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代會不提兩岸政策謝長廷既失望又焦急

在民進黨第十五屆第一次全國黨員代表大會召開的前夕,曾任民進黨主席及「行政院長」,並曾代表民進黨參選過「總統」和「副總統」的謝長廷,接受香港網絡媒體《陽光時務》的專訪,聲稱他願意帶領民進黨與中國大陸對話;若他失敗,那也只是他個人的失敗,如果未來民進黨願意嘗試走他這樣的路,他這樣做就有價值。「對我個人來說,我願代表民進党建立一個與中國對話的平臺或管道。」現在他不是主席,也沒公職在身,他很願意為民進黨開創兩岸對話平臺,這條路或許不是康莊大道,民進黨也不一定要這樣走,但他就是要讓大家多一個選擇。他還表示,「我覺得民進黨不必否認歷史、文化的中國,甚至血統的中國,不用去挑動感情。」當年他擔任高雄市長時,就有意以「城市」名義登陸訪問,比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早了五年,結果被十幾個本土社團批評,最後就等著讓別人去,「當時如能早點去,兩岸關係就不會是民進黨的罩門了。」謝長廷說,他主張「憲法一中」,被認為是「大中國主義」,但民進黨應在兩岸關係與國民黨一致,才不會被分化,或被國共聯手夾擊;從內政上比較兩黨執政優劣,才能有效凸顯馬政府無能。謝長廷舉例說,包括開放陸生、陸配來台,民進党要有信心,只要制定配套措施,有效進行政策管制,就能放手開放。「不能說陸配來了,連人家的公民權都要剝奪,我認為這個不是民主,臺灣人要有信心,有些人連這個都怕。」

《陽光時務》對謝長廷的這個專訪,究竟是謝長廷團隊的主動安排,還是《陽光時務》找到門上,正為失去政治舞臺而苦惱,並為蘇貞昌黨中央遲遲未有按照原先約定向其授予籌組「中國事務委員會」大權而著急的謝長廷,就正合其心意而欣然接受訪問?筆者作為局外人,難以得知。不過,由於時機的巧合,這個專訪在民進黨「全代會」舉行前夕進行並發表,就顯得極具針對性。

實際上,由於蔡英文在敗選「總統」的檢討報告中,作出了民進黨必須調整兩岸政策的結論,也由於蘇貞昌在當選民進黨主席之後,曾表態將為民進黨實現再次「政黨輪替」的目標縮短「最後一哩路」而調整黨的兩岸政策,恢復中國事務部並設置「中國事務委員會」,還聲稱將由謝長廷來「打骰」,因而使得謝長廷懷有極大的憧憬,並進行了多項「熱身動作」,包括提議在黨內進行「中國政策大辯論」。但意想不到的是,蘇貞昌在完成中央黨部的重組工作之後,卻沒有將調整兩岸政策納入黨中央的議事日程,也沒有恢復中國事務部,甚至連「兩岸政策」一詞也不再提起。而於本週三舉行的民進黨第十四屆第六十六次中黨會,在審議民進黨「全代會」的議程、議案,及大會宣言《前進吧!台灣》文件草案時,也是沒有任何一件與調整兩岸政策有關的議案。而盡是些甚麼「罷免國民黨立委」,成立「搶救陳水扁小組」的提案,甚至連恢復中國事務部和設置「中國事務委員會」也不見蹤影。這並不能以「黨代表沒有連署提案」來作解釋,因為有報導說,蘇貞昌對他上任後的首次「全代會」非常重視,對會議的每一個流程都很關心,進行全程緊盯。倘蘇貞昌有意在「全代會」上審議通過有關調整黨的兩岸政策的提案,他必然會指令或暗示「蘇系黨代表」提案並徵求連署。這當然使得謝長廷既失望,又焦急。因此,他的這個專訪,既有可能是含有提醒蘇貞昌和民進黨黨代表之意,也有可能是責備蘇貞昌「食言」。

