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貞昌排謝正好為蔡謝結盟提供良機

蘇貞昌在謝長廷登陸所形成的「衝擊波」中緩過來之後,當即轉入防範排斥謝長廷的的政治攻防態勢。其表現,既有在言論上以「指桑罵槐」的手法,藉著嘲諷海基會新任董事長林中森訪問大陸是吃相難看的「搶雞骨頭」,來暗批謝長廷的登陸攪亂了他對民進黨中央大陸政策的「佈局」;在行動方面,則是擺明車馬,拒絕按照謝長廷的意願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並透過黨內「獨派」的口放風,即使是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也不會讓謝長廷出任主委。由此,台灣政壇和媒體都在紛紛揣測及議論,「蘇謝合」已經出現裂痕。

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蔡英文表現了高度肯定謝長廷登陸的態度。她在「蔡謝會」中指出,謝長廷訪問大陸是民進黨對與中國交往路徑進行的探索,有助於民進黨對中國的交往,走向比較正常方向的一步。她又表示,希望民共交流常態化,有個正常的方向,也希望在這個過程中,不要對台灣造成傷害,雙方也能充份交換意見。

這就予人許多遐想:一、蔡英文是否要藉著肯定謝長廷的「登陸」,來為自己未來的「登陸」營造良好氛圍條件?二、蔡英文是否要趁謝長廷遭到蘇貞昌「冷待」之機,以肯定謝長廷來拉攏他,以促成「蔡謝聯盟」,在二零一四年的民進黨主席選舉,及在二零一五年的民進黨「總統」黨內初選中,強化自己與蘇貞昌進行爭奪戰的戰力?

也正在此時,媒體放出了其實蔡英文早就與北京達成了民進黨願意在兩岸終局政治安排協商未完成前,尋求建立「可長可久的和平穩定架構」的共識,但無奈風聲走漏,被馬英九、金溥聰破壞的消息。盡管此消息未必是「蔡系」策劃,但釋放消息的時間點,卻頗為敏感,與謝長廷登陸進行「開展之旅」剛好契合。

其實,不要說蘇貞昌「凍結」調整兩岸政策的計劃,就是他要迎合黨內「縮短最後一里路」的呼聲,也因民進黨未能廢棄「台獨黨綱」,身揹「民進黨主席」包袱的蘇貞昌,也無法登陸訪問。相比之下,表面上看來最難踏足大陸的蔡英文,相反倒是身份最為超然。因為在七月間的民進黨領導層改選中,不但是她個人沒有參選,就是她所領導的「蔡系」,都沒有推出人選參加中執委和中常委的選舉。因此,蔡英文現在是「無職一身輕」,沒有任何黨職身份。這就為她採用「謝長廷模式」,以其他的甚麼民間名義,如「小英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等身份訪問大陸,提供了方便。此前蔡英文曾經說過,她願意在沒有「一中」前提下前往大陸訪問,與中共高層進行實質對話。而「謝長廷模式」,正好就可滿足這項條件。

相信,北京方面也正在對是否歡迎、如何促成蔡英文登陸,進行分析研判及沙盤推演,並從她過去從政的軌跡中,對她的兩岸關係立場和實踐予以辯證識別。誠然,蔡英文是「特殊兩國論」的擬稿者,並曾否定「九二共識」、反對「ECFA」,也曾動員民進黨及其支持者圍攻到臺北進行「陳江會」的陳雲林,這已形成北京對她的「固有印象」。但也不容忽略,蔡英文在出任「陸委會」後不久,便在廣大台商的壓力之下,主導開放「小三通」和修訂《兩岸關係條例》,以及台商春節包機等。而且在主導修訂《兩岸關係條例》時,並沒有刪去其第一句「兩岸統一前」,及篡改該法律正文中的「台灣地區」、「大陸地區」的定位,更不敢將「大陸委員會」改名為「中國委員會」,因而忠實地維護了其任職「陸委會」必須維護「中華民國定位」的職責。蔡英文在二零零六年更是以「行政院」副院長的身份,主導了對兩岸經貿交流具有一定開放性的「經續會」,與時任台聯黨「立委」的賴幸媛等「戒急用忍派」據理力爭,並悄悄地以「螞蟻搬家」的手法,修正了陳水扁的「積極管理,有效開放」政策,客觀上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為兩岸經貿交流做了一些有積極意義的工作。

