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愛交織:當代越南人的中國印象

在中國廣西大新縣與越南高平省交界處著名的亞洲第一大跨國瀑布——德天瀑布風景區,摩肩接踵的中國遊客除了對壯觀的瀑布風景表示驚歎,更對瀑布上游具有特殊意義的53號界碑周邊自然形成的“越南小商品街”感到意外驚喜。儘管這裏商品種類很少,但是中國遊客們仍然對那些產自越南或者其他東南亞國家的小食品、小商品產生了興趣,而最大的旅遊誘惑是這裏的邊界可以自由出入。

“我們喜歡你們中國人過來越南,你們的人來得越多,我們的生意會越好做,可以賺更多的錢。”在接過幾張人民幣後,一名越南婦女笑嘻嘻地用生硬的普通話說。

當然,這樣的景像並不能代表所有越南人對中國人的態度,或者說越南人對中國的印象不完全都是這樣。

2010年,不僅是中越兩國建交60周年,還是中越友好年,但另一方面,在南海等敏感問題上,雙方似乎又有著關係惡化的趨勢,究竟這個鄰居是如何看待他的昔日盟友兼敵人呢?

官方務實,民間較複雜

儘管中越兩國從1991年實現關係正常化以來,在政治、經濟等廣泛領域加強了合作,但是表像的下面仍然隱藏著許多的不和諧的玄機。提起越南對中國的態度,總的來說官方比較務實,而民間卻比較複雜,一部分人甚至對中國保持著不友好的態度。

幾年前筆者去越南遊歷期間,在其北方著名城市奠邊府曾經遇到一名20多歲的河內女孩,當時她和她的兩名美國朋友在一起,表情始終充滿著傲氣。知道筆者來自中國以後,她與筆者就有了一番不太友好的對話。

“我很討厭你們中國人。”

“為什麼呢?”

“以前你們來侵略越南,打死了我們很多人,現在還占著我們的國土。”她恨恨地說。

筆者一時間不知道如何答復她,因為很難在短時間內與她討論清楚那場戰爭的原因,而且她也根本不會相信,因為我們彼此受到的教育肯定不同,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我們都一度把對方當作最危險的敵人,於是筆者只好對她這樣說:

“至少我沒有參加,因為那時我年紀還小。”

“那你父親參加了嗎?”她想了想,仍然不依不饒。

“沒有,因為我父親是名教師。”

“那你父親是教什麼的,是不是教軍事的?”她比劃了一個開槍的手勢。

話說到這樣的地步,一切都明白了,這就是不同教育下給雙方年輕一代造成的不同感受和立場。在兩名美國人的笑聲中,筆者只有選擇離開。看來,始於上個世紀70年代末中越之間的那場戰爭留給一些越南人的記憶太深刻了,很多歷史遺留問題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化解,難以預料在什麼時候將會成為一些不安全因素的導火索。

事實上,越南民間的想法與政府一直有著差別,尤其一些強烈的民族主義者和歷史研究者總是把中國當作公開的競爭者和潛在的敵人來對待,而不情願看到政府與中國完全和睦相處。一些越南的民間學者甚至把中國欺負越南的歷史追朔到數百年前,種種控訴教人難以忘懷。

由此造成越南對中國的態度處於矛盾之中:一方面,越南領導人將共產黨領導的中國政府視為意識形態上的通道和潛在的保護者,越南的文化官員就曾經表示,中國影視作品能幫助越南堅守思想陣地;另一方面,越南老百姓有著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自豪感和獨立精神,他們不希望被比自己強大的鄰居所支配。

反華情緒“時緊時鬆”

目前,越南政府層面出於經濟發展的需要希望與中國保持良好的關係,並且不斷組織“中越青年大聯歡”等類似活動向中國示好,但是其內部也有不同的意見,而越南政府並不能完全控制民間力量的聲音,而且它也不得不兼顧民間的想法。

越南的華裔學者陳子原曾向筆者表示,隨著中國產品和人員的大批擁入,一些越南人越來越擔心,“雖然兩國領導人反復強調友好交往,但由於歷史原因及現實領土爭議等問題,一些越南人始終對中國心存芥蒂”。

例如中越紅河新公路大橋歷時4年共經歷了24輪談判,從談判時間就可以看出越南對中國仍然明顯存在顧慮。而從中國支付了更多的建大橋費用情況來判斷,有越南人就認為中國比越南有著更急迫的需要。本來,越南與中國接壤的北部和西北部都非常貧窮,更需要發展,但是一些越南學者堅持認為雲南和中國的利益會多於越南。

值得注意的是,從1986年實現革新開放至今,持續20多年的高速發展也給越南帶來了許多問題,諸多矛盾逐步暴露並尖銳化。顯然,怎樣在多方合作中保證國家前進的步伐,同時不被責任感越來越重的民眾所責難,是越南政府目前必須面對的難題。

“目前,越南高層領導內部明顯存在兩派:親中和親美(西方)的,儘管目前是親中派占了優勢,但是另外一方的勢力也不容小看,因為後者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操縱民意來達到目的。”陳子原說。

