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澳中小企往橫琴發展受困貪大情結

陳觀生

媒體早前報導,本澳產業前往橫琴發展,業界與澳門與橫琴兩地政府的想法存在落差。動漫文化產業協會會長徐明達指出,業界期望將本澳未成熟的產業帶到橫琴,在各項優惠政策及內地較充裕的人力資源下發展產業;橫琴方面則期望引進實力雄厚及知名的文創產業。徐明達期望特區政府多與本澳文創業界商討,瞭解業界需要提供協助。筆者認為,本澳中小企前往橫琴發展,需由政府和企業合作,甚至組成共同體,方能有所突破。

中小企橫琴發展時機未到?

早前,應珠海市橫琴新區管委會之邀,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率澳門全國人大代表、各級政協委員一行21人,到橫琴新區參觀考察。代表團參觀了建設中的橫琴島澳門大學新校區和珠海長隆海洋度假區專案,聽取了橫琴新區開發建設以及橫琴與澳門交流合作的進展情況,並就如何借助橫琴開發平臺,進一步拓展橫琴與澳門合作的空間,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以及如何借鑒澳門的經驗,推動橫琴體制機制創新,營造國際化法制化營商環境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交流。

此次考察透露的幾個資訊,令本澳各界較為關注但亦有所失望。如橫琴的建設一直受到澳門企業的關注,在交流會上,本澳人士提出了澳門中小企業如何參與橫琴開發的問題。橫琴新區管委會主任牛敬介紹說,橫琴一直將澳門中小企業的訴求作為工作重點,將先以大型企業的入駐來完善配套設施,繼而為中小企業的進駐創造條件。“由龍頭企業和政府部門牽頭,以大帶小、以強帶弱的形式,讓更多的澳門企業進駐橫琴。”此話在本澳中小企聽來,意思一方面是中小企到橫琴發展的時機未到,另一方面就是本澳中小企需共組實力雄厚的產業體,否則發展機會不大。

此外,牛敬也介紹到,橫琴還將進一步延伸港澳自由港優勢,在體制機制創新方面大膽探索、先行先試,率先突破:一是出臺了全國第一個商事登記管理辦法。探索有中國特色、符合國際慣例、趨同港澳的商事登記管理辦法。二是深入推進對澳服務貿易自由化。組織專職小組對澳門57家企業進行專題調研,推動C E PA補充協議九中增加5項橫琴專項政策。三是與澳金融合作創新進展順利。充分利用金融創新政策,鼓勵港澳金融機構在橫琴設立分支機搆或設立後臺服務機構。香港工銀國際在橫琴新區成立17個股權投資合夥企業,募集資金總額已超過100億元;澳門多家銀行相繼提出在橫琴設立業務總部、後臺服務機構的意向;四是設立駐澳投資諮詢聯絡點。

以上資訊均讓本澳中小企心頭不是滋味,確實反映出本澳業界與橫琴政府的想法存在落差,橫琴在體制機制創新方面的幾項措施,對於本澳中小企來說只是“雞肋”:商事登記符合港澳習慣帶來的是辦事便利;接受專職小組專題調研擔心官僚作風太強且親疏有別;金融合作對中小企橫琴發展未見其利等。正如徐明達所指,本澳業界期望將本澳未成熟的產業帶到橫琴,在各項優惠政策及內地較充裕的人力資源下發展產業;橫琴方面則期望引進實力雄厚及知名的產業。

貪大求洋情結困擾本澳中小企

筆者認為,本澳業界與橫琴兩地政府想法的主要落差在於,本澳博彩旅遊業獨大,中小企在本地所佔空間狹窄,大多有意欲向外發展,本澳企業欲從橫琴發展中尋找到機會,但商戶多為小本經營、無法參與較高風險投資。而珠海方面,30多年來,珠海的城市定位幾經修改,與此依存的產業選擇也在搖擺中艱難發展。企業一直缺乏穩定、高效、低成本的經商環境,導致珠海的產業沒有做大做強,爭論和調整伴隨了珠海市的幾乎整個發展歷程。現在,同樣的魔咒可能又落在了橫琴新區。橫琴對珠海來說,是稀罕的發展空間。珠海有100多個島嶼,橫琴島最大,緊挨澳門,也緊挨珠海市區。開發橫琴島的夢想在珠海人心目中,甚至有當年開發浦東的那股熱情與期待。前30年錯失良機的珠海人認為,目前國際產業轉移格局又發生了變化,發達國家製造業特別是重化工業正不斷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國際服務業向我國轉移的範圍和規模也大幅增加,隨著經濟全球化向縱深發展,重化工業和高端製造業轉移成為國際產業轉移的新趨勢,而珠三角西岸具有新一輪產業轉移的眾多優勢條件。所以,筆者感覺珠海政府方面對橫琴發展的專案是希望越強越大越好,一方面珠海期望可以後來居上、快速發展,另一方面亦是感覺橫琴給予珠海的機遇是時不我待。種種因素,令他們形成了一定的貪大求洋情結,甚至比內地其他地方政府來得更熾熱。

說到內地地方政府對招商引資的貪大求洋,去年的東莞《關於進一步加強對外招商引資工作的指導意見》首次明確了東莞對外資大專案和大企業的認定標準,即新設立企業投資總額不低於8000萬美元,世界500強企業不低於5000萬美元;現有企業投資總額不低於1億美元,或年主營業務收入超30億元;世界500強企業不低於5000萬美元,或年主營業務收入超15億元;生產型外資企業年納稅額超5000萬元。

