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最新進展

中共黨史人物一直是學界研究的熱點。近年來,隨著大量檔案資料的發掘和解密,學界對那些為人熟知的領袖人物的認識和評價,更加趨子全面而客觀;對一些「反面人物」,也有了新的發掘和認識。這裏擇取近幾年學界比較關注的若干黨史人物,略作評述。

陳獨秀:對其思想發展軌跡的研究更加深化

隨著大批檔案資料的發現,學界對陳獨秀的許多方面都開始進行了重新研究。學者祝彥在其2008年出版的《晚年陳獨秀(1927-1942)》論著中,提出了許多新見解。例如:關於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他通過蘇聯解體後所公佈的檔案文獻推翻了用以論証「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路線」的所謂國民黨二大上的選舉、關於中山艦事件、關於整理黨務案的「三大讓步政策」,指明了大革命的失敗錯誤主要在於共產國際,而陳獨秀只是莫斯科的「替罪羊」。在(陳獨秀思想評傳)中,作者指出對于陳獨秀一生的作用和貢獻要進行全面認識,不能只限於「革命家」這一角色,陳獨秀在其他方面成就還有很多,比如其創辦《安徽俗話報》在新聞學方面的功績;比如其文字、文學、書法方面的成就,都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

瞿秋白:深入挖掘其在歷史上的貢獻

以往,學界對「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研究多重在闡述毛澤東、周恩來等人的貢獻。對于在毛澤東之前,作為黨的主要領導人的瞿秋白對這條道路所做出過的獨特貢獻很少關注。近年,中央文獻研究室的魯振祥研究員指出:歷史的事實和留存下來的史料都說明,瞿秋白是探索「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主要啟動者之一,是「工農武裝割據」理論的重要奠基人。1927年12月瞿秋白在《布爾什維克》雜志上發表的《論武裝暴動問題》,是當時黨內總結「工農武裝暴動」經驗教訓、探索中國革命特點和發展方式的一篇代表作,之後又多次對「割據」理論進行闡述。

研究者還挖掘了瞿秋白對南昌起義的作用和貢獻。針對「在講到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的決策時,往往忽略瞿秋白的作用」的問題,有論者指出,瞿秋白不僅積極參與了南昌起義的醞釀和決策,統籌部署了起義軍南下的行動方案,而且在起義失敗後以中央臨時政治局總負責人的身份對起義的得失進行了全面的總結。這從瞿秋白1928年6月在中共六大所作的《中國革命與共產黨》的書面報告和《政治決議案》中可以看出。瞿秋白高度評價了南昌起義的歷史地位和革命意義,並從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分析和總結了失敗的原因——客觀上敵人力量過於強大,主觀上當時起義軍指揮機關政治策略上的錯誤。他在報告中還強調指出,南昌武裝起義「在政策上絕非是盲動主義的政策」。因此,瞿秋白在南昌起義期間對中國革命新途徑的探索和思考,為遭到挫折的中國共產黨人積蓄戰鬥力量作出了貢獻。

華國錦:若干史實得到發掘和還原

繼毛澤東之後,作為中國最高領導人,華國鋒任職五年,實際主政卻只有兩年零三個月。以往對他的評價貶多於褒,有論者以「一正四負」來概括:「一正」,即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的鬥爭中有功,以後也做了有益的工作。「四負」,即一是推行和遲遲不改正「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壓制「關於真理標准問題的討論」;二是拖延和阻撓恢復老幹部工作和平反歷史上冤假錯案的進程;三是在繼續維護舊的個人崇拜的同時,還製造和接受對他自己的個人崇拜;四是對經濟工作中的求成過急和其他一些「左」傾政策的繼續,出負有責任。

近年來,學界根據大量的史料研究得出:對於華國鋒的評價,「一正」顯得不足,「四負」不少有違事實或過于武斷。這具體表現在:(1)正式提出解決「四人幫」動議的是華國鋒。根據《李先念傳》編寫組成員的文章披露、吳德在《十年風雨紀事》的自述和當事人張根生的記述,從提出動議到分別溝通,從商量方案到坐鎮主持,華國鋒是抓捕「四人幫」行動所有環節的主導者,絕非僅僅「有功」,而的確「起了決定性作用」。(2)主張鄧小平復出工作。據吳德口述,1976年10月抓捕「四人幫」之後的一次政治局會議上,華國鋒宣佈了三條:第一條是請鄧小平出來工作;第二條是要在中央會議上堂堂正正地出來;第三條是要為鄧小平出來工作做好群眾工作。至於鄧小乎沒有馬上複出而等待了一段時間,其實是華國鋒和中共高層的策略考慮。(3)並非華國鋒首次提出「兩個凡是」。「兩個凡是」的經典表述,並不出自華國鋒。而源自1977年2月7日的兩報一刊社論。華國鋒本人也說過兩次「凡是」,但是具體背景有不同,與社論的表述也不完全一致。另外,提出「兩個凡是」也不是為了繼續「批鄧」,因為當時這個口號已經廢止。(4)拖延和阻撓恢復老幹部工作者另有其人。

張冒熹:客觀研究其錯誤和貢獻

張國燾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始入之一,但由於他中途叛黨,所以長期以來對其歷史貢獻研究較少。近年來,隨著檔案資料的不斷公佈和黨的實事求是路錢的貫徹,學者們對張國燾的錯誤和貢獻有了更為深入的研究。主要體現在:(1)他在長征途中另立中央的原因和西路軍與分裂路線的關系問題。有學者研究認為,張國燾放棄另立中央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包括朱德等人的堅決抵制、康北地區惡劣的生存環境、共產國際的幹預與調解、中共中央的正確策略等。(2)張國燾在建黨中的歷史作用。有學者指出,雖然張國燾在革命過程中犯過嚴重錯誤,甚至中途叛變,但不應當遮蓋其在建立中國共產党過程中的歷史貢獻。他是五四運動的學生運動領袖,多次參加示威遊行,並被推舉為北京學聯主席。他與李大釗、張申府一起,是北京共產黨早期組織的三位最初成員之一。1921年6月,張國燾和劉仁靜作為北京黨組織的代表到上海參加了中共一大,是一大的會議主持者,並被推舉為組織工作的負責人。張國燾同時也是中國早期工人運動的領袖之一。中國共產党成立之後,為了發展全國工人運動,於1921年8月在上海成立了「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張國燾受命此任,並與同仁一道發表了《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宣言》,揭開了中共成立後正式領導全國工人運動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