蔡英文今年八月初在接受雜誌專訪,被問到是否有計劃到大陸訪問時說,在條件成熟情況下,不排除這種可能性。那麼,什麼時候才是蔡英文所認為的「條件成熟」之時?由於蔡英文曾任四年「陸委會」主委,也曾任分管兩岸事務的「行政院」副院長,因而對大陸的政治情勢還是較為熟悉的,而且還極有可能是民進黨內「新四大天王」中最熟悉的一位。因此,她必然會認為,在中共「十八大」及明年三月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先後召開,執政黨和政府「大執位」,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也「大換位」之後,才是她訪問大陸的適當時機,而不會像謝長廷那樣趕了個「尾潮」。

這個時間點的選擇,還包括民進黨的黨內政治生態,及台灣政壇的動向。一方面,蘇貞昌目前當務之急,是必須在二零一四年爭取連任黨主席。而面對今年主席選舉中他遇到「四攻一」的情況,再加上在「總統」黨內初選時謝長廷也力助蔡英文,他必須在爭取連任黨主席中大力「固票」。因此,他不願因為調整黨的大陸政策而惹怒黨內「獨派」,從而流失選票。因此可以斷言,在二零一四年五月的黨主席選舉之前,蘇貞昌在兩岸政策上將會是無所作為的時候。

而蔡英文正好是「乘虛而入」,趁此機會與大陸發展另類的民共關係。當然,在民進黨主席選舉之前,她也得提防「獨派」可能會反感。因此,最佳的時機,還是在二零一三年,此時大陸人事換屆調整底定,黨政團隊磨合完成,政務運作走上正軌,且距離民進黨主席選舉還有一段時間,故而是最佳時機。而且還有一個好處,倘黨內反應良好,就可繼續進行,擴大「成果」,並成為在主席選舉中壓倒蘇貞昌的「最後一根稻草」;倘反應欠佳,黨內「獨派」激烈反對,她還可藉著此時距離黨主席選舉還有一段時間,進行調整,慢慢消除負面影響。 謝長廷登陸之後,臺灣民眾對民進黨代表性人物蘇貞昌與蔡英文到大陸進行參訪多表「認同」。臺灣《中國時報》的最新調查發現,有百分之五十一的人期許蘇貞昌也能有趟大陸行,希望蔡英文成行者更達百分之五十七。整體而言,有近五成的人認為民進黨未來與大陸的交流應更大膽開放些。這就證明蔡英文的登陸是具有民意基礎的。更微妙的是,李登輝在被媒體問到蔡英文等人是否應該要訪大陸時,也表示「有需要去,但不一定是必要條件」,並反問「大陸歡迎她嗎?」

既然如此,北京為何不反將李登輝一「軍」,公開表態歡迎蔡英文訪問大陸?

倘若蔡英文登陸,就顯得她與謝長廷的兩岸論述趨同。而在蘇貞昌繼續排擠謝長廷的背景之下,謝長廷必然會投奔蔡英文尋求「溫暖」,倘再加上蔡英文拋出「行政院長」、哪怕是主持大陸事務的「香餌」,蔡謝結盟就自然水到渠成。以民進黨「總統」黨內初選,及民進黨主席選舉的經驗,蘇貞昌的前景就將是岌岌可危矣。

進而延伸到黨外政治態勢看,一方面,倘若馬政府的政績繼續難看,台灣經濟沒有起色,已經接受「政黨輪替是常態」的台灣民眾,可能會滋生「換黨換人試試看」的心理;另一方面,從目前國民黨內的幾位「接棒人選」看,即使是吳敦義,朱立倫等,不但難以與當時的馬英九可比擬,而且與蔡英文也不相伯仲,沒有必勝的保證。如果蔡英文能夠藉著與謝長廷結盟,從而得以「縮短最後一裏路」,說不好台灣地區就將會真的出現「第一位女總統」。這也正是北京有必要提早與蔡英文「打交道」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