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施政方向正確成效顯著惟仍需提升

特首崔世安昨日列席立法會答問大會回答議員們的提問。從問答的內容來看,主要是聚焦於民生問題,尤其是弱勢群體的生活品質問題。從範圍較廣的通貨膨脹、居住等議題,到屬於專門性質的專業論證等議題,無所不包,面面俱到,但卻又有突出重點。

這次答問大會的內容,主要是集中於社會民生問題,既是出於二十七位議員提出的問題大多是屬於民生議題,作出回答的崔世安必然要作出回應的原因,也是因為曾經自稱為「弱勢特首」的崔世安,本來就擁有「以民為本」的情懷,「關顧民生」的本性,將施政重點擺放在民生尤其是關顧弱勢社群方面之故。因而在他出任特首之後,其施政重點都是主要擺放在民生方面,並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實際上,以直比來說,澳門回歸前的前澳葡政府的每年財政支出,公務員人事費用佔了大頭;而特區政府則將主要支出擺放在民生方面,其中教育、衛生、社會保障、房屋、公共治安、經濟服務等六大民生範疇的支出佔總體開支的百分之七十二。這個比例,在世界上也是罕見的,即使是號稱「福利國家」的歐洲等國家,也不過如此而已。從橫比看,世界各地尤其是內地不少城市的地方政府的財政支出,所謂「面子工程」佔較大的比例,因而單靠正常財政收入已不能滿足開支預算的需要,必須依靠「土地財政」才能解決,從而產生「拆遷問題」,導致越維越不穩;而澳門特區政府的財政開支,則以民生為優先,並佔了將近四分之三的極高比例,這完全可說是已將「以民為本」落到了實處。

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於維護社會穩定,而反過來看,穩定本身其實就是一個民生問題。民生與穩定,是既外在聯繫又內在統一的關係。因此,特區政府將施政重點擺放在民生方面,是正確的。澳門從來就是一個經濟城市,而不是政治城市,市民所關注的是經濟民生問題,而對政治問題雖有關心,但並不專注。因此,特區政府首要的任務就是滿足居民對社會生活素質的願望,即使是囿於種種主客觀因素而未能有效地縮小貧富差距,也應當能讓低收入階層的生活品質向上提升。這從二零零六年起歷次「五一遊行」的口號訴求及激烈程度,就可作出結論。只要民生問題得到妥善解決,那怕是初步的或是較低程度的,民生的訴求口號就將失去焦點及號召力,參加遊行的人數就將會較少,及遊行的秩序就將會相對較好。與之相對應,雖然涉及政治議題的訴求也能吸引到一些市民尤其是青年人的參與,但卻未必能引起大多數市民的關注和回響。

崔世安就任特首以來,將施政的重點擺放在教育、衛生、社會保障、房屋、公共治安及經濟服務等六大民生範疇,這與他在出任特首之前,曾出任過九年多的社會文化司司長,有較大關係。如果說,當時因為他還只是一個司長,沒有獨立決策權,因而許多後來被證實是正確的施政理念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的話,那麼,他在出任特首之後,掌握了話語權,他的民生理念就能得到全面落實。於是,過去曾經主管過的政務範疇,包括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等,就得以充分施展;過去未曾接觸過的房屋、公共治安等政務範疇,也得到較大的發展。其中的醫療、社保、教育及房屋等,也從過去的「一次性措施」,躍升至「長效機制」的層次,使之得以可持續發展。

由此,雖然只有兩年多時間,但幾個與民生密切相關的政務範疇,都初見成效。其中與居民生活直接關連的居住問題,正在顯見成效,並在即將完成「九萬五」計劃的同時,又未雨綢繆,進行進行「後九萬五」的策劃。待全部規劃完成後,曾經令不少居民大嘆「居大不易」的住房問題,就將可獲得基本解決,緩和澳門社會的一個重大矛盾,人人可以安居樂業(後者已因失業率保持較低紀錄而得到實現),社會穩定就得到了保證。

當然,住房政策在執行過程中,受到種種主客觀因素的制約,仍有不盡完善之處,包括近日成為熱點的「兩次揀樓失效」及殘疾人被安排到交通不便的社區去等問題。但不能因為出了這麼一點瑕疵,就把所有的工作都給否定掉了,必須注意避免「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效應。任何人只要肯做事,都不可避免會出錯;即使是「不做不怕」,其本身就是最大的錯誤。關鍵是在被指出錯誤之後能夠正視並予以改正。目前特區政府對待錯誤的態度,是願意接受批評並予以改善的,這就應該以既允許人家犯錯誤,更允許人家改正錯誤的寬容心理去對待之。

特區政府在處理通貨膨脹問題,已有了豐富的經驗。而且,從中央到特區都非常重視澳門的通脹問題,並將之當作是主要攻堅目標,積極協助業界出訪不同地方,以開拓更多貨源,建立更穩定的供應渠道,營造自由競爭及更為健康有序的市場環境。特區政府還與內地相關部門加強合作,通過舉辦兩地商貿交流會等平臺,為雙方提供對接及配對的機會,盡可能減少中間環節,致力透過市場機制,調節供澳食品貨源及渠道,使供應渠道更見多元,並確保本澳進口食品質量安全,及其供應和價格保持平穩。溫家寶總理在澳門視察回到北京後,就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分析當前價格形勢,研究部署穩定消費價格總水準、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澳門中聯辦等中央駐澳機構和澳門中資企業也在自己職責範疇內,力所能及地為澳門居民著想。這也是落實貫徹中共「十七大」關於「保持香港、澳門特區長期繁榮穩定的治國理政理念」指示的具體體現。這些,都有效地遏止了通貨膨脹率的上漲,保障了澳門居民的生活品質。

不過,「計劃趕不上變化」。前一段時間澳門的通脹成因主要是反映在「輸入性通脹」方面,亦即受到本澳副食品來源地的內地的通脹率較高及人民幣匯率持續上升的影響。但在中央政府努力下,內地的通脹率已經壓了下來,最近的通脹率已降到了百分之一點七,人民幣的升勢也已放緩;但澳門的通脹率仍然高踞不下,甚至高達百分之六點多。政策研究室及時發文解惑,指出這是受內部需求因素影響,尤其是基於澳門新的經濟形勢發展和內需增加等因素,與過往主要由輸入性通脹引起有一定差別,內部需求增加已構成近期本澳通脹重要成因,安定了人心,也使特區政府能夠對症施藥,調整因應辦法。

總之,前途是光明的,困難也是明擺著的。只要特區政府與全體居民能夠團結一致,攜手合作,就一定能夠戰勝困難,促使民生品質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從而使社會穩定得到可靠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