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路線收放 考驗蘇貞昌

【中央社台北15日電】民主進步黨主席蘇貞昌上任後,強調中國政策將務實、靈活,但一收一放間牽動黨內最敏感的神經,如何拿捏,考驗蘇貞昌。

蘇貞昌當選民進黨主席後,民進黨恢復中國事務部,延攬政治性低、專業性高的學者洪財隆主掌;蘇貞昌近來對中國大陸的言論,也頗有遞橄欖枝的意味,獲得外界關注和正面評價。

不僅在口頭上釋出善意,民進黨近來走訪中國大陸的黨公職層級和頻率,也受到矚目。

民進黨新北市黨部主任委員羅致政在擔任民進黨發言人時,就前往中國大陸參加學術研討會,民進黨籍“立法委員”蕭美琴、林佳龍等青壯派,最近也先後登陸參加研討會。

不過,就在外界形容民進黨猶如掀起一股「中國熱」之際,民進黨籍“立委”吳秉叡擬提案讓中國大陸學生納入全民健康保險的消息披露後,引發黨內論戰,不少支持者更直接打電話到黨中央表達不滿。

陸生納健保引起的風波,雖然在蘇貞昌喊卡後暫時落幕,但後續效應值得關注;尤其籌劃中的中國事務委員會此時傳出可能延後成立,給外界不少想像空間。

前“行政院長”游錫就說,他尊重蘇貞昌擔任民進黨主席的權責,但民主政治,所有政策與議題,一定要回歸人民生活,現在人民最關心的是中國政策嗎?「人民關心什麼,我們就應該做什麼」。

許多民進黨人士雖然認為2012敗選,兩岸路線是因素之一,但黨內主張仍有歧見,這也是部分青壯派提出中國政策辯論的原因。

民進黨中央執行委員洪智坤日前提出警訊說,如果缺乏議題研究的縱深,很容易誤解議題;如果搞錯切入點,也容易得不償失。

另一方面,前“立委”郭正亮則認為陸生納健保案打開討論空間,反倒是蘇貞昌急於滅火,造成的傷害更大。

任何一個兩岸議題都牽動民進黨最敏感的神經,收放間的拿捏,是蘇貞昌必須要面對的嚴峻考驗,稍一不慎,可能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