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加強與港澳台文化交流

【本報記者劉紹滿11日北京報道】國家文化部副部長趙少華昨日表示,深入開展對港澳臺文化交流,不斷促進港澳地區人心回歸,增強臺灣同胞中華民族認同、文化認同。

趙少華昨日在北京出席介紹“文化體制改革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情況”記者會時表示,黨的十六大特別是十七大以來,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文化戰線深刻把握文化改革發展的歷史機遇,按照高舉旗幟、圍繞大局、服務人民、改革創新的總要求,以開拓進取的精神和攻堅克難的勇氣,推動文化改革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果。按照“政府主導、企業主體、民間參與、合作共贏”的要求,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統籌對外文化交流與貿易,推進中華文化“走出去”。

趙少華介紹說,黨的十六大以來,文化系統以科學發展觀統領著文化建設,不斷地探索著新形勢下文化發展的客觀規律,樹立新的文化發展理念。文化改革發展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主要有幾個方面:一是文化體制改革、機制改革在不斷深化。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和文化市場綜合執法這個改革任務基本完成。國有文藝院團煥發出勃勃生機。文化市場的監管效能也在顯著提高。第二,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框架基本建立,服務設施網絡基本形成,免費開放範圍也在不斷擴大,服務能力在明顯提升。鄉鎮的綜合文化站建設、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等一系列惠民工程都在紮實推進,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了有效的保障。第三,文化藝術生產進一步繁榮。文化產品的數量和質量在大幅度提升,精品力作也在不斷地湧現。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的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滿足。第四,文化產業蓬勃發展。文化市場體系在不斷完善,培育了一批骨幹的文化企業,文化與科技、金融、旅遊融合的步伐在加快。文化產業日益成為了國民經濟支柱性的產業。第五,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在不斷加強。優秀傳統文化得到了傳承和弘揚。

第六,對外及對港澳臺文化交流也更加活躍。中華文化影響力在不斷擴大,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文化交流格局正在形成。以文促情、以文聚心,不斷促進港澳地區人心回歸,增強臺灣同胞中華民族認同、文化認同,2011年經文化部同意的兩岸文化交流項目近三千項,一萬多人次。

趙少華表示相信,在黨的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伴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理論與實踐的探索不斷深化,全黨和全社會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會不斷地增強,我國的文化建設將迎來更加繁榮發展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