謝長廷的焦慮,可以理解。因為在民進黨「四大天王」中,只有作為黨主席的蘇貞昌才擁有政治舞臺,一心要趁馬團隊聲望跌落穀底之機,打好二零一四年的「七合一」選舉翻身仗,進而在二零一六年的「總統」選戰中實現再次「政黨輪替」,自已個人的政治生涯也攀登至最高峰;本身是出身農家、做學徒出身的遊錫,現在是遊雲野鶴,自甘邊緣化,只是暗中支持其子弟兵爭取能分到「一杯羹」;呂秀蓮則自知既是「年老色衰」,又是在黨內外都沒有人緣,已不可能奢望「更上層樓」,因而也就樂得個享受「卸任副總統」禮遇,做些公益事業,關心一下人權。倒是「四大天王」之外的「新女天王」蔡英文,正在籌組另一個「黨中央」——「小英基金會」,暗中與蘇貞昌爭天下,但卻因缺乏政治舞臺,而顯得難度不低。只有謝長廷,既是仍然對政治生涯懷有強烈企圖心,卻又沒有政治舞臺,因而對於籌組並掌控「中國事務委員會」,也就抱有高度的期待。但蘇貞昌卻嘎然而止,當然是令他極為焦急及失望。

蘇貞昌為何會「食言」?本欄日前曾分析,蘇貞昌由於面對其黨內主要對手蔡英文,正在籍著「小英基金會」而摩拳擦掌,集結實力的威脅,因而他目前的主要任務,是必須鞏固權力,盡可能爭取和團結大多數黨員,而不宜分散精力,去處理目前並不急迫的兩岸關係問題。另外,蘇貞昌也不願再作「為他人作嫁衣裳」的蠢事,在其第一個主席任期內就進行兩岸交流的工作,倘若在二零一四年的第十五屆黨主席選舉中輸給了捲土重來的蔡英文,或是因輸掉「七合一」選舉必須引咎辭職,就將形成讓蔡英文坐享成果的事實。而且,中共將於今年秋季舉行「十八大」進行換屆,政府權力機關也將於明年三月間的第十二屆全國人大進行新舊交接,蘇貞昌即使是要啟動兩岸關係,也是要把這個「面子」送給新任的中共黨政領導人。因此,蘇貞昌最快也得到二零一四年五月的第二個主席任期開始,且最有可能的還是在二零一四年底的「七合一」選舉之後,才考慮調整黨的兩岸政策的問題。

由此,昨日蘇貞昌的兩岸決策核心就聲稱,黨中央還沒有正式討論「中國事務委員會」的定位、架構、人事,因為這是屬於高層政治決定,須待蘇貞昌主席與黨內大老、重量級人士及學者專家商討,但到目前為止,還沒討論成立時間、也不會那麼急,因而現在談這些言之過早。 但將在新的中常委、中執委產生之後,會先恢復中國事務部及駐美代表處,因為這是屬於幕僚研究及執行單位。

這就顯示,其實蘇貞昌對由謝長廷執掌「中國事務委員會」,已經產生了「喧賓奪主」的憂慮。主要是擔心謝長廷籍著主持黨內「中國政策大辯論」的機會,在協調鼎鼐黨內各派系不同觀點的過程中,成了各派系的「共主」,就會是「影子黨主席」。在蔡英文已經成立「小英基金會」,並由林全作執行長,而且將原中央黨部的幾名主要戰將盡收囊下,實力並不比「蘇記中央黨部」差弱,儼然是「地下黨中央」,而民進黨又向馬政府施加讓陳水扁保外就醫壓力,陳水扁獲釋後又將變成另一個「影子黨主席」的情況下,這讓蘇貞昌不得不有所顧忌,擔心謝長廷將會喧賓奪主、反客為主,再與蔡英文合作,在二零一四年的第十五屆黨主席選舉中,奪了自己的主席大權。

謝長廷似乎是已經覺察到此問題,因而他在接受《陽光時務》專訪時,就專門談到當年計劃訪問廈門市受到黨內阻力而致流產的問題,來暗喻他現在也遭受「瑜亮情結」的狙擊。實際上,當年是陳水扁擔心被他搶前一步到大陸訪問,而指示「行政院」和「陸委會」予以封殺的。現在的蘇貞昌是否也有擔心被他「搶飲頭啖湯」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