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印稅徵收對象擴大遏抑樓價

【本報訊】立法會以緊急程序審議並通過配合穩定樓市“新劉8招”所需的措施,將特別印花稅徵收對象擴至商鋪、寫字樓及車位。法人、自然人商業企業主或非本澳居民購買住宅需額外繳交10%印花稅。

擴大特印稅徵收對象

統計數據顯示,對商鋪、寫字樓及車位的炒賣投機行為近期增加,其中商鋪價格升幅為顯著,在今年7月申報結算資產移轉印花稅中,商鋪單位每平方米實用面積的平均售價約13萬澳門元,較去年同期上升57.9%。今年7月份申報結算資產移轉印花稅中,寫字樓每平方米實用面積平均售價4萬3千多元,較去年同期上升36.8%。

經分析後,工作小組建議把特別印花稅的適用範圍擴展到車位、鋪位及寫字樓。同時,因應社會訴求,建議在修改印花稅規章,規定法人、自然人商業企業主或非本地居民在購買住宅單位時,除了按現行稅率繳交資產轉移印花稅外,再需要繳交額外的印花稅10%。

法案建議,如住宅單位取得人為非本地居民與本地居民,且彼此具有配偶、直系血親或姻親關係,無須額外繳納印花稅。如離婚、撤銷婚姻或因法院裁判的分產而取得住宅單位,亦無須繳納額外印花稅。

法案建議設過渡期,法律生效前取得的商鋪、寫字樓或車位未繳納印花稅者,在法律生效後三十天內結算,無須繳納特別印花稅。

列席會議的運輸工務司司長劉仕堯表示,澳門特區一貫堅持低稅政策,今次修法是針對炒賣商鋪、寫字樓及車位的投機行為,以及法人、自然人商業企業主及非本地居民取得住宅單位而實行的特別稅務措施,政府未來會因應房地產市場實際情況檢討這措施。

難壓抑外資炒賣

多名議員認同擴大特別印花稅徵稅對象的措施,但認為打擊樓市炒賣仍不足夠,亦無法改變本澳樓價繼續攀升的趨勢,但“有好過無”,所以支持擴展特別印花稅適用範圍的措施。議員關翠杏形容,現時本澳樓市十分不健康,澳門人只能看著外來人來購買澳門物業,開發商大量開發迎合非本澳人士的豪宅,令本澳居民無力置業,炒賣商鋪的行為影響本澳營商環境。她與幾位議員促請政府考慮實施“澳人澳地”政策,及參考其他地區徵收物業空置稅。

但有議員不認同政府積極干預房地產市場。議員馮志強指,要令本澳樓價下跌只需一招“閉關封鎖”禁止自由行就可以。現在本澳樓價飛升的原因是澳門經濟發展令澳門社會資金充裕,這些資金苦無投資渠道,只能炒賣物業。他認為社會對房屋問題意見較多是因為現時市民對房屋的需求及欲望與過去不一樣。他建議政府擴大經屋面積,滿足居民改善居住環境的需要。議員陳澤武建議學習新加坡的做法,將公屋市場與私人市場分開,令兩者協調發展。議員鄭志強呼籲大家冷靜分析本澳樓市熾熱的因素,他認為一是全球低利率低,融資容易,刺激市民置業欲望;二是供求關係失衡,本澳樓市投資市場遠大於用家市場,外資對本澳物業的投資需求無法計算;三是本澳十多年來經濟飛速發展,社會資金充裕令樓價物價飛升。鄭志強稱,以本澳這樣細小的市場,難以抗衡量化寬鬆帶來的熱錢衝擊,政府只能做力所能及的事,影響最小,政府無責任保證每個人能買樓,政府能做到“居有其所”已不錯。

劉仕堯重申,近期國際經濟環境多變,多個經濟體陸續推出新措施刺激經濟,是低與資金充裕的環境是促成樓市熾熱的重要因素之一。政府對此高度重視,關注本地通脹的新形勢,聽取社會意見,針對大眾關注的議題作客觀評估,已制訂了新一輪措施,其中所涉及的稅務調整,是因應未來經濟環境的變化,提早採取防範性措施,減少潛在影響。政府同時打擊炒賣住宅的投機行為,引導房地產市場朝向健康及可持續發展。

劉仕堯表示,這次修改特別印花稅的決定是綜合分析外圍經濟環境、本澳不動產市場變化及社會訴求而作出,同時參考外地經驗,因時制宜,目的是針對目前本澳不動產市場的情況,加重炒賣成本,減少資金在本澳不動產市場的循環式炒賣,避免投機性的外資干擾市場,防止樓市泡沫化,穩定社會發展。

劉仕堯透露政府同時透過增加供應、規範市場運作、提升透明度等措施,令房地產市場健康及持續發展。他稱政府無“水晶球”,難準備預測市場走勢及設定樓價“上限”。政府希望透過措施發出“警號”,顯示政府高度關注投機炒賣可能影響民生及金融穩定。

劉仕堯稱,房地產市場複雜微妙,能在短時間內大幅波動。他希望政府推出的新措施能及時遏止炒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