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或成謝長廷登陸最大潛在得益者

有台灣時政評論認為謝長廷此次的「登陸展開之旅」,有若二零零五年時任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的「破冰之旅」,因而稱他為「民進黨的連戰」,甚至還有記者當面問他有否「謝爺爺回來了」的感覺。表面上看,由於民進黨堅持「台獨黨綱」,否定「一個中國」原則,不承認「九二共識」,因而謝長廷的「登陸」與連戰當年的「和平之旅」不能相提併論。實際上,謝長廷此行並未能像連戰那樣見到中共常委級的最高層,更未能與中共達成類似《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的共識,連口頭共識也沒有,因而不能與連戰相比。但在某些方面,卻也有一定的相似之處。

其一、連戰和謝長廷都是各自突破了所在政黨的障礙而「登陸」的。在連戰而言,是在一九四九年國民黨退守台灣之後的半個世紀以來的首次國共兩黨接觸交流;而在謝長廷而言,則是一九九六年民進黨成立的二十六年來,民、共兩黨的首次正面接觸。

其二、連戰、謝長廷都是在一種特殊的政治時空背景下「登陸」的。在連戰而言,當年三月十四日全國人大通過了《反分裂國家法》,擊中了「台獨」分裂勢力的要害,民進黨氣急敗壞,發動百萬人大遊行「抗議」。作為連戰「登陸」先行官的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就在此喧囂聲尚未消散之際「登陸」為連戰「探路」,而連戰也是在民進黨仍然謾罵《反分裂國家法》之時「登陸」,因而頗有「交心」之意。而謝長廷登陸的時空背景,與連戰相比則是呈現另類狀態,一是正值大陸國慶的「黃金周」期間,謝長廷此時前往北京,難免會被一些人看成是「賀節」;二是在籌劃行程的過程中,決定中共「十八大」召開日期的政治局會議尚未召開,此時全世界都分析認為,「十八大」將會於十月上旬至中旬之間舉行,而謝長廷與「國台辦」「喬」出的「登陸」時間,正好就是當時外傳的中央「十八大」或中共十七屆七中全會的召開期間,同樣更是有著「賀喜」之意。

其三、連戰和謝長廷都是在其所在政黨處於在野狀態時「登陸」的。而連戰「登陸」的成果,直接或間接地為國民黨的重新執政,打下了政治基礎;後來國民黨重新執政後,當政的馬英九受身份之限不便「登陸」,而作為國民黨主席、榮譽主席的吳伯雄,及榮譽主席連戰,都有每年定期「登陸」或在「APEC」場合,與胡錦濤見面,但兩人卻都不是當政者。而謝長廷今次的「登陸」,是否將會有利於民進黨的再次上臺執政,也成了台灣媒體及政客熱議的話題之一,並為「受益者」究竟是蘇貞昌或是蔡英文有所議論。

其四、連戰和謝長廷在「登陸」時都沒有選舉壓力,因而說話較能放得開,與有選舉壓力的馬英九或蘇貞昌、蔡英文,及在當政後受「在位」束限的馬英九相比,顯得更為明智開放。

以上的後兩點,就將使得謝長廷在民進黨中,處於一個極為有利的戰略位置,那就是目前都在爭取代表民進黨出戰「二零一六」的蘇貞昌、蔡英文,都必須認真審視他此次「登陸」之行對民進黨在「二零一六」之戰中將會起到何種作用,無論是正面還是負面,都不能忽略。而且,由於由現在到二零一六年初「總統」大選之時,蘇貞昌或蔡英文都將或可能受到「黨主席」身份的束限,難以「登陸」,而不受此身份限制的謝長廷,卻可以「隨心所欲」地「登陸」,可以受黨主席以至是民進黨「總統」參選人,甚至是一旦民進黨在「二零一六」之戰中獲勝後的「總統」候任人的委託,向北京「傳話」。因此,謝長廷在蘇貞昌與蔡英文兩人之間,就居於主導地位,等著兩人主動地「上門」求援。屆時,謝長廷就將真的成為民進黨的「連戰」,就像連戰弼輔馬英九那樣,幫助蘇貞昌或蔡英文解決民共聯絡的問題。

