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知識和技能將更大程度改變中國人經濟地位

【新華社北京8月3日電】一項最新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大學生的就業和薪資水準,並不像社會想像的那樣糟糕。相反,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知識和技能將更大程度地改變個人的經濟地位。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社會數據中心開展的中國大學生調查顯示,截至2010年6月,應屆畢業生求職成功率為72%,平均初始月薪為2153元。而到2011年,平均初始月薪提高到2719元,增長了26%。

該中心常務副主任、研究報告作者之一李宏彬教授說,統計結果充分說明瞭市場對大學生的旺盛需求,大學畢業生的工資並不像此前有輿論所說還比不上農民工。官方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農民工平均工資為1670元,2011年上升到2049元。

李宏彬說,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重點。隨著大學的不斷擴招,激烈的就業競爭讓大學生倍感壓力。出於學術研究和現實政策的需要,從2010年起,該中心與中國高等教育研究院開展了中國大學生調查。該中心以院校位置和學校類型為依據,隨機抽取了全國100所院校,在2010年的研究中調查了其中的19所,共有6059名應屆畢業生接受了調查。

作為一名經濟學家,李宏彬對教育的經濟回報進行了研究。結果顯示,從1988年到2009年,中國高等教育回報率從7.4%上升到49.2%。2003年以來,隨著擴招的大學生紛紛開始工作,這個數字的增幅有所放緩,但沒有下降,將來還會繼續上升。而高中的回報率只從2%上升到9.5%。

李宏彬認為,72%的大學生就業率是一個相當高的數字,因為找工作有一個過程,當預期高時,找工作時間會更長。而且有些家庭條件好的大學生並不急於畢業後馬上就工作。

在清華大學發佈調查數據的同時,教育數據諮詢和評估機構麥可思數據公司也發佈了一份2012年大學畢業生調查報告。雖然這兩個調查報告互相獨立,調查方法也有所不同,但調查結果基本吻合。

據麥可思執行院長、該報告負責人郭嬌介紹,他們是根據全國2000多所高校、25萬不同層次和學歷的畢業生的統計樣本得出的結果。根據以往的調查結果,大學應屆畢業生在7、8月份時的簽約率將近70%,而在畢業當年年底超過90%,就業水準非常樂觀。

李宏彬認為,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和收入的真實情況雖然並不像社會想像的那樣嚴峻,但仍然低於人們的普遍預期。中國高校10多年來持續擴招,從1999年的100萬左右,增長到現在的600多萬。大學生的增多,對其收入的確有不小的衝擊。

“但從長遠來看,這並不是壞事。”李宏彬說,過去20年裏,中國人均工資水準年均增長15%。

郭嬌說,受教育程度越高,以後的發展空間也越大。大學生將有更多的收入增長和職位晉陞空間。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學生、調查報告作者之一王洋說,調查數字只是起始工資,並不是穩定的收入。很多畢業生入職後還有一個過渡期,也沒有計入獎金等其他福利。

知識和技能不僅能改變大學生的經濟地位,同樣也決定著農民工和其他從業者的收入水準。長期研究中國人口和勞動力市場的李宏彬說,隨著中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需要簡單勞動的產業逐漸會轉移到周邊一些國家和地區,勞動力市場將更需要熟練工人和高技能工人,沿海一帶的“民工荒”,其實是技術工人的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