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連任後即慘遭滑鐵盧提前跛腳

昨日是第八屆「立法院」第一個會期的最後一天,也是「美牛案」的最後決戰日。盡管馬英九下達了全面動員令,要求國民黨「立法院」黨團背水一戰,盡全力「護航」讓「美牛案」徑付表決,但由於民進黨團仍然霸佔主席檯及鎖住主席臺後面院長進入議場的大門,致使王金平無法履行主席職務;而國民黨團也只是虛張聲勢,盡量避免發生肢體衝突,因而沒有按照馬英九的命令進行抗爭,僅只是在議場內舉牌抗議而已;王金平更是不願動員「國會警察權」,卻又聲稱為了維護「院長」尊嚴不願從其他門口進入議場;因而最終無法開會,再次消耗一天時間。到傍晚六時民進黨團徑自宣佈本會期結束。就此,民進黨的「焦土政策」奏效,而馬英九的「全面動員令」,及聲稱要在昨日完成三讀審議《食品衛生檢查法》俢改草案的作戰任務,等同廢紙一張,再次重挫馬英九的威信和管治權威,標誌著馬英九連任後的首場戰役慘遭滑鐵盧,提前跛腳,並使本已在由深藍電視台「TVBS」於六月上旬針對政治人物進行「國內十大政治人物聲望調查」的結果中,與陳水扁一道聲望墊底的馬英九,再遭雪上加霜。

本來,進口「美牛」是馬英九對美國的承諾,也已向美國爭取到「牛豬分離,不帶內臟」的特殊照顧,為何仍然慘遭滑鐵盧?主要原因可能會很多。首先是遭到民進黨「為反對而反對」式的狙擊。固然是出於一些人所言,民進黨上下都對「總統」選舉的結果不服氣所引起的條件反射,但也與民進黨眼看著馬英九施政滿意度陷入穀底,因而要「趁他病,要他命」地加踩一腳,讓其管治權威破產,從而擦亮「綠色執政,品質第一」的招牌,並以此為選舉工具,先是奪得「七合一」選舉的勝利,打好地方執政基礎,再以「地方包圍中央」之態,進軍二零一六年「總統」選舉,有密切關係。另外,也不排除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新官上任三把火」,,要藉著「美牛案」展現其「強大戰鬥力」,毫不遜色於「暴力小英」。

其實,在民進黨內部,都明白到「毒牛」僅是藉口而已,阻攔「美牛」進口反而會在美國極不反感陳水扁「麻煩製造者」的行徑的背景下,對因涉及美國實質利益的「美牛案」遭到民進黨阻攔,而更為極不諒解民進黨,成為民進黨在「二零一六」奪回執政權的重大障礙。實際上,蔡英文在民意支持度直追馬英九的有利選情之下,仍然輸掉「二零一二」這場選戰,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遭到「大兩岸」亦即太平洋兩岸的中國大陸與美國的聯手夾擊。民進黨已經明白到調整兩岸政策的重要性,因而要恢復「中國事務部」,並設立位階更高的「中國事務委員會」。但卻仍然忽略美國的因素,不但不思量討好華府的對策,相反還要在「美牛案」問題上激怒美國。實際上,正因為如此,資深民進黨人林嘉誠、郭正亮等都撰文指出,馬英九政府一方面與中國改善關係,另一方面也與美國合作。重啟「TIFA」,爭取美國支持參加「TPP」,對國際現況及走向、美國政治經濟戰略、台灣的未來政治經濟發展等,稍有涉獵者,均瞭解這是必然的選項。而相對於國民黨親中,民進黨向來被認為更加親美,如今卻可能因為反「美牛」到底,把推動台美「FTA」的主導角色,全部讓給國民黨,甚至還可能因此得罪美國,從此更難和美國打交道。尤其是盛產「美牛」的美國農業州,不少參眾議員長期親台,一旦發現民進黨比國民黨更難溝通,未來民進黨面臨的選舉困境,恐怕不只是國共聯手而已,還可能加上美中聯手、一面倒向國民黨。果真如此,民進黨邁向執政之路,恐怕只會更加艱難。