當然,謝長廷在蘇貞昌、蔡英文兩人之間如何作出取捨,還需端視在二零一四年五月的民進黨第十五屆主席選舉中,尤其是在二零一五年民進黨進行「總統」初選中,究竟是何人勝出。另外,也有可能受到謝長廷與蘇貞昌、蔡英文兩人的親疏程度的影響。倘若謝長廷「很熱心」,說不好就會在趁著「二零一六」之前的空檔,籍著自己今次「登陸」在北京建立的人脈關係,中介屆時並未受「黨主席」身份束限的兩人,也來個「登陸」之旅。而從種種因素綜合考量,其中蔡英文的機率將會大些。

實際上,首先從謝長廷與兩人的親疏程度看,他與蘇貞昌的「瑜亮情結」甚重,這已是公認的事實。而謝長廷則與蔡英文有著長期合作的傳統和經驗,在去年的民進黨「總統」初選中,謝長廷也曾偏幫蔡英文,是蔡英文得以勝出的關鍵因素。而在謝長廷此次「登陸」的過程中,蔡英文的態度相對比較友善,給予了祝福,昨日還表示謝長廷是民進黨資深黨員兼中央常務委員,訪問中國有交流意義,有助未來與中國交往常態化,她希望雙方未來能有常態化交往。這句話除了是肯定謝長廷的「登陸」之舉之外,「常態化」一詞其實也為自己日後的「登陸」埋下了伏筆。而蘇貞昌對謝長廷「登陸」的態度,雖然尚未至於公開反對那麼小氣,但他在謝長廷「登陸」首日正在廈門活動之際,卻跑到與廈門一海之隔的金門,與謝長廷「別苗頭」,就令謝長廷的心中很不爽。

再從謝長廷中介蘇貞昌、蔡英文的時機看,倘是以「打鐵趁熱」的效果考量,現在沒有黨職在身的蔡英文,就優於受到黨主席身份限制的蘇貞昌。本欄於八月二十四日就已分析認為,表面上看來最難踏足大陸的蔡英文,相反倒是身份最為超然。因為在七月間的民進黨領導層改選中,不但是她個人沒有參選,就是她所領導的「蔡系」,都沒有推出人選參加中執委和中常委的選舉。因此,蔡英文現在是「無職一身輕」,沒有任何黨職身份。這就為她以其他的甚麼民間名義,如「小英教育基金會」董事長等訪問大陸,提供了方便。

當然,相對於主張「一中憲法」、「憲法共識」的謝長廷,蔡英文曾幫助李登輝擬制「特殊兩國論」,也曾批評「ECFA」,「登陸」可能會有障礙。但賈慶林曾經說過,「即使是那些曾經主張、追隨和從事『台獨』的人,我們也鼓勵和歡迎他們回到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正確方向上來。」而蔡英文昨日評議謝長廷「登陸」的那番話,顯然就是在為自己過去的言行進行「補救」。

蔡英文的「登陸」是加分還是減分,未能得知。但有可能以「陳菊模式」來處理自己在北京的言論,那就將未有過於得失北京,也不至於失去民進黨的立場,應可加分。而在二零一四年五月的第十五屆民進黨主席選舉中,再與謝長廷合作,說不好就是再任黨主席,使得自己在翌年的「總統」黨內初選能夠掌握政治資源。因此,蔡英文將會是謝長廷此次「登陸」的民進黨內最大潛在得益者。

但又將會「風水輪流轉」,屆時蔡英文有了黨職以至是「總統」參選人的身份,反而不能再次「登陸」。而失去黨職的蘇貞昌,就將是可以「登陸」了。但倘是謝長廷最後決定「倒向」蔡英文,究必會成為蔡英文的「分身」,在蔡英文「不便」到大陸之時,作為其代表,在兩岸間進行「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