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保釣」態勢或將會形成競合關係

曾經多次聲稱不會進行「兩岸合作保釣」的馬英九,終在登上彭佳嶼時提出了「一組三邊共同協商」解決釣魚島問題的建議,把兩岸要素加添了進去。而在中國政府公佈對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領海基線後,雖然民進黨主席蘇貞昌進行煽風點火,呼籲馬英九「抗議」,但馬英九卻並沒有上當,這在事實上等於是默認了北京對釣魚島的主權宣示;在「中華民國政府」也曾在宣佈「第一批領會基線、領海及鄰接區外界線略圖」,其中也包括「釣魚台列嶼」的「領海外界線」和「鄰接區外界線」的情況下,兩岸當局對釣魚島的領海基線劃定,就呈現「交疊」狀態,這是「一國兩區」的實質體現,與馬英九念茲在茲的「國統會」關於「一個中國」的含義並沒有相抵觸,馬英九當然不會聽從蘇貞昌的「笛聲」起舞。在大陸宣佈派出海監船隊到釣魚島海域進行巡航時,馬英九也下令「海巡署」派出艦艇前往釣魚島海域進行護漁,而致形成昨日兩岸公務船聚集在釣魚島周邊海域進行「合作保釣」的實質現象。此顯示,一方面,馬英九終於突破心魔,重新煥發其「老保釣」的精神;另一方面他也樂見兩岸「保釣」形成「競合」關係的態勢,既有某種較為鬆散的合作關係,也有暗中「較勁」的意思。——在後者,是鑑於釣魚島的行政管轄權是在於台灣當局(宜蘭縣城頭鎮),當然要對大陸凸顯「主導權在我」,不能讓轉趨強硬並有實質行動的大陸方面拿走「保釣」的「道德高地」。

馬英九當初不願造成「兩岸合作保釣」的事實,是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和制肘:其一、馬英九極力避免因為「兩岸合作保釣」,而在客觀上為建立軍事互信機制奠定基礎,從而推動兩岸進行政治對話,達成和平協議。其二、馬英九力圖避免授人以柄,給民進黨抓到攻擊他「傾中賣台」的籍口。其三、就是馬英九擔心會引發美國的疑慮,而壞了他的要與美國進行「TIFA」和「TPP」的談判。

實際上,馬英九上臺四年多來,一直積極支持進行兩岸經濟性和事務性的談判,在先後八次「陳江會」連續簽署了十八項協議之後,馬英九他所要的經濟性、事務性的協議,基本上都已得到,甚至是某些項目他要五毛,大陸卻加碼給了一元,馬英九已是很滿足了。現在是輪到了大陸並不滿足已簽的十八項協議,希望在此基礎上向縱深發展,並進入政治對話階段,至少是洽簽兩岸文化「CEFA」協議。但這些內容都不是馬英九所需要的,兩岸協商對他來說已是「船到碼頭車到站」,現在他思考的是與美國談判的問題。

尤其是馬英九的博士學位是在美國獲得,也算是一個「知美派」, 因而對美國的「重返亞洲」戰略也就頗為敏感。他深知美國的這一戰略轉變,是為了應對正在崛起,並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在此情況下,當年美國人構築的「太平洋第一島鏈」,也就重被提起。而台灣是「太平洋第一島鏈」中最重要的一環,是「防止共產主義東擴」的最為關鍵的關節點;如果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簽署和平協議,也就等於是「太平洋第一島鏈」中最重要的一環已經「斷裂」,馬英九可不願揹這個「黑鍋」。既然如此,兩岸合作「保約」也就成為不可能,須知釣魚島是「太平洋第一島鏈」的主要組成部份,被台灣學者形容為相對於「大鏈」台灣的「小鏈」。

