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南、魯平揭秘“香港回歸”談判

香港於1997年7月1日,澳門於1999年12月20日回歸祖國。這是20世紀末期兩件讓國人振奮的大事。在短暫的交接儀式背後卻是無數次驚心動魄的交鋒、寸土必爭的談判和無數人嘔心瀝血的付出。

本文是當年參與中英“香港回歸”談判的關鍵人的回憶文章,其中記錄了歷史的風雲變幻,彰顯了中國政府的智慧與執著。

機智詮釋“主權移交”

1979年,香港總督麥理浩訪問北京,就新界“地契租約”問題正式拜會鄧小平。這是首位正式拜訪我國中央政府的在任港督。中英兩國的香港之爭由此拉開帷幕。

在得到鄧小平的直接授意後,一個集合了國務院港澳辦、新華社香港分社人員的五人小組秘密抵達香港,在香港各界展開調研,為解決香港問題做前期準備。魯平就是這個五人小組的組長。

為了保密起見,他當時的對外身份是外交部西歐司的顧問,香港媒體則稱他為“神秘人物”。一年的調研之後,五人小組獲得了很詳細的資料。國務院港澳辦將這些資料整理成報告,上報中央。

這份報告提出瞭解決香港問題的十二條方針,後來被稱為“十二條”。但英國人卻絲毫不將“十二條”放在眼裏。1982年9月,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訪問北京。在與鄧小平的會晤中,剛剛取得馬島戰爭勝利的她高調堅持“三個條約有效論”,完全無視中方提出的“十二條”方案。

談判一直在劍拔弩張中進行。撒切爾夫人的盛氣淩人激怒了鄧小平,在場的周南和魯平都感受到了他的怒氣。英國的《每日電訊報》後來曾報道:鄧小平對一位助手低聲抱怨:“我簡直沒法跟這個女人談,她根本不講道理。” 鄧小平的態度也開始強硬起來。第一番交手,雙方各不相讓,鄧小平立場堅定,而素有“鐵娘子”之稱的撒切爾夫人也並不願意就此退讓。領導人的對峙也帶來了團隊的僵持,中方堅持“主權問題不予討論”,而英方則拒絕接受中方提出的“主權移交”等三項議程,整整一年過去,依然沒有達成共識,兩國的正式談判也就無法開始。

時間一點一點地過去,英國人開始著急了。此時距離鄧小平提出的“兩年談判期限”只剩下一年時間。中國方面自有決心毫不退讓,英國人卻不得不考慮時限到了之後自己的處境。一向強硬的撒切爾夫人開始動搖了。

1983年7月,為了尋找突破口,當時的英國駐華大使柯利達悄悄打電話給中方談判團周南,邀請他到大使館與自己共進午餐。飯後柯利達說:“議程問題久拖不決,這對談判影響很大,但是我們有我們的難處,希望你們考慮。”

原來,關於“主權的移交”在中文表達中很簡單,但是按照英文的習慣,在主權前要加一個冠詞“the”。英方認為加“the”不能接受,因為加了就是肯定了,必須要移交,他們不能在議程上先做肯定;建議把“the”換成“a”,意思是“一個主權的移交”,希望我們同意。

周南一聽不對勁,這個“a”沒法翻譯成中文,“一個主權的移交”或是“某個主權的移交”,都不像話,而且中文根本沒有這個冠詞。當時也來不及開會研究了,他說:“根據我對英文文法的理解,可加可不加。你們對‘the’有接受困難,我們也不能接受‘a’,最妥善的辦法就是兩個都不要,我認為也符合英國文化,你覺得怎麼樣?”

柯利達跟他身邊的一等秘書交頭接耳商量了一下,說可以考慮,周南說那就這麼定了,不要在這個問題上繼續爭論了,中文不改,英文取消冠詞。就在這頓看似平靜的午餐之中,周南以敏捷的思維化解了困擾雙方一年的議程問題。1983年7月,中英香港問題的第二階段談判正式開始。

涮羊肉解決了領事議題

1984年,關於香港問題談判的中英雙方代表團團長同時換人,周南從幕後走上前臺,接替姚廣出任中方代表團團長;英方由新任駐華大使伊文斯接替柯利達出任團長。

在中方代表團的“十二條”基本方案中,有一條提出“凡是同中國建交的國家,都可以在香港設立領事館,或者總領事館”。英方卻對此提出了反對意見,說英國跟香港的關係十分特殊,因此要求不設總領館,設立高級專員公署;外交代表不叫總領事,叫高級專員。立即 周南的有力反駁。最後伊文斯只得放棄這個意見。