值得關注的是,《意見》多處提到了大企業、大專案,明確了給予大項目獎勵和優惠措施。很明顯,東莞此輪招商將力求通過招引大企業、大專案,改變目前“只見星星,不見月亮”的產業面貌。當地政府認為,經歷過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度影響,儘管東莞外向型經濟各項指標已經達到危機前最好水準,但面對勞動力和原材料成本持續上升、人民幣升值及歐美經濟形勢複雜多變的形勢,外資招商策略需要做出調整。

根據《意見》,東莞的招商地區將向日韓臺地區集中,招商對象要向先進製造業集中。要瞄準尚未到大陸投資的日韓臺地區先進製造業,尤其是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以及本世紀初已經進入華東地區投資的IT企業,加大對IT等終端專案、總部型專案的引進力度,加速推進產業集聚,推動全市產業鏈從製造、加工環節向研發、行銷兩端延伸。之所以選擇日韓台作為近年內招商區域的集中方向,原因在於,一,日韓臺地區先進製造業尤其是新一輪新興產業轉移正在興起,戰略性新興產業符合我國“十二五”戰略佈局,也是東莞未來5年產業佈局的戰略方向;二,日韓臺地緣相近,人文相通,具備較多有利條件。

何厚鏵一行橫琴考察交流會上,珠海市委副書記、市長何甯卡表示,橫琴的長隆國際海洋度假區項目是與迪士尼樂園、海洋世界類似的世界級項目,這與澳門打造世界休閒之都的定位是非常吻合的。當中表現出珠海方面對大型項目的追求,已經是急不及待。

早前,橫琴新區管理委員會交流合作局局長劉揚在本澳出席活動時透露,橫琴將設扶助澳門中小企產業項目,包括餐飲、零售等,計劃將於短期內公佈。計劃先推出2至3個兩地政府共同認可的項目。中小企協進會副理事長容應存稱業界對此感到鼓舞,促請政府明確包括稅務和法制等政策安排細節,以及須完善配套讓企業進駐。他認為,計劃開展的零售及餐飲業適合本澳中小企,特區政府應透過“以大帶小”方式,提供人力資源及營運等優惠,並詳細解釋政策,同時汲取過往經驗,與內地商討優化相關產業區路網、匯聚人流。

以上動態表明,本澳社會及中小企業界對橫琴扶助澳門中小企產業項目是存在困惑的,加上最近各種情況顯示,內地經濟放緩,橫琴開發可能需時較長,本澳中小企最近一年對未來到橫琴發展的熱情轉淡,在本澳經濟仍在高速發展之際,甚至今後一、二年也可能無意進軍橫琴。

政企合作建立橫琴發展機制

本澳業界與橫琴政府的想法存在落差,還有一個原因是本澳與內地的行政管理制度存在差異,以及本澳業界特別是中小企對內地招商引資機制不熟悉。雖然近年內地的招商引資方式已經有所改變,但傳統的邏輯思維、觀念、習慣和方式仍占主流,他們對於世界先進的投資促進規範和實戰經驗瞭解不是很多。

“政府搭台、企業唱戲”是改革開放之初,內地各地最為流行的招商引資方式。因為由政府出面可以實現招商引資的規模效應,實現政策優勢,起到造勢效果,所以直到現時內地仍習慣於有政府出面來進行各種招商引資活動,喜歡講排場、好面子,有人曾總結出中國式招商引資的怪現象,包括“聲勢浩大,效果不佳”、“無限優惠,血拼競爭”、“ 饑不擇食,上當受騙”、“ 邀功彙報,弄虛作假”、“重商輕民,虛高增量”、“全民招商,層層分攤”、“高壓緊逼,虛報浮誇”、“索拿卡要,信用缺失”“盲目貪大,只大不小”、“招商推介,變相旅遊”、“放大優勢,自食苦果”、“ 飲鴆止渴,言行幼稚”。

而與內地相反,本澳過往一直秉持著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經濟的理念,在企業發展方面是由企業做主角,政府基本不介入。因此在橫琴的發展上,可能形成一種畸形的對接關係,橫琴方面是習慣政府主導,本澳則是習慣企業主導,兩地政府簽署了多個合作專案協議,最後卻發現沒有企業參與和執行,而企業對政府之間的合作因為沒有直接參與,感覺是“老鼠拉龜——無從下手”。

世界各國的實踐證明,用純粹政府官員出生的人員來主導本應該又商業人士主導的商業行為的傳統做法,已經不符合現代市場經濟的要求。筆者認為,特區政府除了採取“以大帶小”協助中小企進入橫琴之外,更有效的做法是由“公私合營”組成聯合體,成立包括政府官員和商人專業人士相結合的投資促進機構,實行專業化、規範化、國際化的投資促進活動,讓企業直接參與橫琴方面談項目、圖發展。政府從前臺退到幕後,把精力用於政策協助,包括培訓、經濟資助及政策傾斜,促請對方政府改善投資環境等。因為由政府官員出身的人員和由商人出生的企業經商人員在投資發展上的固有思路、財政觀念和習慣做法不完全一致。前者往往官僚、本位作風、形式主義嚴重,虎頭蛇尾,辦事效率底下,不記成本和效率,造成極大的浪費。而商人則十分瞭解,資本的本性是追求利潤的最大化,所以他們只會從在商言商的角度來看待投資合作。

筆者認為,這個“公私合營”投資促進機構應該負擔大量的公共職能,做大量的前期準備和策劃服務工作,包括聘請精通中外文化溝通的有關專家進行調查研究,結合到橫琴發展的實際和可能進行精心策劃,做好可行性研究報告。推介投資專案應當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