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在兩岸互動具獨特優勢

【香港中評社9月9日電】2012台澳關係論壇圓滿結束後,中評社記者訪問了此次論壇重要的籌劃及執行者之一的中華港澳之友協會秘書長、中華領袖菁英交流協會理事長張仕賢博士,請其談談舉辦此次論壇的一些心得,以及對台澳獨特性的看法。

張仕賢說,此次論壇,融合了以往學術會議的辦理性質,也納入了澳門會展辦理的特色,是一個嶄新的台澳雙贏會議。論壇籌辦過程一波多折,但好事多磨,結果相當圓滿,值得欣慰。

張仕賢說,這次論壇安排設計過程中,特別把圓桌會議調整到上午來,並且找了台澳各界菁英一同來參與討論。上午的圓桌論壇會,不是要談論鑽研博大精深的學問,而是要來倡旺台澳關係!希望藉由這樣的倡旺、拋磚引玉,引領、號召更多的菁英人士投入關心台澳事務,讓作為兩岸關係重要組成部分的台澳關係,得以更加緊實,反過頭來幫助和推動兩岸關係的各項事務開展!

張仕賢說,在此次論壇的籌辦過程中,除了非常多的志工與台灣相關部門包括陸委會、移民署、宜蘭縣、新竹縣的投入支持外,也得到澳門駐台經濟文化辦事處梁潔芝主任暨全體同仁的全力支持,包括選擇和租借具有高度、視野的101大樓來辦理這樣的活動,更是殊為難得,可以說是“來自於澳門,回饋嘉惠於台澳!”

在談到澳門在兩岸關係互動發展過程中的特色與優勢時,張仕賢說,多年來從事實質港澳交流工作,有深刻的感受與體會:

首先,從過去的經驗來看,同樣作為北京對台一國兩制的垂範區,澳門在處理涉台事務與拿捏兩岸間敏感微妙的政治分寸上,遠較香港來得靈活。

其次,澳門地方雖不大,但民情淳良和善,更重要的是其尚沒有沾染台港兩地緊迫釘人的狗仔文化;即便有些兩岸重要人士抵澳協商相關事務,只要未達曝光成熟時機,澳門傳媒都尚能自律以對;此也提供了兩岸在協商複雜事務時一個相對單純、平和的中介平台。

其三,澳門公務員中有許多具有在兩岸學習的經驗。澳門鄰近大陸,每年都有許多同學進入內地大學就讀;同時,每年也有為數不少的港澳學生到台灣就讀,其中尤以澳門同學所佔比例居高。這些澳門同學在台灣及內地學習、生活,充分了解和領略兩地不同的政治文化與風土民情。返回澳門後,當這些在台灣及內地求學的澳門子弟陸續進入公務部門體系服務,其在處理台澳關係與兩岸各項事務時,其思維與對兩岸事務的嫻熟、理解程度,自是能夠提供澳門扮演兩岸中介平台角色所需的人才需求。

其四,台澳兩地有著交集甚多的閩南風土民情。因為移民社會與地緣之便,台灣現有居民以閩南族群居多;而在澳門定居的閩南後裔,也達澳門人口比例的四分之ㄧ。來自相同的土地,流著閩南先祖共同的血液,操著熟悉親切的閩南語言,供奉彼此信仰尊重的神明媽祖。人親、土親,讓澳門在台澳交流與兩岸關係互動上,提供了有利的外部客觀條件與合宜、適切的交流平台。

其五,澳門社團交流功能的靈活發揮。提到台澳關係發展,澳門活耀、獨樹一幟的社團文化與社團交流,自是不能忽略。澳門社團每年針對自身屬性、設定不同交流目標,組團前來台灣進行交流訪問,抑或邀請台灣相關單位、人士前往澳門拜會訪問。除了達到雙向充分溝通的功能之外,也大幅增進彼此間的了解和對雙方政府政策資訊的最新吸收;這些因社團交流所產生外擴效益,無疑也對台澳關係發展提供了厚實有利的良好奠基。

張仕賢總結說,澳門在兩岸四地特殊的氛圍架構中,的的確確具有它的獨特性與渾然天成的歷史必然性。套句流行電影的用語:澳門在兩岸四地中的角色與凸顯,它即便不是專輯主打曲,也至少是B面第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