隨著談判的深入,英方代表團在香港隸屬問題、高度自治問題等方面都製造了一些矛盾,使談判不能順利進行。

直到整個談判結束之後,周南邀請伊文斯吃飯時,伊文斯才一語道出當時英方步步刁難的用心所在。

“我請他吃涮羊肉,當時就半開玩笑地跟他說,大使閣下,你應該很清楚,在主權問題上我們不會讓步,可你們在談判過程中總是不斷地提出挑戰我們主權的意見。你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周南得到的回答是,英方是步步為營的,所以哪一個問題上你稍微鬆動了,他就往前進攻了,你給他封住了,他就沒辦法了。在接下來的談判中,英方雖然步步緊逼,但中方在香港回歸的原則問題上絲毫不讓。於是,英國人方向一轉,又提出了新的問題。

駐軍是主權的象徵必須堅持

1984年4月,訪華的英國外交大臣傑弗裏•豪代表英國方面向鄧小平提出:香港人心脆弱,希望中國不要派解放軍駐守香港。鄧小平立刻反駁:香港回歸後國防外交必須由中央直接管轄、掌握,中央一定要在香港駐軍。

雙方開始就“駐軍問題”進行談判。英方提出了各種各樣的理由表示反對;而周南則牢記鄧小平的指示,在駐軍問題上寸步不讓。 周南說:“既然國防由我們來管,當然我們要有駐軍的權力,我們需要在香港駐軍。而且我們很大方,英國在香港駐軍,軍費是香港納稅人付的,我們不占這個便宜,駐軍費用由中央直接撥付。”魯平則補充說:“我們主要是負責國防,香港內部的治安事務我們一律不管,只管國防。駐軍是主權的象徵,我們必須要堅持。我們人數不在多,但駐軍是一定要駐的,這是個原則問題。”

當時的香港民眾對於駐軍問題也高度敏感。有一次,周南在香港總商會發表演講,有人當場用英語發問:“港人對‘中國人民解放軍’這一稱謂有些抵觸,如果將來中國在港駐軍的話,部隊能否換個名字?”

周南反駁說沒有必要,換個名字好像中國有兩支不同的國家軍隊似的,而且實質的問題不在於名字。他引用了莎士比亞在《羅密歐與朱麗葉》裏的兩句詩,大意是“名字算什麼,一枝玫瑰換成另外一個名字,聞起來照樣香甜”。第二天報紙刊登了,有人看到就說,既然莎翁也講名字不要緊,就不要糾纏這個問題了。

“小平聽到以後非常生氣。”周南說:“那天他正好接見一個香港代表團,按照慣例是代表團坐下來以後,在賓主寒暄之際拍兩張照片,然後請媒體退場,大家開始進行會談。那天記者們正在往外走的時候,小平突然把他們叫住,說‘先不要走,回來’。”

“記者果然都回來了,小平說:‘你們出去發條消息,說‘香港不需要駐軍’這是胡說八道。為什麼香港不能駐軍?為什麼英國人可以駐軍,主權回歸以後反而不能駐軍?’”魯平回憶,鄧小平當著香港記者的面就說,駐軍是不可動搖的,這是原則問題,我們一定要駐軍。 這件事情發生的第二天,伊文斯匆匆忙忙打來電話說:“聽說昨天在人民大會堂,鄧主任講了中國要在香港駐軍,引起了很大的恐慌和震動,倫敦方面十分關切,希望中國方面還要慎重考慮。”

周南告訴他:“你不要再講了,這個問題已經談了很久,現在鄧小平已經發了脾氣,還講什麼?你同意也罷,不同意也罷,我們就是要駐軍,駐定了。”周南把他打發走了,此後就不提了。 鄧小平的這次發火,被周南形容為“文王一怒而安天下”。從此英國不再堅持反對中國“九七”之後對香港行使駐軍權。1984年12月19日下午,經歷了22輪談判之後,《中英聯合聲明》終於在北京簽署,香港開始了長達13年的過渡時期。

(周南 魯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