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局指克雅二氏澳病者非因感染

【本報訊】就巿民和傳媒對本澳近日出現一例克雅二氏病病例的一些疑問,衛生局強調,該病人屬自發性個案,既非手術引起亦和牛或其他任何食物無關,不存在任何源頭,發生醫源性傳播的風險極微,巿民毋須過份擔心。

衛生局表示,克雅二氏病又稱傳染性海綿狀腦病,分經典型和變異型兩大類。兩類病人的腦部病理變化有相似之處,都是由變性蛋白質朊毒體引起,但臨床表現和致病因子的來源有很大不同。變異型克雅二氏病和患瘋牛症牛產品有關,但經典型則和牛產品完全無關。經典型有散發性、遺傳性和醫源性三種,其中85%以上病例都是散發性的,其變性蛋白來自病人本身,不存在傳染源頭。仁伯爵綜合醫院報告的病例,腦科專科醫生根據臨床表現、腦電圖、核磁共振和腦脊液14-3-3蛋白等檢查,診斷病人為經典型克雅二氏病。病人沒有類似病例的家族史,沒有接受輸血或器官移植的病史;在作出診斷前患者曾接受兩項手術,但克雅二氏病的潛伏期至少15個月,且患者在手術前已出現相關症狀,故其疾病不可能由兩項手術引起。綜合這些情況,病人所患的是經典型中的散發性克雅二氏病,病因是源自病人自身的蛋白質變性,不存在任何傳染源。

衛生局強調,克雅二氏病在本澳屬罕見病,沒有特異性的臨床表現和檢查結果作為診斷依據,診斷極為困難。有關病人在今年7月份已出現輕微的神經系統症狀,由於症狀輕微且不具有特異性而未引起注意。病人在今年8月份在仁伯爵綜合醫院接受了子宮手術,9月份神經系統症狀加重,經仁伯爵綜合醫院檢查發現腦膜瘤等病變。其後,患者自行前往香港某私家醫院就診,並由該醫院決定手術切除腦膜瘤。術後神經系統症狀一度好轉但後又加重,未能找到原因。10月底,患者返回仁伯爵綜合醫院就診,經多次核磁共振及腦電圖檢查,懷疑為克雅二氏病,因鄰近地區並沒有化驗室可作出相關檢查,要將腦脊液送往美國的化驗室進行有克雅二氏症的14-3-3蛋白檢查,才作出有關診斷。

根據美國CDC的總結資料,全球報告的250例醫源性克雅二氏病中,大部分是由注射由人屍體腦部提取垂體激素、移植人屍體硬腦膜、眼角膜發生的;只有4例是通過污染的腦部手術用器具、2例通過污染的深部腦電圖電極而感染。從沒有因腦手術以外手術而傳播的報告。而自從醫療機構採取符合現代標準的消毒滅菌措施30多年來,未再發生通過污染的器具而傳播的克雅二氏病。即便如此,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等權威機構的建議,曾用於克雅二氏病病人腦部手術的器具,不應重複使用。由於,有關病人在仁伯爵綜合醫院接受的手術並不涉及高風險的腦部手術,且有關器具在使用後已按嚴格的標準清洗和消毒,因此發生傳播的風險幾乎不存在,但作為防範性措施,仁伯爵綜合醫院已停用該克雅二氏病人曾使用過的同一批次手術器具,並將根據專家小組的進一步評估結果採取適當措施,以確保有關處理符合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仁伯爵綜合醫院將成立由臨床醫生、護士和心理學家組成的跟進小組,對所有專家小組認為存在某種程度風險的病人進行解釋和輔導,並對其進行長期追蹤。