就是在如此矛盾的複雜心態下,越南國內屢屢出現一些反華的聲音與行動,這讓聲稱要打造“陽光、開明、進步”形象的越南政府也感到壓力,其通過打壓媒體和民間言論人士讓中國得到心理平衡並不難,但隨後如何安撫民眾卻很費勁。實際上,越南政府已經很難完全控制民眾中的反華情緒,所以其給外界的感覺總是“一時緊,一時松,沒有章法”。

有不安情緒,但又不得不靠近

近10年來,越南經濟的增長速度已經接近中國的發展速度。曾經飽受戰爭和貧困折磨的越南人現在的價值觀也發生了許多變化,呈現出一種多元化情況,但是有一點卻一直沒有改變,那就是強烈的民族自尊心。

現在,從邊境到內地,除了隨處可見的中國商品,自身勞動力豐富的越南國內還大量出現中國勞工。越南的華裔學者陳子原表示,近年來越南國內對中國的反對聲音越來越多,反對者的意見比較集中,除了環境污染和國家安全層面,還提到社會問題——中國公司總是習慣帶著自己的建設隊伍來越南,很少把工作機會提供給越南本地人。

這種“與越南老百姓搶飯碗”的情況已經使中國的形象大打折扣。2009年4月16日的《越南年輕人報》報道,目前在越南北部的廣寧和海防兩個熱電廠的中國工人人數大大超過了越南工人人數,中國承包商幾乎不使用越南工人而是從中國帶來,甚至包括普通的勞動工人,現在中國普通勞動工人已隨承包商開始出現在越南中部廣南省的農山熱電站。

香港亞洲問題研究員黃建炎認為,隨著中國逐漸發展為經濟大國,一些越南人難免有不安之感,不過越南渴望發展經濟,又不得不向中國靠近。中國前駐越南大使齊建國也表示:“中國和越南在不同的階段保持什麼樣的關係,完全是由雙方高層領導把握和掌控的,民間的作用很小。現在,越南的生存、發展都需要與外界合作,其與中國進行合作是國家的需要,是歷史的大趨勢。”

而有關反對中國的各種事例仍然不斷在越南國內出現,但是並非毫無約束:比如去年4月,越南一家名為《旅遊報》的刊物就因刊登被本國政府指為“信息不實”和“引發中越仇恨”的文章而遭到了政府停刊三個月的懲罰。

“越南與中國的關係能夠發展到現在的狀況值得珍惜,但是中國人說話應該更謹慎一些,因為‘小越南’對‘大中國’的舉動始終比較敏感。”越南華裔學者陳子原說。

不過,由於在上個世紀與中國的那場邊境戰爭中吃虧不小,所以要讓越南,特別是民間人士對中國完全解除戒備心理是不可能的,加之各種複雜的政治、軍事因素存在,儘管目前越南的主流思潮是希望兩國合作與共同進步,但“中國威脅論”在越南國內仍然會長期存在。

兩國國民需要更多直接接觸

“不錯,在學校裏,我們學到的關於中國的是,中國曾經統治越南十多個世紀。歷史課本裏到處充滿了愛國主義腔調,不斷地強調越南的土地和領土權屬于越南人民,而中國被形容成貪婪的擴張者,在一千年後還曾無數次的試圖和幻想征服越南。”曾在海外留學的越南青年阮海党回憶起自己幼年時期在國內接受的“中國觀”教育時說。

也許是走出國門,接觸的人多了,特別是結交了一些中國朋友的緣故,小阮看待中國更加理性。“在我社會圈子裏的越南人談起中國時,他們首先想到的會是中國對外領土擴張的野心,當然,這多半是越南媒體的功勞,被談論最多的就是南沙群島。我們聽到的幾乎都是負面的消息,比如海洋爭端、西藏問題、人權、還有中國有毒食品出口越南等。不過,我隨著接觸的事物越來越多,現在我並不是100%相信。”

這與那位越南河內女孩完全不同。原因可能是小阮與中國人直接接觸過,而前者只是在學校裏接受了前人的教育。

現在,越中兩國的所有口岸日日開放,帶動著兩國間人流和物流的交換。兩國邊民在口岸上平靜地往來,甚至有很多越南人去到中國境內開店做生意,看不出近10年的兩國邊境軍事衝突對他們有什麼影響。而中國的影響也逐漸向越南內地蔓延:中國的電影電視劇在越南也非常流行,中國作品佔據了越南的影視業。很多越南的歌星喜歡起聽起來很“中國人”的藝名,在受中文影響的越南人聽來,這樣中國化的名字似乎聽起來更正式也更禮貌。在越南居住的中國人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到尊敬的,在胡志明市中心的很多頂級餐廳都是中國人開的。在生意方面,中國人還以將成功的生意經傳給他們的下一代而聞名……

難怪生活在中國雲南省天保口岸上的一名越南人說:“其實無論越南還是中國,老百姓更需要的是平靜、富裕的生活,而不是領土的紛爭和戰爭。所以希望今後無論有什麼事情,都通過談判而不是戰爭來解決,越南老百姓再也經不起戰爭了。”

(尹鴻偉 於勝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