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談話提兩岸四大方向 大陸學者盼政策更開放

【本報綜合】台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10日上午說,儘速推動兩岸互設辦事機構,服務兩岸人民。上海台灣研究所副所長倪永杰今天說,台灣在陸資、陸配、陸生等政策方面仍存有「歧視性規定」,盼在政策配套方面開放。

速推兩岸互設辦事機構

中新社台北10月10日電,台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10日上午說,將把通盤檢討修正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儘速推動兩岸互設辦事機構,服務兩岸人民,作為未來兩岸工作重點。

馬英九說,他也相信,台灣與大陸的互動過程中,不僅經濟可以互補、文化可以交流,民主法治當然也可以對話。

他說,4年多來,台灣已與大陸簽署18項協議,達成兩項共識,讓民眾獲得實質的利益。未來當局仍會繼續在既有的基礎上,擴大兩岸交流。

馬英九也再次提到捍衛釣魚島及附屬島嶼主權的問題。他說,領土不容侵犯,主權不能動搖。釣魚島海域百餘年來都是台灣漁民的傳統漁場,當局船艦將持續在這個區域保護漁民,捍衛海疆。

馬英九同時提出台灣下一步發展的四大方向,包括:改造產業結構,提高薪資水平;排除投資障礙,擴大就業機會;捍衛“主權”漁權,推動區域和平;深化民主法治,促進兩岸發展。

馬談話藍肯定綠批評

中央社香台北10日電,馬英九今天談話提出四大方向,中國國民黨立法院黨團表示肯定,但在野陣營批評無新意、空談。

中國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吳育昇說,肯定馬英九提出的四大方向,但社會期待馬英九趕快拿出方法、提升效率、讓人民有感。

民主進步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蔡其昌表示,人民生活困苦,應該立即發動有效的搶救行動,而不是高談闊論過去5年做不到的事情。

台灣團結聯盟立法院黨團副總召集人林世嘉也說,馬英九大篇幅強調要提高薪資水準,擴大就業機會,如果沒有具體作為,都是空談。

親民黨團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李桐豪說,馬英九國慶談話,對老百姓所關心年輕人失業問題、物價飛漲等問題完全不提。

學者:雙十演說提兩岸4方向

中央社台北10日電,馬英九今天發表“中華民國”101年國慶演說,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所長張五岳分析,馬英九提出了未來兩岸政策的4大方向。

張五岳表示,兩岸政策方面,馬英九演說較去年更加強調兩岸互設機構機制化、兩岸法規檢討、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後續效益及兩岸民主法治對話。

張五岳指出,馬英九將兩岸互設辦事機構列為未來工作重點,是兩岸政策第1個方向,希望在兩岸建立一個機制化、制度化的里程碑,確立兩岸和平穩定發展。

其次,設立兩岸辦事機構,首要之務是修法。張五岳說,兩岸關係近年發展迅速,至今已簽署18項協議、2項共識,但很多相關法令無法跟上政策走向,在法令限制下,政策宣示與實際作為產生落差,也進一步使人民無感。

第三,馬英九強調將加強ECFA後續協商,張五岳表示,在經濟不振、景氣低迷的此時,民眾耐心有限,馬英九希望盡快顯現兩岸經濟效益,讓民眾感受到成果。

最後,馬英九提出兩岸可加強文化交流、民主法治對話,張五岳認為,馬英九希望未來兩岸將就文化、文教、民主法治等議題深化交流對話,促進雙方的瞭解與理解,未來兩岸「高層在政治上建立互信、基層民眾則應互相理解」,才有助兩岸和平穩定。

陸學者盼政策更開放

中央社上海10日電,上海台灣研究所副所長倪永杰今天說,台灣在陸資、陸配、陸生等政策方面仍存有「歧視性規定」,盼政府在政策配套方面開放。

倪永杰也期盼馬英九第二任期,兩岸互動能從「先經後政」的經貿交流階段,逐漸邁入「有經有政」階段。

倪永杰認為,馬英九一向主張人道、人權,走的是開放方向、替兩岸交流提供便利,未來對兩岸人員交流有幫助;然而,交流過程中,台灣不少現行法規仍對大陸民眾存有歧視。

其中,倪永杰認為,陸生在台的限制尤其不合理,例如陸生未能納入健保保障、看病有限制,「連去台灣企業、基金會見習的機會都沒有,又不能擔任研究助理,那去台灣幹嘛呢?」

此外,他指出,大陸民眾對台灣親屬的財產繼承、陸資赴台投資仍存有產業上的限制,盼台灣政府在經貿關係、文化交流方面都能有更大程度的擴大開放。

他並強調,相關政策開放的效益很大,「算計那些小東西沒有什麼意思」。

倪永杰還說,期待馬英九在第二任內,替兩岸政治對話創造條件,一旦開啟政治對話,台灣的國際空間、兩岸簽署和平協議等議題都可以談,希望兩岸互動能從「先經後政」階段逐漸邁入「有經有政」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