮廳」。

(二)有足夠的會議室,並且設有先進的會議設施,包括視訊會議等等,因應兩岸未來各種協商的需要。

(三)設立會史館,呈現兩岸協商、交流、服務的歷史,包括文件、文物及可觸控式的電子牆,讓參觀者可以用多元的方式來認識兩岸以及海基會的歷史。

新樓落成 夢想起飛

海基會的新大樓,經費來源都是由董監事、企業界及台商捐款而來,不僅是為政府節省支出,更有彰顯涓滴細流匯大河的意義,象徵海基會是屬於全民的海基會。

為了推動夢想,江董事長為募款而忙碌,專案小組更不敢放鬆,開了無數大大小小的會議,幾乎天天有人到工地去協調、監工。小組成員除了本來的工作外,還增加了許多的工作負擔,甚至於超過了原來的工作,需要天天加班。如今看到夢想即將實現,海基會將乘夢想再飛,才發現,自己原來也是夢想的一部分。

現在,夢想矗立在北安路五三六號上,四月九日海基會將在這裡「從心出發,全新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