另外,正如前述,在兩岸經濟性和事務性的領域,馬英九要的東西已經基本上都要到了,現在馬英九是有求於美國的時候了,包括要與美國恢復「TIFA」談判,及爭取獲得美國支持加入「TPP」。前一段時間馬英九之所以在自己民望如此低迷之下,仍然要咬緊牙關,一定要讓「美牛案」過關,就是為了討得美國歡心(當然也是要兌現對美國的承諾),從而準確的美國恢復與台灣洽談「TIFA」。與此同時,馬英九又委託連戰,在出席海參威「APEC」非正式領袖會議時,與奧巴馬的代表希拉里接觸,提出台灣加入「TPP」的訴求。由於台灣「立法院」已經通過「美牛案」,希拉里也就樂得個順水推舟。在此情況下,如果馬英九公開主張「兩岸合作保釣」,必然會引起美國的疑慮,上述曾經作出的努力和已經獲得的承諾,可能會前功盡棄。

上述種種因素,也就是為何二零零八年馬英九的第一次「總統」就職講話,是將「兩岸政治對話」,與「開拓國際活動空間」並列,且「兩岸政治對話」排列在前面;而二零一二年的第二次「總統」就職演講,卻刪去「兩岸政治對話」,只留下「開拓國際活動空間」一句的深層背景原因。

但釣魚島形勢的現實,使得馬英九又不能不思考是否繼續拒絕與大陸合作的問題。實際上,由於釣魚島處於大陸架的邊緣,海上浮游生物豐富,是各種魚類的初級生物鏈,因而漁產豐富,是台灣漁民的傳統漁場。在台灣周邊海域大多受到污染的情況下,釣魚島海域就是最好的漁場。但釣魚島海域已被日本海上自衛隊的艦艇實質控制,台灣漁船經常受到驅趕甚至是被撞沉,而台灣「海巡署」的實力又不如人,難以負起「護漁」的實質責任,日本政府更是欺負台灣當局,中斷了與台灣的釣魚島漁權談判。作為「老保釣」的馬英九,竟然無法保護自己的子民在釣魚島和平進行漁業生產,實在是無臉見人。

其實,馬英九又何嘗不想重振當年的「保釣」軍威?但問題是他坐上「總統」大位後,受到太多的掣肘,再加上他本人的謹慎性格,就難有作為。這些掣肘,有些是確實是存在的,他也是無可奈何。比如,基於國際上普遍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台灣當局並不具有國際人格,就難以在國際社會上發聲,連日本也不把台灣放在眼內,認為即使是要實行「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也是日中兩國的事,台灣沒有份兒。因此,馬英九月前的《東海和平倡議》,雖然與中日兩國曾經達成的類似共識相比,並沒有甚麼新的東西,但他也要「鸚鵡學舌」般提出,就帶有台灣也要參與釣魚島事務,「我也有份」,極力防止「被邊緣化」的意涵。又如,來自島內的掣肘也頗為嚴重,主要是李登輝、陳水扁長達二十年的統治期內,在釣魚島政策上所採取的錯誤態度,已經給日本造成似是而非的認知,積重難返。甚至是在馬英九剛上任時,在處置台灣漁船「聯合號」被日本艦艇撞沉事件時,陳水扁埋下的「內奸」——台灣駐日代表許世楷不但沒有積極與日交涉,相反還竟然刻意誤導馬政府,使得馬英九決策有誤,並形成了「慣例」。另外,民進黨高層的拖後腿,也使得馬英九的思想負擔過重。本來,馬英九是應當充分運用自己的主導權,對民進黨的幹擾置之不理的,但遺憾的是,他的優柔寡斷性格,令他錯過了幾次回歸其「保釣」傳統的機會。

現在中國政府宣佈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領海基線,並派出海監船到釣魚島海域巡航,中央氣象台在發佈漁場天氣預報時也把釣魚島海域納入,這就為馬英九提供了借助大陸實力,實質參與釣魚島事務的機會。因此,他也指令「海巡署」派出艦艇前往釣魚島海域進行「護漁」。因而昨日就形成了兩岸多艘艦艇「共同巡護」,各就各位,分工合作,互不幹擾,但又相互呼應支持的情景。因此,將會形成有實無名的兩岸合作「保釣」態勢,但又存在著兩岸競合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