實際上,從由「黨外」到民進黨的發展歷史看,民進黨之所以能發展壯大,與美國曾經反感當時的國民黨政權踐踏人權,進行獨裁統治,因而以西方的普世價值觀和西方政治民主、政黨輪替的理論,或明或暗地支持民進黨。如果失去美國的祝福,民進黨要想奪回執政權,就將是難上加難。然而,民進黨似乎是把當前挫敗馬英九的戰役,看得比獲得美國支持從而奪回政權的戰略更為重要,也就顧不了那麼多了。本來,還寄望民進黨內的「知美派」如國際事務部主任劉世忠、民進黨智庫副執行長蕭美琴、政策會執行長吳釗燮等出面,說明其中的利害關係與得失權衡。但對陳水扁任期最後幾年與美國撕破臉的做法頗多批評的劉世忠,卻也竟然附和黨內「鷹派」論調,聲稱「台灣對美關係有很多面向,美牛只是其中一個面向,不代表整體對美關係」。這豈非是因為他進入民進黨中央黨部,就「屁股指揮腦袋」,缺失了在美國做訪問學者及在「新台灣國策智庫」做研究時的客觀明智思維?

在國民黨內部,則是更糟,端的是各懷鬼胎。首先是區域「立委」不願為馬英九的決策保駕護航,擔心將會流失選票,有幾位「立委」一開始就聲稱「不知為何而戰」。要勞動到馬英九親自參加黨團會議,下達死命令,因而招來民進黨團「把手伸進國會,破壞憲政體制」的批評。但從現實情況看,馬英九的死命令根本沒有發揮作用,除了不分區「立委」還在打打「口水戰」之外,區域「立委」都是在裝裝樣子,尤其是在豪雨襲台之後,趁機藉故溜回選區關切災情,紀律更為鬆散。馬英九的指揮不動黨籍「立委」,提前「跛腳」,已是暴露無遺。

其次是王金平的態度可圈可點。他極力抗拒使用「國會警察權」,表面上是為了避免破壞和諧氣氛,實質上則是希望能繼續維持「藍綠通吃」的有利戰略位置,不得罪民進黨支持者,以求未來有可能藉此「更上層樓」。他在民進黨重鎖「院長」進入議場的專用大門之下,拒絕從其他門口進入議場,因而即使是國民黨「立委」奪回主席臺,他也無法主持院會,使得昨日的院會沒有召開就自動結束,是以維護主席尊嚴為理由,卻造成了馬英九的全面動員令破產的實質效果,馬英九的領導權威更是被嚴重踐踏。但是,他卻是佔了便宜又賣乖,作態向台灣民眾道歉,國民黨吃了敗仗這個「鍋」就由馬英九來揹,反過來更凸顯了自己的「高風亮節」,形象反差是何等的鮮明。

倘在三年之後,一方面馬英九的民望無法提升,引發民眾產生「換黨換人試試看」的強烈心理,另一方面國民黨內吳敦義、朱立倫的「接棒戰」擺不平,因而導致國民黨面臨再次喪失政權的嚴重危機,因為「藍綠通吃」而或許能贏的王金平的「機會」,就凸顯出來了。

實際上,王金平早就有要與馬英九「比高下」的記錄。首先是爭奪國民黨主席,並在當時馬英九的人氣正高之際,還獲得不低的得票率;後是馬英九因為「特支費案」被起訴,他又聲稱倘馬英九一審被判有罪,國民黨就將喪失參選「總統」資格,從而令到國民黨在「總統」選戰中無人參選的異常狀態,言下之意是國民黨不應該提名馬英九,而改由他自己出頭參選。因此,三年後倘真的發生上述狀況,王金平就將是「舍我其誰」了。

馬英九顯然是嚥不下昨日「出師未捷身先死」這口氣,在民進黨團六時宣佈會期結束後,即在六時半召集府院黨高層開會,決定以在下週三、四召開「立法院」臨時會以作因應。據說,已有二十九名藍委為此而連署,超過要求召開臨時會的法令規定。然而,倘民進黨繼續執行「焦土政策」,而王金平仍然是無所作為,國民黨「立委」還是虛應故事,召開臨時會也將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