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政策研究體現科學決策為可持續發展服務 人口政策研究體現科學決策為可持續發展服務

澳門特區政府昨日公佈《澳門特別行政區人口政策框架(諮詢文本)》,並將於明(三)日起到明年二月三日,展開為期三個月的「人口政策框架」公眾諮詢。這項政策研究,體現了特區政府科學決策的施政理念,也是為澳門特區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策略服務。

崔世安在就任行政長官之後,就十分重視人口策略的研究,並著手開展全方位的澳門人口政策研究,根據過去研究的基礎,以及已確立的城市發展定位,研究澳門整體的人口政策,為特區政府提供施政決策的客觀理據。在《二零一二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中,崔特首指出,「為了深入貫徹科學施政的理念,特區政府已將人口政策列為其中一項重要工作,並將開展『澳門特別行政區人口政策框架』的諮詢工作,同時進行人口政策的研究分析,務求本地人口能夠支持『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建設,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並具備足夠的競爭力參與粵港澳世界級新經濟區域和優質生活圈的建設,為澳門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為此,崔特首指示剛成立的政策研究室,進行該項專項研究,並多次作出指示,「人口政策的研究,必須以本地居民的利益、福祉為依歸,有助提升本地人口素質、優化本地人口結構,促進澳門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從而在長遠上,使澳門有足夠的競爭力參與粵港澳世界級優質生活圈以及新經濟區域的建設,支持『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和『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服務平臺』的建設,實現澳門的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形成了這個人口政策的指導思想。」為該項工作定了調,並成為該項的主旨。

遵照崔特首的指示,政策研究室於今年五月實質性地開展了對人口政策的研究工作。經過半年的前期準備,包括向各政府部門收集相關專項數據,分析社會對人口政策的意見,及就人口政策框架的構思進行前期討論,形成了《澳門特別行政區人口政策框架(諮詢文本)》。下一階段,就是踐行「科學施政」、「民主施政」的理念,對公眾進行公開諮詢,透過各種渠道收集社會意見和建議,務求使澳門特區的人口政策符合大多數市民的利益,及有利於特區政府落實「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建設,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從而在長遠上確保本澳經濟的健康發展,民生得以持續改善,人口素質不斷提高。

實際上,人口政策與可持續發展密切相關,也是政府科學決策的一項重要內容。根據聯合國國際人口學會的界定,對人口規模與資源關係的探討,產生了「人口過剩」和「人口不足」這兩個概念。這兩個詞只是就某一確定的發展水平而言,當人口更多些或者更少些都不能帶來好處時,人們就說這是一個「適度人口 」的問題。一個地域的「最高人口」(有的也稱為其「承載能力」)通常是從絕對的意義上被理解為在一定條件下所能維持的最多人數;但有時也用來表示某一生活標準下所能供養的最多人數。與此相反,「最低人口」是指在一定地區內與「集體生存」的要求一致的最少的人數。這就構成了「人口壓力」。

也就是說,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依賴兩大基本支柱:一是人口再生產,二是物質再生產。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是人口本身必須持續發展。縱觀人類數千年文明史,人口從來就不是平穩的,人口出生高峰往往導致此後的綜合國力的提升。日本戰後的出生高峰「團塊世代」是日本後面經濟騰飛的主力,三年的出生高峰奠定了幾十年的繁榮。歐洲戰後嬰兒潮也導致經濟的快速發展。美國現在一霸獨強,很大程度是得益於戰後兩次出生高峰。

但澳門的情況正好相反。從特區政府的《人口政策框架諮詢文本》看,澳門處於極為尷尬的矛盾之中。一方面,澳門要發展「世界旅遊休閑中心」及「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平臺」,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另外還需為幾年後落成的幾家大型賭場酒店對人力資源的需求,需要大量的人手尤其是高質素的人手;另一方面,澳門只有三十平方公里,即使加上目前正在進行規劃的新城填海區,也只不過是三十四平方公里,卻擁有六十萬人口,成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每平方公里有二萬人,如再增加人口,就將更加擠塞。而且,在開放「個人遊」之後,澳門已失去過往的寧靜,到處人頭湧湧,也不符「休閑」的定位。但要落實「世界旅遊休閑中心」,單靠目前現有的人才,卻是並不足夠的,必須增聘人才,這又反過來增加人口壓力。因此,就必須進行科學研究,找出「適度人口」的合理數據,既要滿足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又避免人口過度密集。

澳門除了是出生率過低而影響人力資源的可持續供應之外,還有一個人口老化亦即「老齡化」的問題。前者與可持續發展相關,後者則是關係到「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有一個較為有趣的問題,就是與內地由於人口基數過大,因而仍然堅持「計劃生育」政策相反,澳門的情況卻是與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相似,就是處於「少子化」,再加上「老齡化」的相逼,使得人口問題更形緊張。為了增加人口,當然是鼓勵生育。但又落入另一個陷阱,就是澳門雖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直追西方發達國家和地區,但人均收入並不高,受薪者的月平均收入數才一萬餘元,而且貧富懸殊,這就難以擺脫欠發達國家和地區常見的「素質較高者不願多生育,低收入者卻搏命生育」,導致人口素質持續下降的惡性循環,令到人口素質得不到保證。

因此,這就凸顯了澳門特區政府所進行的人口政策研究的重要性和及時性。尤其是澳門屬於資源有限的外向型微型經濟體,人口問題複雜多變,且具其獨特性,牽涉問題廣泛,這就必須進行科學性、系統性的研究工作,並按照輕重緩急,有所側重地開展。根據澳門主要的人口特徴和研究狀況,澳門人口政策首要研究人力資源、人口老化及人口規模方向三個重點問題,包括研究人才培育、引入的相關策略,優化外僱管理、長者醫療及退休保障制度,以及評估本澳人口變化趨勢等,在科學研究和廣泛聽取民意的基礎上,朝著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構建優質生活、配合和支持「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等定位,以及全面提升居民人口素質等政策目標,以客觀務實的態度,充分考慮本地實際情況後,分階段提出有利於澳門可持續發展的人口政策。

因此,特區政府的設想,就是以「兩條腿走路」的方針,在加強本地人口培育的同時,引入高素質人才。但必須注意避免重蹈前一段時間「置業移民」的覆轍。其實這並不能引入所需的高質素人口,而是為發展商消化積壓樓宇,並由於「門檻」定得過低,抬高了中下價樓價,使廣大低中收入者受害,這也是促成民怨較高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一有適當機會就會爆發,如較為激進的遊行等;與此同時,籍此領到澳門證件的人並不在澳門居住,無助於紓解人力資源壓力,相反還侵佔社會福利。

倘要引入人才,就不能再採取此辦法,而是以專業人才為主。其實,在澳門就讀的內地大學生畢業後倘能就業,就是一個好辦法。而且他們還年青,距離退休還有四十年,可以減輕社會成本,並可緩解「老齡」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